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语文专项精练(含答案详解):小说分析表达技巧和语言特色专练

高考语文专项精练(含答案详解):小说分析表达技巧和语言特色专练

高考语文专项精练(含答案详解):小说分析表达技巧和语言特色专练一、专项练习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城市里的牵牛花王溱起初她只是想在出租屋里种一小盆牵牛花,那种紫色的喇叭状的小花总能慰藉她思乡的情绪。

可是那盆花却发了疯,绕上只有巴掌大的窗台,缠住单人床的床脚,占领了挂衣服的架子……它铆足了劲掠夺一切可掠夺的,实在没东西了,干脆爬上墙面,很快,四面都成了绿墙。

她非常惊讶,你可是牵牛花呀,怎么学爬墙虎?于是她只好进行修剪。

修剪后的牵牛花规整了些,但生长速度反而更快了。

夜里当她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出租屋时,它已经从窗户溜出去,悄悄入侵了隔壁邻居家。

第二天一早她被“砰砰砰”的敲门声叫醒,一个穿睡衣的小伙急切地说,他家昨夜里被她家的牵牛花占领了!她跟着他过去一看,可不是,所有东西像披上了绿底紫花的被单,最俏皮的一朵紫花就挂在他的单车把手上。

她愧疚地低声道歉。

可他却兴奋地大叫,“这太棒了啊,你是怎么种出来的?”他说,他的房间太冷冰冰了,他想种这样一盆牵牛花很久了。

她扑哧笑了,他不好意思地挠挠头,他们一起修剪了花,他把单车上的花摘下来戴在她头上,她坐上他的单车后座去上班。

然后?然后牵牛花更加肆无忌惮了啊!它先是把整栋楼绕了一遍,紧接着入侵了隔壁楼。

眨眼间,整个城中村都成了牵牛花的天下,租客们对这个不速之客倒是表现出极大的宽容:帮人搬家的大叔笑嘻嘻地把绕满板车上的藤扯开,哼着歌一蹬而去;送外卖的小伙摘了一朵插帽子上,吹了个响亮的口哨;还没找到工作的姑娘抚摸着缠住她行李箱的牵牛花,第一次绽放笑容……才几天工夫,牵牛花就占领了整座城市,它把所有楼房外墙都铺成了绿色,然后大摇大摆登堂入室。

很少见到大片绿色的城里人被这阵容吓住了,报警电话响个不停,有投诉工厂机器被绕住了不能开工的,有投诉汽车没法开上马路的,有投诉广告牌被遮住了的,一个衣着讲究的主妇直接对着话筒大喊:“我名贵的家具啊!快把那些低贱的植物弄走!”这一切已经完全超乎她的本意,以至于警察找上门时,她除了不停地道歉之外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办。

警察绕着小小的花盆走了一圈又一圈,啧啧称奇,“这么小的花盆,怎么可能呢?!”最终他还是傲慢地命令:“砍了吧!”眼看刀就要落下,她大叫一声:“不要——”然后?然后她就吓醒了。

醒来的她心怦怦直跳,她环顾自己的屋子,不足十平方米的空间挤满了各种必需品,哪有种花的余地?再说,也没那个工夫。

原来是做梦呀!她深深叹了口气,说不清是庆幸还是惋惜。

醒来后的生活依旧无聊。

她又开始想念那朵紫色的喇叭状的小花了。

起初这思念也只能算是矫情,可很快就像梦里那盆牵牛花一样疯狂蔓延开,遮挡住她的眼睛,勾引她的鼻子,扯住她的思维……她招架不住了,咬咬牙把攒下的假期都休了,长途跋涉回了一趟老家。

老家的爬墙虎很是茂盛,铺满了祖屋一整面墙。

她看着那些纯绿色的家伙,很是疑惑,明明是爬墙虎呀,为什么记忆中老家的墙面是牵牛花呢?那些紫色的小花是怎么回事?她安慰自己,离开老家太久,记忆模糊也是正常的吧,说不定就是嫌爬墙虎只有绿色太单调才离开家的。

