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阅读复习之表达技巧 2
叙、插叙)
• 1.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 叙。 2.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3.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 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 加充实丰满。 4.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 代。 5.平叙:俗称“花开两枝,各表一朵”,(指叙述两 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3)细节描写 “细节”顾名思义,就是细枝末节,它是人物、情节、环境 的最小单位,如人体的细胞。好文章之所以能动人肺腑,精彩的 细节描写功不可没。精彩的细节描写,可以让人物形象更加传神, 可以使主题更加深刻。
• C、明确各种描写的特点和作用
(外貌、语言、心理、行动、细节、环境。) • 1.人物肖像、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更好展现人物 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 2.人物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刻画人物 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 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 3 .白描:纯用线条勾画,不加渲染烘托。以小见大, 寥寥几笔勾勒出画面,表现了性格、主题。 • 3.景物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 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2014年高考小说阅读复习 之 表达技巧
教学目标:
一、熟悉几种常见的表现手法, 掌握各个题型的答题技巧。
二、积累鉴赏常识,培养准确 判断某种表现手法及赏析其表达作 用的能力。
艺术技巧架构图:
叙述 表述方式 描写 表现方法:渲染、 艺术技巧对比、以小见大、象征、抑扬 结构安排 修辞方法 语言技巧 整体风格
一、常见题型: 1.文中运用什么表现手法塑造形象?有何作 用? 2.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是如何为表情达意服 务的? 3.小说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给读者提供哪 些艺术审美情趣?
二、解题思路 1、在解答这类题目的过程中要了解以下一些知识: • (一)、表达方式 • ①关于记叙: • A记叙的人称(第一、第二人称的妙处) • 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表达思想感情, 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它能使小说显得真实亲切, 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同时便于抒发感情。 • 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 交流。 • 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 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2.对比 对比手法,在小说中可以突出人物或事物的特点,使其形象 更加鲜明。《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李小二与陆虞候同为林冲的朋 友,却一忠一奸,对比鲜明。
3.以小见大 抓住最能体现大主题、看似平凡细小却包含典型意义和生命 哲理的小事件、小人物来叙写,感人且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如 《装在套子里的人》中的“别里科夫”,《祝福》中的“我”和 “祥林嫂”,都是小人物,但是通过他们揭示了深刻的社会主题。
(2)叙述的方法
叙述的方法主要有: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平
叙等。常见的是前三种。见下表: 方法 种类 作用分析 运用范例 如《林黛玉进贾府》就运用顺序 的方法,清晰地交代了林黛玉的
能按某一顺序(时 顺叙 间或空间)较清楚 地进行记叙
经历。[典例三]《溜索》一文也
是运用的这种方法
方法
种类
作用分析
2.描写的类型及作用 (1)正面描写 正面描写一般包括动静描写,虚实描写,色彩渲染描写,观察 角度变化描写,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心理方面进行的描写。 (2)侧面描写 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是指在文学创作中,作者通过对 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 通常情况下,文学作品人物形象的刻画多采用正面描写的手法, 即直接通过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的描 写,去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行和技能。但有时恰当地借助一些侧 面描写,常常可以起到正面描写无法替代或者很难达到的艺术效 果。
铺 垫
伏
笔
铺垫是衬托,打基础,尽 管在次要的人物或事件上 下功夫,但着眼点在主要 的人物和事件上。其表现 上是大肆渲染,唯恐读者 不见,因此,铺垫是显性 的。好的铺垫应该是:铺 垫是主要情节的基石,能 增加情节张力,制造悬念, 使情节具有合理性
