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共关系学-教学大纲解析

公共关系学-教学大纲解析

公共关系学Public Relation Management一、基本信息课程代码:0222409101002 0222409101003课程学分:2分面向专业:会展、国商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开课院系:上海建桥学院商学院使用教材:公共关系学居延安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6月第四版先修课程:管理学原理政治学原理并修课程:公共经济学项目管理后续课程:中国公共政策西方行政学说史二、课程简介(必填项)公共关系学指以公共关系的客观现象和活动规律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学科,是研究组织与公众之间传播与沟通的行为、规律和方法的一门学科。

公共关系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课程,适用于个人及任何组织。

公共关系学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需要,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形成的一门新兴的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是社会组织为了在公众中树立良好形象,运用传播、沟通媒介和手段,与其公众结成的利益一致的社会关系。

作为一个学科,公共关系学的研究对象从总体上看,它必须包括所有的公共关系的社会现象和活动规律。

公共关系作为社会组织运用传播手段处理其各类公众的关系的行为,它的社会现象和活动规律可以具体化为以下三大方面,即公共关系学研究的三个具体对象:(一)是作为社会组织管理职能的公众关系的现象和规律。

(二)是作为社会组织与其公众间的信息传播活动的公共关系的现象和规律。

(三)是作为处理与各类具体公众的关系的公共关系的现象和规律。

由此看来,这门课程对现代学生来说都是很重要的。

三、选课建议(必填项)本课程主要面向会展管理与策划方向专科生、适合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第一学期开设。

四、课程基本要求(必填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公共关系学产生的渊源、兴起与发展,公共关系和公共关系学、社会关系和公共关系,理解并掌握公共关系的构成要素、公共关系的功能和作用,公共关系的类型,公共关系的规范和准则和作为“关系管理”的公共关系等有关公共关系的基础性知识;并在此基础上掌握公共关系实务操作:调查与策划、口语传播、文字传播、实像传播、大众传播的整合运用、网络传播、危机传播管理、公共关系专职机构和专业人员等有关知识。