她决定带一包爬墙虎的种子回去种,哪怕是扔掉一些东西,也要腾出一点位置来安放正确的记忆。

想了想,她又多拿了一些,心想,给住在隔壁的邻居也带点吧,虽然还是不知道隔壁住的到底是谁。

(有删改)1.小说的语言十分生动,善于运用拟人、比喻、排比等修辞,请就这三种修辞,各举一例加以赏析。

(6分)答:拟人:示例1:“牵牛花就占领了整座城市……大摇大摆登堂入室”运用了拟人手法,“大摇大摆”赋予花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牵牛花生长得肆无忌惮,表现出牵牛花生命力的旺盛。

示例2:“最俏皮的一朵紫花就挂在他的单车把手上”运用了拟人手法,“俏皮”一词把牵牛花人格化,写出了牵牛花美丽可爱,有生命活力,蕴含了人们对它的喜爱之情,语言显得生动活泼。

比喻:示例1:“所有东西像披上了绿底紫花的被单”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把牵牛花比作绿底紫花的被单,写出了牵牛花开放得绚丽饱满,有旺盛的生命力。

语言生动有表现力。

示例2:“思念像梦里那盆牵牛花一样疯狂蔓延开”运用了比喻的手法,用花的生长来写思念之情的蔓延,化抽象为具体,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她”对故乡无法阻挡的思念。

排比:示例1:“绕上只有巴掌大的窗台,缠住单人床的床脚,占领了挂衣服的架子”运用排比的手法,写出了牵牛花疯狂生长的情态,突出了它生命力的旺盛。

语言显得整齐流畅。

示例2:“遮挡住她的眼睛,勾引她的鼻子,扯住她的思维”运用排比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她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不断蔓延,从外到内占据了她的整个世界。

语言整齐流畅,有文采。

举其他例子如“它已经从窗户溜出去,悄悄入侵了隔壁邻居家”“牵牛花更加肆无忌惮了啊”、租客们的宽容、_城里人的投诉等亦可。

(举一个例子2分,意思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2.本文用大量篇幅来描写“她”的梦境,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6分) 答:示例:(1)从主题看,通过写“她”渴望种牵牛花和牵牛花的迅猛生长,强化了主旨,表达了“她”对故乡的深深思念;(2)从结构上看,和下文梦醒以后的现实形成鲜明对比,更好地表现梦醒后的失落惆怅;(3)从艺术效果上看,交代了一些看似不可思议的事件,吸引读者兴趣。

(共6分,每点2分。

意思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可酌情给分。

)二、综合练习(2020·邵阳邵东一中质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5题。

活着的仪式王溱听说相亲对象是位诗人时,我脑子里快速涌现出很多关于诗人的负面形象:贫困潦倒,愤世嫉俗……不过我还是答应见见——这人长得太帅了,你看那照片,匀称的倒三角体形,脸部线条像用炭笔勾勒出来的,这简直就是中国版贝克汉姆嘛。

约定的那一天很快到来,诗人从照片里走了出来。

他给我看他拍摄过的照片,或雄山峻岭,或一江春水,或落叶飘忽,都是他去过的地方;他给我描述他与美景的对话,那些对话使他诗情满溢;然后他把脸朝斜四十五度一仰,开始吟诗了。

我窃喜,不是所有的诗人都是穷光蛋嘛!你听,那些词从他嘴里迸出来,在我耳边绕一圈,两圈,我轻飘飘地就把自己塞入那些诗和画的意境中了。

我开始憧憬跟着他游山玩水拍照作诗的生活。

然而每次我在微信里跟他提出见面,他都会以各种借口岔开话题,或者干脆打开语音功能吟起诗来。

接下来的几个星期我都活在他的诗中了。

熬过几十个不能自拔的夜晚后,我决定去找他。

我没有他确切的地址,只能天天到他所在的那个区去轧马路,一边走一边在脑中想象着:偶遇那一刻,他会吟出怎样一首令人惊喜的诗?我忘了,马路可不是一个诗情画意的地方,一辆大货车在距离我不到半米的地方刹停,扬起满脸灰。

货车司机噌噌下了车,张口就道:“不要命呀!”我抬头一看,乱糟糟的胡须,发黄的T恤上沾着各种污渍,裤子被灰尘泼出奇怪的图案,大皮鞋已辨不清颜色,以致我盯着他看了半天才认出来,是诗人!他也认出我来了,有些发慌,用最快的速度拍了拍裤子上的灰,拉拉衣角,脸向斜四十五度一仰,又摆出了诗人的姿态。

