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财政的概念与职能一、单项选择题1.D2.D3.C4.A5.D6.A7.A8.B9.C 10.C11.C 12.D 13.D 14.B 15.D 16.D 17.A 18.A二、多项选择题1.ABCD2.ACD3.ACD4.ABD5.ABC6.ABCD7.CD8.BCD三、填空题1. 收入分配不公平、经济波动2. 非排他性、非竞争性3. 优化资源配置、公平分配4. 国家或政府、满足社会公共需要5. 价格、产量6. 价格机制、政府的收支活动7. 资源配置、收入分配8. 政府财政配置、第三部门配置9. 市场配置、价格和竞争10. 调整存量结构、调整投资结构11. 经济公平、社会公平12. 实现公平分配13. 基尼系数14. 0.3~0.415. 政府对企业的转移支付、政府间的转移支付四、判断题1.√2.×3.×4.√5.√6.×7.×8.×9.×10. √五、名词解释1.市场失灵:市场机制本身却存在固有的缺陷与不足,即所谓“市场失灵”,主要表现为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垄断、外部性与公共产品、收入分配不公平和经济波动。
2.垄断:当某一行业在产量达到相对较高水平之后,就会出现规模收益递增和成本递减现象,这时就会形成垄断。
3.外部性:无法在价格中得以反映的市场交易成本或收益。
4.财政:财政是国家或政府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对一部分社会产品与服务的分配活动。
5.财政职能:财政职能是指财政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所具有的职责与功能。
6.资源配置职能: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是指财政通过参与财力分配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职能。
7.收入分配职能: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是指财政运用多种方式参与国民收入的分配和调节,以期达到收入分配的经济公平和社会公平。
8.经济稳定职能:是指通过财政政策的制定、实施与调整,对生产、消费、储蓄和投资发生影响,以达到充分就业、价格稳定、国际收支平衡等政策目标。
六、简答题1.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是什么?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垄断、外部性与公共产品、收入分配不公平、经济波动。
2.垄断导致的效率损失表现在哪些方面?垄断导致效率损失:(1)产量受到限制,消费者福利受到额外损失;(2)垄断行业由于追求并事实存在垄断利润,缺乏尽可能降低成本的竞争压力;(3)垄断阻碍技术进步;(4)垄断者追求超额收入的寻租活动本身会造成资源浪费。
3.简述财政的基本特征。
第一,财政分配的主体是国家或政府。
第二,财政分配的对象是部分社会产品与服务。
第三,财政分配的目的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4.如何理解资源配置?资源配置问题是经济学的核心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理解:第一,资源配置效率。
一是资源的充分利用。
二是被充分利用的资源是否满足合理的使用结构,也即是否达到最优配置。
第二,资源的最优配置。
西方经济学以“帕累托效率”来说明资源配置的最优状态。
第三,资源配置方式。
在现代社会中,存在三种资源配置方式,即市场配置、政府财政配置和第三部门配置。
市场配置是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它是通过价格和竞争实现效率配置的。
政府财政配置主要针对市场失效领域且是必需的,采用政府干预的方式以弥补市场失效,并为市场配置创造一个公平的环境。
第三部门配置,它是在市场和政府配置双双失效的情况下产生的,以弥补市场和政府配置不能覆盖的空白地带。
5.简述资源配置的主要内容。
(1)调节社会资源在不同地区之间的配置;(2)调节社会资源在各行业、各部门之间的配置,形成合理的产业结构;(3)调节社会资源在政府部门和非政府部门之间的配置。
6.简述财政实现资源配置职能的手段和机制。
(1)明确政府的职责范围,确立财政收支占GDP的合理比重。
(2)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资源配置的结构效率。
(3)合理安排政府投资的规模和结构,保证国家重点建设。
(4)通过税收政策、政府投资、财政补贴和公债等手段,引导并促进民间投资,吸引高水平外资和强化对外贸易,提高经济增长率。
(5)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本身的效率。
7.财政参与国民收入分配的原因是什么?财政参与国民收入分配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一些稀缺的自然资源存在着垄断性,且不同地区的资源条件差异很大,由此形成了垄断性的极差收入。
财政有必要对之进行干预,防止某些企业谋取垄断利润而损害公共利益,并提取一部分垄断利润以实现收入的相对公平。
第二,市场机制为基础的分配通常表现为经济公平,但往往损害社会公平。
市场分配机制强调收入分配应以各利益主体为社会供给的生产要素的数量和质量为依据。
现实生活中人们的劳动能力、财产占有量等方面存在着客观上的差别,因而,市场分配的结果必然会形成收入差距,导致社会不公平。
8.简述财政实现收入分配职能的手段和机制(1)规范工资制度(2)加强税收调节(3)完善转移支付制度9.10.11.略七、论述题1.试论述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
思路与要点:(1)资源配置和财政资源配置职能的含义。
资源配置就是指运用有限的资源能形成最佳的资产结构、产业结构、技术结构和地区结构,达到优化资源配置的目的。
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是指财政通过参与财力分配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职能。
(2)资源配置职能的主要内容。
①调节社会资源在不同地区之间的配置;②调节社会资源在各行业、各部门之间的配置,形成合理的产业结构;③调节社会资源在政府部门和非政府部门之间的配置。
(3)财政实现资源配置职能的手段和机制。
①明确政府的职责范围,确立财政收支占GDP的合理比重。
