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当斯密ppt
◇通过17世纪中叶以后的一系列殖民战争,18世纪中叶 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英国商人从对外贸易 中获得巨额利润,仅在18世纪后期的40年,从贩卖黑人 奴隶中就获利600万英镑。 ◇对纺织品需求的不断上升,促进了相关技术的快速发 展,产业革命初露端倪。1733年发明飞梭,1765年发明 珍妮纺纱机,1768年发明水力传动的纺纱机,1785年瓦 特制成的改良蒸汽机投入使用。 ◇受封建势力的影响,一些旧法令依然发挥作用;受重 商主义思想影响,一系列限制进口、鼓励出口的贸易保 护主义政策依然在实施。
2、应如何评价斯密的上述观点?
评价:(1)斯密认识到了商品生产者为了 把商品卖掉以实现其赚钱的目的,会把他掌 握的资源投到商品供不应求、价格高的部门 中去; 认识到了市场在社会资源优化配置中的积极 作用。 (2)斯密未认识到市场存在自发性、盲目 性、滞后性,市场调节也会带来资源浪费、 经济波动,分配不公等问题。
经济学思考: 1、上述材料中对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有 利的是?不利的是? 2、你能具体说明理由吗?
3、上述情况对经济理论的发展提出了什么 要求?
有利条件: (1)要有大批失去生产资料、能够自由出 卖劳动力的人。 (2)要有开办资本主义企业所必需的大量 资本。 英国的“圈地运动”和殖民地的掠夺,为资 本主义的发展准备了上述条件。 (3)科技进步可直接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从而推动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 ◇束缚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因素: 受重商主义和封建势力影响,束缚资本主义 工业发展的观念和政策依然存在。
思考:1、在斯密看来,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关系 是什么?
2、试对斯密的上述认识进行分析。
评价:斯密是第一个明确提出使用 价值和交换价值概念的人。他科学 地认识到了商品的交换价值不是由 使用价值决定的,但未能认识到没 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可能有交换价 值。同时,仍然没有能够从商品的 交换价值中抽象出价值来。
亚当· 斯密(1723~1790)是 经济学的主要创立者。1723年 亚当斯密出生在苏格兰法夫郡 的寇克卡迪。亚当· 斯密的父亲 也叫亚当· 斯密,是律师、也是 苏格兰的军法官和寇克卡迪的 海关监督,在亚当斯密出生前 几个月去世;母亲玛格丽特是 法夫郡斯特拉森德利大地主约 翰· 道格拉斯的女儿,亚当斯密 一生与母亲相依为命,终身未 娶。
思考:1、是什么原因导致该扣针厂人均一天生产多达 4800枚扣针?这说明了什么?
2、分工为什么会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社会财富增长? 3、材料二体现了斯密的什么观点?
斯密认为,国民财富的增长,首先取决于劳动生产率的提 高,而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主要途径是分工。分工能够提高 劳动生产率是因为: (1)分工能够提高劳动者的工作技巧和劳动熟练程度 (2)分工能免除由一种工作转到另一种工作的时间损失 (3)分工有利于机械的发明和使用 斯密认为,市场规模越大,市场作用发挥得越充分,就 越有利于分工的发展和国民财富的增长。因此,他认为 应取消一切限制市场和交换的措施,自由放任。
斯密认为,通过交换互通有无是人类特有的一 种倾向。为了分析财富交换所应遵循的规律,斯密 阐述了自己的价值理论。
他指出:价值有两个不同的意义,有时表示特 定物品的效用,有时表示由于占有某物而取得的对 他种货物的购买力。前者叫使用价值,后者叫交换 价值。使用价值很大的东西,可能具有极小的交换 价值,甚至没有;反之,交换价值很大的东西,可 能具有极小的使用价值,甚至没有。
但他颠倒了分工与交换的关系。实际上是分工决定交 换,而不是交换决定分工。
在将资本投入哪一部门能带来最大收益的问 题上,斯密认为,每个人处在他当时的地位,显 然能判断得比政治家或立法家好得多。他指出, 如果政治家企图指导私人应如何运用他们的资本, 那不仅是自寻烦恼地去注意最不需要注意的问题, 而且是攫取一种权利。把这种权利交给一个大言 不惭地、荒唐地自认为有资格行使的人,是再危 险不过的了。 想一想:1、上述材料反映了斯密的什么观点?
劳动日数 产量(吨) 劳动日数 产量(匹)
法国
200
100
0
0
英国
0
0
200
80
绝对成本学说的内容 生产相同的产品,不同国家的成本是不同 的,且各国有各国的优势。如果各国将本国 的全部资源用于生产在成本上具有绝对优势 的商品,然后通过对外贸易,用自己生产的 东西换取本国需要而由其他国家生产的东西, 在投入不变的情况下,贸易参与国均可从中 获得好处。
想一想:应当如何看待斯密关于三种收入来源的 理论?