贵在“伏”具有隐性特征, 巧妙的伏笔,在没有看到 “照应”之前,貌似闲笔。 好的伏笔能起到暗示、点 题、沟通文章内部联系、逆 转人物关系等作用,使文理 通顺、合情合理,往往能让 人产生会心一笑、心灵共鸣 或意外感悟等阅读惊喜;同 时能使文章出色生辉,具有 独特魅力。
4、几对概 念区分
正衬
衬
正衬是同一方 向的比较,目 的是使美者更 美,丑者愈丑。
有主次,用次要突出主要事物
托
反衬
利用事物间相反条件 来衬托一事物,称反 衬。反衬是反方向的 对照,是以疑见险, 以丑称美。
对比
区 别 点
衬托
衬托不是对比,衬托的目 的是为了突出主要事物, 对比的目的是互相生发, 相得益彰。
情节、塑造人物、表现主题等方面,就有照 应、伏笔、悬念、突转、抑扬、对比以及各 种描写方式等。
1.渲染(衬托) 用渲染描绘某一事物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的特点, 营造氛围。在《林黛玉进贾府》中有这样一段对林黛玉 的描写:“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 窍,病如西子胜三分。”这是运用工笔对人物外貌的描 写,这也是在《红楼梦》这部小说中对这个主要人物的 首次外貌描写,重在通过外貌来暗示人物性格,即林黛 玉的美丽、体弱和她的细心、多虑与自尊,这种性格也 是人物在全文中发展的主体,所以作者抓住主要特征, 极力铺陈给人以鲜明印象。
象 征
比 喻
1.象征的象征体与本体之 间要求“神似”; 2.象征是以物示义,不把 意思直接说出来,而让读 者去理解; 3.象征的对象是整篇文章, 至少是文中的一大段话。
1.比喻的喻体与本体之 间要求“形似”;
2.比喻是以物比物,对 象一般是具体可感的事 物或人; 3.比喻的范围比较小, 一般局限于一两个句子 中。
4.象征
指凭借具体的物象来表达与之相似或相反的概念、思 想、感情。运用象征可以使抽象的概念、思想形象化,可 以使思想感情表现得含蓄、耐人寻味。如《老人与海》中 象征手法的运用:老人是整个人类的美好象征,大海象征 着残酷的现实社会等。
5.抑扬 抑扬,指对写作对象或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然后陡 然一转,出乎读者所料,从而使文章产生峰回路转、跌宕 起伏的效果。
(3)在具体鉴赏语言时,可从遣词造句(如:用
词、句式,叠字叠词、动词、形容词、量词
的选用,整句散句、长句短句等)、语言风格 (如:朱自清自然淡雅,用工笔写意蕴;周作 人平和冲淡,用淡笔写浓情;鲁迅苍劲雄健, 刚健之中见哲思等)、语体角度(如:书面语与
口语、普通用语与专业术语等)去鉴赏。
2.解题方法 (1)常见设问模式 ①分析文章语言运用上的特点; ②举例分析文中人物的语言有哪些特色。 (2)答题思路 ①描写如见其人、如听其言,读者有身临其 境的艺术效果; ②人物语言个性化,显示了人物性格; ③语言简洁、传神; ④语言风格或幽默风趣,或典雅庄重,或含 蓄凝练等。
平实、清新、幽默、辛辣、自然、简洁明快、含蓄深沉、
口语化等。如《装在套子里的人》的语言风格就是幽默 讽刺, [典例四]《第9车厢》的语言平淡朴实。
技巧点拨 1.品味语言特色的技法 (1)体会、琢磨和分析该作品的语言是否简洁、 生动、传神、得体,是讽刺还是幽默、诙谐 还是庄重、含蓄还是深沉的风格,将这种语 言风格与文章的主旨联系起来考虑。 (2)要注意把相关词语放入语境中,做到字不 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要特别注意语 句深层含义的挖掘,要能依据文章的主旨、 作者的观点态度、文中人物的性格,读出言 外之意。
运用范例 如《祝福》就运用倒叙的方法, 增加了情节的吸引力 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有 关林冲救助李小二的情节就是 插叙。如[典例四]《第9车厢》
倒叙 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 作必要的铺垫照应,补
插叙 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
整,结构更加严密,内 容更加充实丰满
的中间部分,属于插叙的方法
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表达了什么内容,达到了什么艺
术效果(作用)。
(三)结构安排 看是否开头结尾各有特色;是否结构严谨,完整匀 称;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 转合,曲折有致等。如《祝福》中有丧夫失子的祥林嫂 “我真傻„„”的痛苦而麻木的反复追忆。这种艺术重 复手法可加强人物个性的刻画与描写。
3、按照“三个步骤”
三个步骤是:确定技巧→具体阐释→简述好处。即
(三)、对语言特色的考查
整体的语言风格通常情况下有:平实、清新、 华丽、幽默、辛辣、自然、简洁明快、含蓄 深沉、寓庄于谐、口语化、生动形象、有地 方色彩、富有情趣、符合人物身份等。
(四)语言技巧 语言技巧包括修辞手法和语言风格两个方面。修辞 手法指比喻、拟人、排比、借代、夸张、引用、反问、 反复等, 一般针对欣赏具体语句的技巧; 语言风格指
温习一下
• 表达方式 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 修辞手法 比喻、比拟、夸张、对比、对偶、排比、设问、 反问、反复等等。 • 表现手法 铺垫(伏笔)、渲染、衬托、象征、欲扬先抑、 卒章显志、虚实结合、承上启下、以动衬静、以 小见大、虚实结合、细节描写、正侧结合、铺 垫、、照应、悬念、巧合、象征等 语言特色 词语锤炼、句式的选择、整体语言风格 (修辞 手法,表达特色运用)
• D、表达方式 • 2、表现手法(烘托、象征、衬托、对比、 铺垫、欲抑先扬、先抑后扬……) • 3、结构方式(前后照应、创造悬念、埋 下伏笔、总结上文、点题)
(二)、对表现手法的考查 小说的表现手法可以体现在不同的层面,体 现在小说故事发展的叙述上以及叙述的人称
上就可分多种;体现在小说营造环境、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