②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资源配置的结构效率。
③合理安排政府投资的规模和结构,保证国家重点建设。
④通过税收政策、政府投资、财政补贴和公债等手段,引导并促进民间投资,吸引高水平外资和强化对外贸易,提高经济增长率。
⑤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本身的效率。
2.试论述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
思路与要点:(1)收入分配和财政收入分配职能的含义。
所谓收入分配,通常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创造的国民收入在价格、税收、政府支出等工具的作用下,在国家、企业和个人之间分割、形成流量的收入分配格局和存量的财产分配格局。
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是指财政运用多种方式参与国民收入的分配和调节,以期达到收入分配的经济公平和社会公平。
(2)收入分配职能的主要内容:包括调节企业的利润水平、调节居民个人的收入水平。
(3)财政收入分配职能的手段和机制。
规范工资制度、加强税收调节、完善转移支付制度。
3.试论述财政的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
思路与要点:(1)经济稳定与发展含义。
经济稳定是指通过财政政策的制定、实施与调整,对生产、消费、储蓄和投资发生影响,以达到充分就业、价格稳定、国际收支平衡等政策目标。
(2)财政实现稳定和发展职能的机制和手段:一是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大体平衡;二是发挥自动稳定器功能;三是税收、投资和补贴政策安排;四是财政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4.5.略八、应用训练略第二章公共产品理论一、单项选择题1.C2.A3.B4.D5.C6.B7.A8.D9. A 10. B 11. A 12. B 13.A 14.D 15.A二、多项选择题1.ACD2.ABC3.ABC4.ABCD5.ABD6.ABCD7.ABCD8.ABCD三、填空题1.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2.收益的内在性、需求的分散性3.集中性、强制性4.排他性、竞争性5.非排他性、非竞争性6.每个人愿意承担的成本份额之和等于17.私人部门供给、公司伙伴关系供给8.供给公共产品9.弥补市场失灵10.公共产品供给的效率标准问题11.宏观资源配置效率较优、市场失效12.市场失灵、政府公共产品供给不足13.公共服务社区化、与公共部门建立伙伴关系14.公益推广活动、许可证战略15.公共部门、私人部门16.市场价格机制17.产权界定不明确或界定不当18.交易成本为零19.外部边际收益20.标准必须由政府立法制定,一旦制定后企业和个人一致遵守四、判断题1.错2.错3.错4.对5.对6.对7.对8.对五、名词解释1. 公共需求:是当众多个人作为一个整体时所产生的需求2. 公共产品:是指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产品和服务/(也可以使用Samuelson的定义)由所有人共同享有,并且任何一个人对该商品的消费并不会导致其它人对于该商品消费的减少3. 消费的非排他性:指产品一旦被供给,不能将任何人排除在该产品的消费之外。
4. 受益的非竞争性:指一旦公共产品被供给,任何人都不必通过竞争出价就可以获得对产品的消费。
5. 纯公共产品:如果某种产品同时具备消费的非排他性和受益的非竞争性,并且又是公共部门供给的,这种产品就是纯公共产品。
6. 全球性公共产品:是指多国公民能同时享用并从中获益的产品,其收益能外溢到其它国家。
7. 全国性公共产品:是指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所有公民都能不需要支付额外成本就能享用的公共产品。
8. 区域性公共产品:区域性公共产品是指某一地区的居民能够共同享用的公共产品。
9. 外部性:是指某一个体的经济行为以市场价格以外的方式影响他人福利的情形/(或采用Buchanan的定义)个人之经济抑或非经济行为会对其他人之境遇(situation)产生积极抑或消极的影响,并且该影响未通过任何明显的协议(agreement)得到补偿10. 庇古税:是通过使卖者支付与每单位产出的边际外部成本相等的费用来实现负外部性内部化的税收11. 矫正性补贴:是政府对具有正外部性的产品在最优产量水平上发放相当于外部边际收益的补贴六、简答题1. 简述公共需求的含义?(1)公共需求是一种个人需要(2)公共需求是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多数人的需求(3)公共需求不仅是多数人的需求,同时也是一种整体需求2. 简述公共产品及其特征。
公共品是指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产品和服务/(也可以使用Samuelson的定义)由所有人共同享有,并且任何一个人对该商品的消费并不会导致其它人对于该商品消费的减少。
其特征包括:消费的非排他性,收益的非竞争性和效用的不可分割性3. 简述外部性的定义及其类型外部性是指某一个体的经济行为以市场价格以外的方式影响他人福利的情形/(或采用Buchanan的定义)个人之经济抑或非经济行为会对其他人之境遇(situation)产生积极抑或消极的影响,并且该影响未通过任何明显的协议(agreement)得到补偿。
外部性根据个人行为对他人的影响正抑或负分为正的外部性和负的外部性。
正的外部性是指没有反映在价格中的除买卖双方之外的第三方所获得的收益。
负的外部性亦称为外部成本,是指没有反映某一产品的市场价格中由买卖双方之外的第三方所承担的成本。
4-11.略七、论述题1. 试述公共产品的供给方式。
公共产品的供给方式(1)公共部门供给公共部门供给公共产品的合理性:从需求角度看,由于公共品所具有的非排他性及其所导致的搭便车问题,使得每个人都有动机隐藏自己的消费欲望与支付意愿从供给角度看,许多公共品在具有公共品特性的同时,还具有广泛的外部性,使得由市场来提供纯公共品,必定会供给不足(2)私人部门供给私人部门供给公共产品的动机:一是,通过明晰的产权制度安排,界定并规制资本利润率水平,私人资本在看得见的资本利润情况下,主动进入提供公共产品;二是由于公共部门提供公共产品效率低下,为了解决公共支出不足的矛盾,政府有意识的降低私人资本进入公共领域的门坎,以一定的利润水平作为“诱饵”,以制度性的安排促进私人供给公共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