评价:斯密关于三种收入来源的理论是二 元的。他的“资本主义工资、利润和地租 都是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价值的一部 分”的观点,科学地揭示出无产阶级与资 产阶级、地主阶级之间的经济关系;他的 “工人得到了自己劳动的全部成果、利润 是对资本家支出的一种补偿、地租是自然 力的产物”的观点,则掩盖了三大阶级之 间特别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经济 关系。
对绝对成本学说的评价 (1)这一学说揭示了国际分工、自由贸 易的必要性,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科学性。 (2)事实上,并不是所有国家都有自己 的绝对优势,各国的绝对优势也不是固 定不变的,而且某一种社会资源不可能 被用来生产任意一种商品。从根本上看, 这一学说反映了当时英国资产阶级通过 对外贸易进行对外扩张的迫切愿望。
评价:斯密是第一个根据生产资料的 占有状况和取得收入的形式将资本主 义社会成员划分为地主阶级、工人阶 级和资产阶级三大阶级的人。 这一划分大致符合当时资本主义社会 的现实。与以往的划分比起来,是一 个巨大的进步。
关于工资与利润的来源,斯密一方面认为,资 本出现后,劳动者对原材料增加的价值,被分为 两个部分。其中一部分支付雇主的利润,另一部 分支付劳动者的工资。另一方面又认为,工资是 雇佣工人劳动的价格,利润是对资本家垫付的自 身生活资料的补偿,是他的实际费用的一部分。 关于地租的来源,斯密一方面认为,地租是劳 动产品的一部分,是农产品价格超过农业资本和 普通利润的部分。另一方面又认为,地租是地主 借给农业资本家使用的自然力的产物,其大小取 决于想象上的自然力的大小。
◇应当如何评价斯密关于商品价值的观点?
评价: (1)劳动量决定商品的价值。这种观 点正确地揭示了价值的源泉。 (2)交换价值决定价值。他颠倒了价 值与交换价值的关系。
斯密认为,一个国家的全部产品要分解为 土地地租、劳动工资和资本利润三部分。 这三部分,构成了以地租为生、以工资为 生和以利润为生的三大阶级的收入。他认 为,这三大阶级是文明社会的三大主要的、 基本的阶级。 想一想:应该如何评价斯密的三大阶级划 分理论?
商品的价值是由什么决定的呢?对此问题斯密 有两种说法。
说法一:任何一件物品的价值,即要取得这物品实 际上所付出的代价,乃是获得它的辛苦和麻烦。 说法二:一个人占有某货物,但不愿自己消费,而 愿用以交换他物。对他来说,这货物的价值,等于 使他能购买或能支配的劳动量。 ◇斯密上述两种说法的含义各是什么?
◇
重商主义者的观点:
(1)金银是社会财富的唯一形态 (2)财富只能来自对外贸易的顺差 (3)民穷国富 (4)主张国家干预经济,主张采取鼓励出口,禁 止或限制进口的政策。 想一想:你觉得这些观点有什么不妥吗?
斯密的观点:
(1)财富包括一国生产的所有商品 (2)财富只能来自生产领域 (3)富国裕民 (4)政治经济学有两个目标: 一是给人民提供充足的收入 二是给国家提供充分的收入,使公务得以进行 考考你:试对斯密主张的合理性进行分析。
作品: 《国民财富的性质 和原因的研究》 (《国富论》) 核心贡献: 他从“人类利 己心”出发,以经 济自由为中心思想, 以国民财富为研究 对象。第一次系统 地论述了政治经济 学的主要内容。
斯密生活的年代:
◇“圈地运动”取得合法地位,达到高潮。农民的土地 和共耕的公地迅速被并为大农场,大批农民流离失所。
材料一:斯密发现,在一家扣针厂里,如果一个人抽铁线, 一个人切截,一个人磨针,一个人装圆头…十个工人每天 能够生产出4.8万枚扣针,平均每人每天生产4800枚。如 果让工人各自独立完成全套工序,那么,他们当中的任何 一人,一天也造不出20枚扣针,甚至连1枚也造不出来。 材料二:斯密认为,分工起因于交换能力。因此,分工程 度总要受交换能力大小的限制,换言之,要受市场大小的 限制。他指出,如果市场过小,就不能鼓励人们专门从事 一种工作。因为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不能用自己消费不了 的剩余产品随意换得自己需要的别人的剩余产品。
自由贸易是自由放任的重要内容。斯密认为,自 由贸易带来的好处,不只限于国内贸易,对外贸 易同样可以给参与国带来利益。
小麦 布
劳动日数 产量(吨) 劳动日数 产量(匹)
法国
100
50
100
20
英国
150
50
50
20
如果按成本高低进行国际分工,法国专门生产小麦, 英国专门生产布,情况如下表:
小麦 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