通过对这些知识的系统学习,为学生毕业后成功地走上社会参加工作以及今后的做人做事打下基础。

五、课程内容(必填项)第一章导论:公共关系和公共关系学第一节作为现代社会传播活动的公共关系(了解)一、关于公共关系的众多说法(了解)第二节作为一门学科的公共关系学(理解)一、公共关系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了解)二、公共关系学的学科性质(了解)三、我国公关实践与学科发展(了解)第三节研究公共关系学的现实意义(了解)一、公共关系学研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了解)二、“关系经济”为公关发展带来机遇(理解)三、公共关系学研究与时俱进(理解)第二章公共关系的渊源、兴起与发展第一节现代社会以前的类公共关系(了解)一、公共关系概念的时代性(了解)二、古人对类公共关系的认识(了解)三、古代类公共关系活动实践(了解)第二节公共关系在美国的兴起(理解)一、公共关系形成的历史条件(了解)二、公共关系在美国的肇始(了解)三、公共关系创始人艾维.李与伯内斯(了解)第三节公共关系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了解)一、公共关系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及其特点(了解)二、公共关系在中国的兴起与发展(了解)三、现代公众社会:公共关系持续发展的基础(了解)第三章社会关系和公共关系第一节社会关系的一般属性和形态(了解)一、社会关系的一般属性(了解)二、社会关系的形态(了解)第二节社会关系的调节机制和调节手段(理解)一、社会关系调节机制的运用原则(了解)二、社会关系的一般调节手段(理解)第三节公共关系的形态特征和调节法则(了解)一、公共关系的形态特征(了解)二、公共关系的调节法则(理解)第四章公共关系的构成要素第一节公共关系的主体——社会组织(了解)一、社会组织的运行及其关系联结(理解)二、社会组织的外观形象和内资气质(理解)三、公共关系的工作目标(理解)四、社会组织的代言人:公众人物(理解)第二节公共关系的客体——公众(理解)一、公众的基本特征(了解)二、公众的分类(了解)第三节公共关系三部曲——交流、沟通、劝说(掌握)一、公共关系是一种信息交流活动(理解)二、公共关系是一种意义沟通活动(理解)三、公共关系是一种价值劝说活动(理解)四、公共关系主体与客体的角色互换(理解)第五章公共关系的职能和作用第一节公共关系的职能(了解)一、采集信息的职能(理解)二、提供咨询的职能(理解)三、参与决策的职能(理解)四、协调交流沟通劝说的职能(理解)第二节公共关系的作用(了解)一、监测作用(了解)二、凝聚作用(了解)三、调节作用(了解)四、应变作用(了解)第六章公共关系的类型第一节主体或部门公共关系(了解)一、企业公共关系(理解)二、商业服务业公共关系(理解)三、金融业公共关系(理解)四、政府公共关系(理解)五、事业、团体公共关系(理解)六、社会公众人物公共关系(理解)第二节对象公共关系(了解)一、员工关系(理解)二、消费者关系(理解)三、政府关系(理解)四、媒体关系(理解)五、社区关系(理解)六、股东关系(理解)七、竞争对手关系(理解)八、国际公共关系(理解)第三节功能型公共关系(掌握)一、日常事务型公共关系(理解)二、宣传型公共关系(理解)三、征询型公共关系(理解)四、矫正型公共关系(理解)第七章公共关系的规范和准则第一节公共关系必须以满足公众需求为出发点(了解)一、满足公众的知晓需求(理解)二、尊重公众独立自主的人格需求(理解)三、满足公众不断转移、升华的精神需求(理解)第二节公共关系必须十分注重社会效益(理解)一、社会效益是社会组织与公众根本利益的总和(理解)二、公共关系既对自身组织负责,也对公众负责(理解)第三节公共关系必须遵循实事求是的大原则(掌握)一、先有客观事实、后有公共关系(理解)二、必须全面、深入地掌握事实(理解)三、必须实事求是地报告事实(理解)第四节公共关系以不断创新为灵魂(会)一、观念的创新是决定性的创新二、方法创新是公共关系的活力所在第八章作为“关系管理”的公共关系第一节公共关系呼唤伦理关怀和个体切入(了解)一、公共关系呼唤伦理关怀和个体切入的技术理由(理解)二、公共关系呼唤人文关怀和个体切入的市场动因(理解)三、公共关系呼唤伦理关怀和个体切入的哲学基础(理解)第二节关系人文主义:21世纪公共关系大伦理(理解)一、“关系人文主义”的历史内涵(理解)二、“关系人文主义”的哲学内涵(理解)第三节公共关系个体切入的四个层面(掌握)一、公共关系“个体切入”的四个层面二、当今环境变化的四个特征(了解)第四节从个体切入到“全员公关”(掌握)一、规范化原则(了解)二、礼貌化原则(了解)三、恪守谅解原则(了解)第九章公共关系实务操作之一:调查与策划第