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三物理专题复习课教学创新设计

高三物理专题复习课教学创新设计

此电场线可能是匀强电场中的一条电 场线,也可能是正、负电荷形成电场中的 一条电场线,故无法判断a、b 两点场强 大小,A、B皆错。
/sundae_meng
[点评]
① 场强方向是电势降落最快的方向,匀强电场中电势差 U = Ed,d为两点间距离在场强方向上的投影。
D.电场力先做负功再做正功
/sundae_meng
[析与解]由点电荷场强公式可知:
A点电荷在C点场强 向右
E1

k
Q ( AC) 2
B点电荷在C点场强 向左 ,故C点合场强向右
E2
k
2Q (CB) 2

k
Q 2( AC)2
在CD连线中点以及D点右侧各点,A、B点电荷的
试求:电子绕核运动的动能和所形成环 形电流的大小。
/sundae_meng
[点评]
(1)氢原子从外界吸收能量被激发时,从基态
( r0 0.53 1010 m )向激发态跃迁,轨道半径变大,
其动能
Ek

1 mv2 2
k e2 2r
将变小,而电子因克服电场
k q1q2 k q2q3
l12
l
2 2

q1
: q2
: q3

( l1
l2 l2
)2
:1 :q3
(l1 l2 )2
l
2 2
/sundae_meng
[点评]
① 利用库仑定律求解三个自由电荷的平衡问题时,
M 3.3 1025 kg .
求粒子离开金原子核的最近距离r(此值可近
似认为是金核半径)。计算时所要用到的点
电荷电场的电势计算公式为:
U
kQ r
/sundae_meng
[点评] 粒子散射现象,可视为一般原子核碰撞
过程模型,应遵循系统动量守恒和能量守 恒规律,它类似一个弹性碰撞过程,其他 粒子间的相互作用过程也是如此。
3.再以课本(人教版)P99练习三第2题
为原型设计:
[例3]如图所示是电场中一条电场线,一电子从a 点由静止释放,在电场力作用下沿直线向b运动, 下列有关该电场情况判断正确的是
A.该电场一定是匀强电场 B.场强Ea一定小于Eb
C.电子具有的电势能 a一定大于 b
D.电势 a 一定低于 b
/sundae_meng
专题设计应围绕高考重点考查的知 识、方法、能力和题型.以及这些知 识、方法、能力的地位、作用和相 互联系.
专题设计应注意高考考查的知识、 方法、能力的已有方式和题型及可 能出现的方式和题型.
/sundae_meng
②电场力做功的过程是电荷具有的电势能变化的过程,
其关系为 Wab a b qU ab
③ 求电场力做功的方法有三种:
(1)由公式 W qE s 计算,此公式是适用于
匀强电场中,可变形为 W F s cos 荷初末位置在电场强度方向上的位移.
,式中s为电
1.首先是建立理想化模型—点电荷、检验电荷,掌握电 荷守恒定律、真空中的库仑定律,代表性问题是电荷及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以课本(人教版)P95练习一第4题为原型设计: [例1](全国高考题)如图所示,q1、q2、q3分别表示在
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电荷,已知q1与q2之间的距离为l1, q2与q3之间的距离为l2,且每个电荷都处于平衡状态。 (1) 如q2为正电荷,则q1为______电荷,q3为______ 电荷。 (2) q1、q2、q3三者电量大小之比是_____ : _____ : ______.
A.C增大表示h增大
金属芯线
B.C增大表示h减小 导电液体
电介质
C.C减小表示h减小
D.C减小表示h增大
/sundae_meng
[析与解]
金属芯线和导电液体构成电容器的两板,
极板间距未变,而正对面积随液面升高而
增大,降低而减小,又由
C S
以课本(人教版)P98练习二第6题为原 型设计:
[例2](上海高考题)A、B两点各放有电量为+Q和+2Q的 点电荷,A、B、C、D四点在同一直线上,且AC=CD=DB, 如图所示,将一正电荷从C点沿直线移到D点,则
A.电场力一直做正功
B.电场力先做正功再做负功 +Q
+2Q
C.电场力一直做负功
A CDB
(2)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改变关系计算,W qU 对任何电场都适用,当U>0, q>0或U<0, q<0时,W>0; 否则,W<0.
W W E (3)由动能定理计算.
http://www.doc电 in.c场 om/力 sundae_meng 其它力
k
3.另外还要理解电容概念和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电容
利用场来改变和控制带电粒子的运动,在现代 科学实验和技术设备中应用相当广泛.因为求解带 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的问题,涉及的知识点多,易 于考查学生综合应用中学物理知识分析、处理实际 问题的能力,所以h几ttp://w乎ww.是docin每.com年/sun高dae_考meng必考的内容.
一、重视基础性
江苏省南京市 高三物理
专题复习课的教学设计
/sundae_meng
专题复习是高考的冲刺复习,是巩固基础、 提高思维能力和应试心理品质的最后契机, 更是高考考试成败的关键. 总复习的专题复习就更应凸显如下四个方面:
一、重视基础,突出重点,强化主干; 二、构建网络,纵横深化,联系实际; 三、贴近高考,推陈出新; 四、全面兼顾,能力为主.

