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学选择题[1]

教育学选择题[1]

导论一、单选题1.标志教育学成为一门学科是 D 的出版。

A.培根的《论科学的价值与发展》 B.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C.洛克的《教育漫话》 D.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2.“人类教育心理学化”,这一观点是 A 首先提出的。

A.裴斯泰洛齐 B.卢梭 C.杜威 D.赫尔巴特3.提出完整的绅士教育理论体系的是 CA.培根 B.格斯纳 C.洛克 D.克伯屈4.“把一些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指的是 BA.卢梭的《爱弥儿》 B.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C.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 D.裴斯泰洛齐的《林哈德与笃德》5.被誉为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是 CA.《大学》 B.《论语》 C.《学记》 D.《礼记》二、判断题(正确的用“√”,错误的用“×”)1.《论语》是孔子所写的有关哲学、政治、伦理和教育的著作。

(×)2.赫尔巴特在论述教育的途径、方法和手段时是以心理学作为其理论基础的。

(√)3.德国教育学家梅伊曼和拉伊主教育研究要“科学化”。

(√)第一章现代教育的本质一、单选题1.西方近代关于教育起源问题的第一个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是 .A 。

A.教育的生物起源论 B.教育的心理起源论C.教育的劳动起源论 D.教育的生活起源论2.“君子忧道不忧贫”,故孔子把请学稼、学圃的樊迟视为“小人”。

这反映了 C 。

A.古代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B.古代教育具有鲜明的等级性C.古代教育脱离生产劳动 D.古代教育形式简单3.教育本质的“双重属性说”认为,教育本来具有 .A 双重性质。

A.上层建筑和生产力 B.上层建筑和为阶级斗争服务C.为阶级斗争服务和为发展经济服务 D.为发展经济服务和为传递文化和促进人的发展服务4.教育起源于 A 。

A.人类早期的心理摹仿; B.人类的生产劳动;C.生物界老动物对幼小动物的照料 D.本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5.在 A 教育阶段,教育与生产劳动是完全分离的。

A.古代 B.近代 C.现代 D.当代6.在有史以来的教育中,除 D 以外,都具有阶级性的特征。

A.三代教育 B.近代教育 C.现代教育 D.原始教育7.对于教育学的发展阶段,国外比较典型的三分法是把它分为 B 三个阶段。

A.萌芽阶段、形成阶段、科学阶段B.萌芽阶段、独立阶段、科学阶段C.萌芽阶段、独立阶段、发展阶段D.形成阶段、独立阶段、理论深化阶段8.“学而时习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等有关教育的论述见之于对后世影响极大的 B 。

A.《学记》 B.《论语》 C.《大学》 D.《孟子》9.早在古希腊时期,著名思想家 C 就提出了“什么是教育”的问题,针对雅典关心培养具有什么类型身心教养市民所发出的议论,进出“美德是否可教”的命题。

A.亚里士多德 B.柏拉图 C.格拉底 D.昆体良10.近代最早的一部对后世有深远影响的教育学著作是《 D 》。

A.学记 B.论语 C.教育漫话 D.大教学论11.裴斯泰洛齐一生写了许多教育论著,其中最著名的是《 D 》。

A.大教学论 B.爱弥尔 C.教育漫话 D.林哈德与笃德12.教育学真正成为一门学科,标志性的事件是《 A 》的出版。

A.普通教育学 B.大教学论 C.教育漫话 D.主义与教育13.作为专门术语,“式”这一概念是由 C 在《必要的力》一书中最先提出的。

A.杜威 B.赫尔巴特 C.库恩 D.柏拉图二、多选题1.教育的生物起源论的代表人物是 AC 。

A.利托尔诺 B.孟禄 C.沛西·能 D.杜威2.行知的“生活即教育”这一命题包括 ABC 。

A.对生活的理解 B.生活与教育的关系C.生活教育的涵和核心 D.教育即生活3.独立形态的教育学创立的标志是 ABCDE。

A.教育问题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B.形成专门的反映教育本质及其规定性的教育概念与畴及其体系C.有了科学的研究方法;D.产生了一些重要的教育学家,出现了一些专门的系统的教育学著作;E.出现了一些专门的教育研究机构。

4.实验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有 AB 。

A.梅伊曼 B.拉伊 C.杜威 D.克伯屈5.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 CD 。

A.梅伊曼 B.拉伊 C.杜威 D.克伯屈6.古代教育的特点是 ABCD 。

A.鲜明的阶级性 B.鲜明的等级性C.教育脱离生产劳动 D.教育形式简单7.关于现代教育本质,我们可以作如下理解。

ABCA.教育自身是一个动态的系统;B.不能采取孤立的就教育论教育的方法;C.教育概念不仅仅是描述性的,更是规性和表达性的;D.教育是研究教育现象的科学。

8.美国教育学者索尔蒂斯认为定义的形态为 ABD 。

A.规定性定义 B.描述性定义 C..叙述性定义 D.纲领性定义9.关于教育本质的探索的基本学说有 ABCD 。

A.“上层建筑说” B.“生产力说”C.“社会实践说” D.“教育文化说”10.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的主要容是 ACD。

A.生活与教育 B.教育即生活C.对生活的理解 D.生活教育的涵和核心三、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教育的心理起源论的代表人物是孟禄。