我有一种上当受骗的感觉,愤愤地问:“你到底是货车司机还是诗人?”他一字一顿,说了一句诗一样的话:“开车,我活着的方式;诗,我活着的仪式。

”“活着还有仪式?”我惊讶地问。

“当然有!”他指了指副驾驶位说,“上车,我带你去看看。

”车子开得很慢,他一路沉默,始终保持着那个半仰着头的姿态,腰绷得笔挺,双手优雅地左右扭动着方向盘。

若不是那身装扮,他还真像个优雅的指挥家。

后面的车喇叭震天,有人伸出头来骂:“你丫散步哪?!”他置若罔闻,缓缓开了口说:“生活,不易。

”他叹了口气说:“以前,我也一样,急,做什么都急,急了就骂,前面车开慢了骂,有人超车了骂,赶不上绿灯,也骂。

”“然后我的生活就只剩下骂了。

”“那又怎样?”我问。

“生活就不乐意了啊,人活一遭,怎么都是件值得好好对待的事吧?它不乐意也是正常的。

”他说。

我开始觉得他脑子不太正常了,我扒拉着车门把手,颤抖地说:“停,停车。

”他没有停,继续说着:“为了安抚生活,我决定给它举行个仪式。

”“什么仪式?”我问。

“写诗呀!仪式的地点是很讲究的,你看,必须是最纯净的场所,不被浮躁的人类所污染的。

”我想起了他相机里的照片,问:“所以你就到处去旅游?”“干吗要去旅游?”他奇怪地看着我说,“我开着车,每天都在旅游。

”“快看快看,夕阳!”他兴奋地指着前方说。

没等我回过神来,他已经开始吟诗:“落日!红了脸,躲起来,它要躲起来……”不躲才怪!我趁机跳下了车,头也不回地往人多的地方躲去。

“神经病!”这是我留给他的最后一句话。

几个月后,我如愿跟一个算是事业有成的相亲对象结了婚。

婚后生了第二个孩子之后,我辞去了工作,做起了全职家庭主妇。

这是世界上最难的职业了,大娃捣蛋,二娃哭闹,锅里的菜烧焦了,我蓬头垢面,呵斥着大娃,哄着二娃。

当我手忙脚乱地解开二娃的尿裤,被一泡温润的童子尿喷得满脸都是的时候,忽然,我嘴里蹦出了一句诗。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6年第19期,有删节)3.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A.诗人拒绝和“我”再见面,是想维护自己的尊严;“我”骂他“神经病”,是因为“我”无法接受诗人对“我”的欺骗。

B.文章多次写到诗人脸朝“斜四十五度一仰”这个细节,突出了一个卑微困窘的货车司机内心深处隐藏着的自尊与倔强。

C.小说中的“我”在与“诗人”相亲前、相亲时、相亲后、马路相遇,直到“我”做了母亲后,心理经历了复杂的变化过程。

D.小说以“我”的视角,采用抑扬结合的艺术手法,使“诗人”的形象前后形成反差,从而掀起波澜,起到强烈的艺术效果。

【解析】“诗人”并没有“拒绝”再见面,而是逃避见面。

“我”骂“诗人”是“神经病”的根本原因是“我”理解不了“诗人”对生活的态度与体悟。

4.请从不同角度赏析小说结尾画横线的句子。

(6分)答:①情节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思考回味的空间,引人深思。

②结构上与前文“诗人”“生活,不易”的感慨遥相呼应,突出当下人们普遍的生活状态。

③情感上,含蓄地表达了“我”对“诗人”生活态度的认可,使文章又生一层波澜。

④动作描写,突出“我”生活的忙碌、混乱,而“我嘴里蹦出了一句诗”含蓄地暗示主旨,面对纷乱、糟糕的生活,寻求精神层面的寄托才是对待生活的正确态度。

⑤语言含蓄蕴藉,读来令人忍俊不禁,又意味深长。

(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解析】解答此题要注意题干提示“从不同角度赏析”,答题时要多角度回答。

一、小说结尾要注意该句从小说的结构的角度思考,而且要注意该句对小说人物、情节与主题的作用。

二、赏析句子首先要指出画横线句子使用的表现手法,然后分析其表达效果。

5.“诗”是本篇小说的一个重要元素,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6分) 答:①“诗”是推动情节发展的重要因素。

比如“我”因为喜欢“诗人”的诗而急于去见他,才发现他的真实身份;“我”因被他开车时吟诗的举动惊吓而逃之夭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