k q1q2 (r1 r2 ) 2
m112 r1

m2
2 2
r2
/sundae_meng
[例6]物理学史上,由粒子散射实验估测出 了原子核半径。
已知粒子的质量 , m 6.64 10 27 kg 速度约为光速的0.1倍,v0 3 107 m / s ,. 金原子核电量和质量为 Q 79e
/sundae_meng
(2)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加速和偏转问题
[例7](2004年北京理综能力测试25. 22分 ) 下图是某种静电分选器的原理示意图。两个竖直放置的平行金
属板带有等量异号电荷,形成匀强电场。分选器漏斗的出口与两板 上端处于同一高度,到两板距离相等。混合在一起的a、b两种颗 粒从漏斗出口下落时,a种颗粒带上正电,b种颗粒带上负电。经 分选电场后,a、b两种颗粒分别落到水平传送带A、B上。 已知两 板间距,板的长度,电场仅局限在平行板之间;各颗粒所带电量大 小与其质量之比均为。设颗粒进入电场时的初速度为零,分选过程 中颗粒大小及颗粒间的相互作用力不计。要求两种颗粒离开电场区 域时,不接触到极板但有最大偏转量。重力加速度g取10m/s2。 (1)左右两板各带何种电荷?两极板间的电压多大? (2)若两带电平行板的下端距传送带A、B的高度,颗粒落至传送带 时的速度大小是多少? (3)设颗粒每次与传送带碰撞反弹时,沿竖直方向的速度大小为碰 撞前竖直方向速度大小的一半。写出颗粒第n次碰撞反弹高度的表 达式。并求出经过多少次碰撞,颗粒反弹的高度小于0.01m。
l1
l2
q1
q2
q3
/sundae_meng
[析与解](1)每个电荷均处于平衡状态,即要求每 个电荷所受合力应为零,因此q2为正电荷,显然q1、 q3应为负电荷。
(2)由库仑定律,建立平衡方程式:
k q1q2 k q1q3
l12
(l1 l2 )2
a b /sundae_meng
[析与解] 因电子从a点静止释放后向b点运动,
说明电子所受电场力指向b,电场强度方 向指向a,沿电场强度方向是电势降落方
向,b a ,有D正确。负电荷在电
势越高处电势能越小,所以电子在a处电 势能大于b处电势能,有C正确。
可总结得出:必须满足“同一直线,大夹小,同
夹异,近小远大”,即三个电荷必须在同一直线,
且中间的电量小,与旁边两个为异种电荷,两边
电荷靠近中间近的电量较小,远的电量较大。
② 真空中点电荷相互作用力遵守库仑定律 ,是库
仑用扭秤实验研究所发现的。
③ 点电荷是带电体的大小对研究的问题所产生的
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时的理想模型。
合场强显然向左。综上可知,正电荷从C点移至D
点电场力先做正功,再做负功,故应选B.
[点评]
① 要理解三个电场强度公式的适用条件,此外还要
掌握课本中所画的几种典型电场的电场线分布特点,
并能依此分析问题。
② 场强叠加时遵循矢量运算法则。
/sundae_meng
4k d
知,h增大,S增大,C增大,故应选A、C.
[点评]
实际应用中,一般是将电容器处理成一
个平行板电容器模型来分析!
/sundae_meng
二、突出专题性
专题复习的设计思路应是集问题、方法 和规律于一体,展现知识系统的整体结 构与联系,集中解决一两个问题,才能 突出其专题性。
的因素。 其代表性问题是,在自动控制中的电容式传感
器问题。
以课本(人教版)P113练习七第4题为原型设计:
[例4]传感器是把非电学里(如速度、温度、压力等)的变
化转换成电学里变化的一种测定液面高度的电容式传感器
的示意图,金属芯线与导电液体形成一个电容器,从电容C
大小的变化就能反映液面的升降情况,两者的关系是
专题设计,最好能以教材原型题为素 材,这样更能揭示出大纲、教材和考 试说明要求之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 明确“抓纲务本”的重要性,这样更 有利于学生围绕教材,注重基础,克 服脱离课本、一头钻进复习资料里的 弊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