(对)2.杜威提出“生活即教育”理论,行知提出“教育即生活”理论。

(错)3.教育的本质是生产力。

(错)4.教育的本质是上层建筑。

(错)5.在原始教育阶段,教育与生产劳动合二为一,人人必须劳动,因而人人受教育,但到了古代教育阶段,教育只是少数人才能享受的,所以古代教育不如原始教育。

(错)6.通过对生活世界往活动的探讨,胡塞尔确立起在哲学史上具有开创意义的理论——交互主体论。

(对)7.教育本质的“上层建筑说”认为教育也是一种生产力。

(错)8.通过揭示教育在的矛盾性质特征来说明教育的本质是“特殊畴说”的观点。

(对)9.对教育进行事实描述的同时不能缺乏价值的追求。

(对)10.文化大革命期间的“上山下乡”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典型表现。

(错)第二章现代教育目的一、单选题1.在教育活动中居于主导地位,对整个教育活动起指导作用的是C。

A.教育容 B.教育方法C.教育目的 D.教学组织形式2.教育方针的有关规定表述了国家的B。

A.教育性质 B.教育目的C.实现教育目的的途径 D.培养目标3.以涂尔干为代表的教育目的观是D。

A.个人本位 B.指导性C.现代 D.社会本位4.斯宾塞提出的教育目的是C。

A.多元化 B.个体本位C.完满生活 D.社会本位5.从教育法所规定的教育方针看,我国教育工作的性质和任务是A。

A.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B.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C.教育必须体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D.教育必须培养劳动者6.我国教育目的建立的理论基础是C。

A.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学说B.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学说C.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D.教育必须培养劳动者的学说7.中国实施新教育最早称教育目的为A。

A.教育宗旨 B.培养目标C.教育指南 D.教育方案8.教育目的是三层次结构中,最低层次的是(C)。

A.培养目标 B.教学目标C.课程目标 D.课堂目标9.个人本位论强调教育目的应当注重B。

A.社会需要 B.人的需要C.人的情感 D.人的个性10.教育目的价值观的“客体论”转变所导致的是D。

A.占有性个人主体 B.共存的类主体C.交互主体性 D.主体论二、多选题1.按照价值取向,教育目的可以分为 AD 。

A.个人本位 B.指导性C.指令性 D.社会本位2.教育方针一般包括的容有 BCD 。

A.教育制度 B.教育工作总任务C.培养人才总目标 D.培养人才途径3.德国的新人文主义教育目的观代表人物有 ACD 。

A.席勒 B.裴斯泰洛齐C.康德 D.赫尔巴特4.教育目的功能主要有 ABC 。

A.激励 B.指导C.评价 D.指令5.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ABC 。

A.体现人类发展历史进程 B.真正的结合点是科学技术C.在我国现阶段还受限制 D.是我国的教育目的6.教育目的是 ABD 。

A.教育行动的先导B.贯穿于整个教育活动的始终C.只在教育活动开始时发挥作用D.确定教育容,选择教育方法的依据7.马克思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所具备的客观经济条件是 BCD 。

A.商品的计划性生产 B.市场扩大的普遍性C.自由时间增多 D.新产业不断兴起8.教育目的的限定必须要说明的因素有 ABC 。

A.主体性因素 B.价值倾向因素C.存在方式因素 D.客体性因素9.教育目的具有的特点是 ABCD 。

A.强制性 B.宏观性C.历史性 D.理想性10.教育目的的容表述必须要说明的要素有 ABCD 。

A.定性 B.定向C.定位 D.定点三、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教育目的是教育方针的抽象规定,教育方针是教育目的的现实体现。

(√)2.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是一般与特殊,总与分的关系。

(√)3.我国教育应当有统一的教育目的,因此,各级各类学校在培养人才的具体要求上应该也是一致的。

(×)4.教育目的应该是一元化与多元化的统一。

(√)5.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确定教育目的唯一依据。

(×)6.现代教育目的应该体现人发展的多方面需求。

(√)7.现代人的终极目标是全面发展的人。

(√)8.全面发展教育与发展学生的个性是矛盾的。

(×)9.“占有性个人主体”的培养是现代教育目的追求的一个方面。

(×)10.教育目的功能主要体现在实践方面。

(√)第三章现代教育与人的发展一、选择题1.现代化是以 D 的现代化为主体的社会整体性变迁。

A.政治 B.经济C.教育 D.人2.现代人与传统人的根本区别在于 C 。

A.政治性 B.文化性C.主体性 D.群体性3.现代教育主要是通过 B 来实现。

A.社会教育 B.学校教育C.家庭教育 D.自我教育4.第一次提出人的全面发展概念的是 A 。

A.空想社会主义者 B.马克思C.恩格斯 D.列宁二、多选题1.马克思和恩格斯从 BCD 方面来说明其“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A.道德原则 B.劳动能力C.社会关系 D.全人类解放2.影响人的发展的可能性因素有( ABCD)。

A.生产力 B.社会关系C.环境 D.教育3.学生的个性发展中,主要有 ABC 三种心理化形式。

A.道德化 B.知识化C.智力化 D.语言化二、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人的发展只是人的成长和才能在时间上变化的过程。

×2.教育的发展最终要服务和归结于人的发展。

√3.人的现代化是在某一历史阶段出现的普遍的人类特性,因此其标准适用于各个国家。

×4.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人的全面发展”的实质就是指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相结合。

×5.学生是具有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的独立个体和发展中的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