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风险导向内部审计

浅谈风险导向内部审计

浅谈风险导向内部审计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是以对整个组织的风险进行评估与改善为最终同的的一种审计理念。

推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就是要求内部审计以内部控制作为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以公司治理作为参与风险管理的前提条件,以对组织风险的评估与改善作为基本目标。

在审计实务中,明确内部审计活动在于评价并帮助机构改进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体系具有重要的作用和价值。

一、国外研究现状
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社会经济竞争加剧,破产企业不断增多,社会对信息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审计作用的期望也越来越高,然而传统的审计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今社会的发展需求,风险导向型内部审计已经成为必然趋势。

关于内部审计发展历程的代表性观点主要来自日本内部审计学术界及职业界。

任职于日本内部审计协会的霜垣城一郎先生认为,内部审计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以会计为中心的侦察型审计;第二阶段是逐渐从财务审计走向内部控制审计再走向积极增进企业利益的业务审计;第三阶段是适应国际化和信息化要求的现代内部审计。

美国学者麦克宁在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提出了内部审计的新范式——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反映了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目标与企业目标的契合。

传统的内部审计通常直接测试内部控制,考虑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而风险的大小仅用于表明控制的薄弱与健全环节,从而实现防弊或兴利的目标。

风险导向型内部审计是先确认企
业的目标,然后针对目标进行风险管理及风险控制,最后测试实际的内部控制能否切实管理由于完成目标而可能产生的风险。

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在2001年发布的《内部审计实务标准》中对内部审计做出了新的定义,将内部审计的范围延伸到风险管理,积极地研究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中发挥的作用。

IIA实务公告2110-1指出内部审计师应该通过检查、评价、报告风险管理过程的适当性和有效性并提出改进意见,对管理层和审计委员会提供帮助。

二、国内研究现状
郑小荣(2006)在《审计若干理论问题探究》认为内部审计作为企业内置的一个职能部门,必然应当成为企业风险管理的有效组成部分,从组织目标的角度来评估与改善风险,为专业的风险管理部门或专职的风险管理人员提供咨询与保证服务,从而推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

并认为企业内部审计外部化趋势侵蚀内部审计生存的职业空间。

内部控制是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基础时风险的评估与改善是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首要目标。

不论内部审计对内部控制进行评估与改善,还是对公司治理程序进行评估与改善,都应该是以风险评估与改善作为首要目标。

詹先壮(2010)在《风险导向型内部审计研究》中认为,风险导向型内部审计是以审计风险模型为审计方法,以对整个组织的风险进行评估与改善为最终目的的一种审计理念,将审计风险模型重新描述为: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

将审计风险简要的分为四种模型:以企业治理系统风险为导向的企业治理风险导向模型;
以舞弊风险为导向的舞弊风险导向模型;以被审计单位的经营风险为导向的经营风险导向模型;以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为导向的控制风险模型。

黄汝宁(2007)在《风险导向型内部控制的应用探讨》中则着重强调了内部控制和内部审计在企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风险导向型内部审计是风险导向型内部控制的再控制的概念。

在现代经济领域中,风险无处不在,它既包含了导致失败的根源,同时又蕴藏着成功的种子,而企业内部控制系统就是对威胁其目的实现的风险进行管理。

但企业的内部控制能否发挥作用,还必须考虑企业面临的风险因素与管理风险可获得的收益的对比。

现在企业内部审计除了关注传统的内部控制之外,更关注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和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使得企业内部控制也逐渐从内部财务控制的狭窄范围中跳出来,进入到为企业创造价值的领域中来。

这预示着风险导向型内部控制时代已经来临。

徐晓春(2010)在《内部审计与企业的风险管理》中认为,首先把企业风险的类别细分为组织风险、生产经营风险、采用新技术风险、信誉风险、内部控制风险、业绩评价风险等。

重点是进行管理过程的内控审计,防范内部审计自身因素和环境因素诱发的审计风险,多方位运作,营造良好的控制环境。

构建良好的管理信息网络,增强抗风险能力。

风险管理审计大体要有调查了解、分析评估、提出建议、监督控制四个步骤和做法。

构建风险管理框架,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及方法措施,防范内部审计自身因素和环境因素诱发的审计风险,多方
位运作,营造良好的控制环境,构建良好的管理信息网络,增强抗风险能力,为了发挥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风险管理审计大体要有调查了解、分析评估、提出建议、监督控制四个步骤和做法。

蔡林波(2012)在《基于风险导向的内部审计研究》中认为,我国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尚处于起步阶段,风险意识普遍薄弱,在全国单位中未得到有效推广;内部审计技术的开发和研究没有实质惟的开展;风险导向内部审计运用的意识不强;内部审计的粗放剁的审计模式屉远远适应不了社会发展的需要。

他建议要想做好风险导向内部审计要从强化风险意识、需要审计部门事前参与企业项目的预算、建立内部审计网络、建全目标审计项目和提高审计人才素质来进行。

梁实(2011)在《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初探》中认为,内部审计不再仅仅是注重强化企业内部控制,提高审计效率和效果,更应转向规避风险、转移风险和控制风险,通过有效的风险管理提高企业整体的管理效率和效果,使企业得以生存与发展。

将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应用到内部审计的实际工作中,可以帮助企业治理层及时了解风险信息,规避企业风险。

将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应用到内部审计的实际工作中,可以帮助企业治理层识别与评价风险。

将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应用到内部审计的实际工作中,可以帮助企业治理层进行风险管理与协调。

张笑蕾(2011)在《浅析风险导向的内部审计》中认为,我国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缺乏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理念、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方法落后、内部审计人员素质不高、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没有制度化和法律化。

根据问题她对完善风险导向内部审
计提出了以下建议:树立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理念、提高风险管理技能、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健全法律法规
感谢您的阅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