一节公共关系调查概述(了解)一、公共关系调查的内容(理解)二、公共关系调查的科学性(理解)三、公共关系调查的指导原则(了解)四、公共关系调查的过程(理解)第二节公共关系策划概述(理解)一、公共关系策划及其基本原则(了解)二、公共关系策划与创造性(理解)三、公共关系策划过程分析(理解)第十章公关关系实务操作之二:口语传播第一节口语传播概述(了解)一、口语传播的特点(了解)二、口语传播的技巧(了解)第二节口语传播在公共关系活动中的运用(了解)一、日常接待(理解)二、新闻发布(理解)三、沟通性会议(理解)四、公务谈判(理解)五、游说策动(理解)第十一章公共关系实务操作之三:文字传播第一节文字传播的特点和技巧(了解)一、文字和文字传播的特点(了解)二、文字传播的技巧(了解)第二节公共关系的文字传播(会)一、新闻稿撰写(理解)二、广告文案设计(理解)三、宣传资料制作(理解)四、内部报刊编制(理解)五、公共关系常用文书(理解)第十二章公共关系实务操作之四:实像传播(了解)第一节实像传播的特点和技巧(了解)一、实像传播的特点(了解)二、实像传播的技巧运用(了解)第二节实像传播在公共关系实务中的运用(理解)一推销活动(理解)二、样品展示和示范表演(理解)三、橱窗陈列(理解)四、作业场所布置(理解)五、实用饰品的设计配套(理解)第十三章公共关系实务操作之五:大众传播的整合运用第一节大众传播整合运用的特点和技巧(了解)一、大众传播整合运用的特点(了解)二、大众传播整合运用的技巧(了解)第二节大众传播整合运用举要(掌握)一、广告运动(理解)二、媒介事件(理解)三、社会公益事业赞助(理解)四、主题活动(理解)第十四章公共关系实务操作之六:网络传播第一节网络传播的特点和技巧(了解)一、网络传播的优势和特点(了解)二、网络传播的原则和技巧(了解)第二节网络传播在公共关系中的运用(掌握)一、电子邮件(理解)二、网上论坛(理解)三、万维网信息浏览(理解)四、信息的个人化(理解)第十五章公共关系实务操作之七:危机传播管理第一节组织危机与危机传播管理(了解)一、组织危机定义、特点及分类(了解)二、危机传播管理内涵及意义(了解)第二节危机传播管理的组织落实(理解)一、危机管理组织架构的设置(理解)二、“发言人”制度的建立(掌握)三、第一时间快速反应通道的建立(掌握)四、组织危机形态的预测(掌握)五、组织潜在危机的评估(理解)第三节危机传播管理的基本程序(掌握)一、赶赴现场,了解情况(理解)二、分析情况,确立对策(理解)三、安抚公众,缓和对抗(理解)四、联络媒体,主导舆论(理解)五、多方沟通,迅速化解(理解)六、有效行动,转危为机(理解)第四节危机传播管理的若干原则一、“3T”原则(了解)二、公众为上原则(了解)三、维护信誉原则(了解)第五节危机传播管理“事实与价值模型”(掌握)一、事实路径(了解)二、价值路径(了解)第十六章公共关系专职机构和专业人员第一节作为一种专门职业的公共关系(了解)一、公共关系职业与市场经济(了解)二、职业公共关系的两种类型(了解)第二节公共关系专职机构(了解)一、组织内设置公关机构的必要性(了解)二、组织内公共机构的设置模式(了解)三、组织内公关机构的人员配置和预算(了解)四、组织内公关机构的工作(了解)第三节公共关系专业人员(理解)一、公共关系专业人员的素质(理解)二、公共关系专业人员的培养(理解)三、公共关系专业人员的从业资格鉴定(理解)六、课内实验名称及基本要求七、教学进度(必填项)(备注:由于课时限制,第九章、第十章、第十一章为选学章节。

)八、作业第一章1、公共关系的概念是什么?2、学习公共关系的意义是什么?3、我国公共关系实践情况如何?第二章1、概述公共关系的渊源、兴起和发展。

第三章1、社会关系和公共关系有什么区别和联系?第四章1、概述公共关系有哪些构成要素?第五章1、公共关系的职能是什么?2、公共关系的作业是什么?第六章1、公共关系有哪些类型?每种类型的公共关系具体内容是什么?第七章1、简述公共关系的有哪些规范合作准则?第八章1、公共关系管理和关系管理是什么联系?在现实生活应该如何将两者结合起来?第九章1、请用实际案例分析公共关系管理中是如何进行调查和策划的?第十章1、请用实例说明口语传播在公共关系中是如何应用的?第十一章1、请用实例说明文字传播在公共关系中是如何应用的?第十二章1、请用实例说明实像传播在公共关系中是如何应用的?你有什么样的启发?第十三章1、请用实例说明大众传播的整合在公共关系中是如何应用和表现的?对此,你有什么启发?第十四章1、网络传播在公共关系管理中是如何应用的?你觉得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应该如何充分利用网络传播促进公共关系管理的发展?第十五章1、请用实例对危机传播管理加以概述,并谈谈你对危机传播管理的认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