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栽培技术
种(强氧精)、药剂拌种(多菌灵、托布 津…)、浸种催芽技术。
播种量
指单位面积上所播的种子重量,实质指苗床上种 子密度。取决于很多因素,包括气候条件、土 壤肥力、作物种类与品种类型。
播种量=每公顷基本苗数/(每kg种子粒数×种子净度(%) ×发芽率 (%) ×田间出苗率(%))
田间出苗率 50-80%
作物栽培技术
栽培过程与栽培技术
作物栽培技术
品种选择技术 生育诊断技术 田间技术 栽培模式
品种特性
产量潜力:作物现实产量与理论产量的差异。 熟性:早熟、中熟、迟熟(早、中、晚稻) 抗性:(抗病性、抗虫性) 环境适应性:抗涝、旱、热、冷等。 品种与环境的交互作用:广适性、窄适性。
种植方式
归结为种植密度的均匀性问题。也有便 于农事操作,通风透光的效果。
种植方式指每一个体态群体中所占空间及 形状、行间和株间距离及行向等。 原则:1、充分利用光能;
2、充分利用土壤水分和营养; 3、方便农事操作。 配置方式有:撒播、条播、穴播等,具体有: 窄宽行法、行穴等距法等。
施肥
元素的种类:元素需求有16种,大量9种,微 量7种,其它还有特殊要求的,如硅。本地主 要肥料涉及如N、P、K、Zn、B等。
特点:取材广,成本低,便于就地取材,养分全 面,分解缓慢,肥效长,稳定,形成有机质和腐殖质 改良土壤,放出二氧化碳,利于光合作用。 2、化学肥料:N、P、K、CaO、微肥、复合肥和缓控
释肥等; 特点:易溶于水,养分高,肥效快,作物可直接吸 收。 3、微生物肥:根瘤菌、固氮菌、磷细菌等。
施肥时期
茬肥:播种前或移栽前整田时施的肥。一般 施用肥效持久的有机肥料为主,使用 量大,约占总肥量的一半以上。
播种期
1、气候条件:既要考虑播种起点条件,也要考 虑其它生育期条件。
2、栽培制度:播期、秧龄、移栽期“三对口” 3、品种特性 4、病虫害 5、种植方式(直播和育苗移栽)
播种方式
撒播 条播 穴播 精量播种
育苗移栽的意义
争取季节 培育壮苗 节约成本 缺点:移栽费工、根系较浅易倒伏
育苗方式
密度公式: 最初Warne(1951)和吉良(1953)发现这个个体干物重W
与密度P间存在:Y=1/(a+bx),Y=x/(a+bx) 及Y=1/(a+bx+cx2),Y=x/(a+bx+cx2) 实际上依各种条件而变,多用实验方法求出。
玉米4~8株/平方米,稻麦250~300株/平方米,棉花1~1.5株/平方米
施肥技术要求
(一)营养元素的选择吸收 作物对N、P、K和其它特定元素均有不同要求,要
按照这一规定施肥; (二)营养元素吸收阶段性 生长初期吸收量小,强度小,但需供肥强度高,特别 是N; 生长中期吸收量大,强度大,N、P、K强度需求都高。 后期:吸收量小,强度减弱。 (三)营养临界期与最大营养期
“营养临界期”,该时期如缺乏营养元素将会导致不 可挽回的损失。因大多数作物的P的临界期在前期;N 的临界期稍晚,在营养生长—生殖生长过渡期。如水 稻分蘖期。 作物营养最大期多在中期。
品种选择原则
当地耕作制度:茬口和季节的衔接 当地自然条件、生产条件 品种布局与搭配
生育诊断技术
采用综合的测量、测定手段对不同时期的 苗作出定性、定量评价,以便采取相应的栽培 措施、促进作物的正常生长
生育诊断一例:发根力测定与叶片诊断
田间技术
田间技术包括作物生长在田间时段,作物栽培所 采取的全部操作性技术。
主要包括:整田,播种,育苗,肥、水管理,杂 草及病虫防除,收获、贮藏以及其它特殊技术。
播种技术
种子质量与种子清选、处理
种子质量主要包括种子活力(发芽率与发芽势)与纯 度,将极大地影响到栽培实施的成败。不同作物种子 的发芽率要求不同(教材141页)。
种子清选:风选、水选。 种子处理:晒种、消毒:1%石灰水、药剂浸
撒播:精细整地,分厢精量用种; 条播:窄行、宽行; 穴播: 精量播种:机械将单粒种子均匀播 下。对机械和种子要求高。
种植密度与种植方式
存在最佳密度的原因: 密度的实质是作物群体中每一个体平均占有营养面
积大小。作物产量必须是在协调群体和个体两个最佳方能达 到最高,故存在最佳密度。除与作物生产相关外,密度还与 二氧化碳透性和湿度、病虫发生相关。
肥料的量:依气候、土壤、作物特性而变。
肥料种类及其性质
1、有机肥: 种类有:… 特点有:… 施肥要点有:…
2、化学肥料:种类有:… 特点有:… 施肥要点有:…
3、微生物肥料:根瘤菌、抗生菌、磷细菌和钾 细菌等。
施肥原则
①坚持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两者配合使用 ②以基肥为主 ③以深施为主 ④各种施用方法配合使用
种肥:在播种或移栽时的局部性肥料,是为 幼苗生长创造良好的营养条件。但种 肥可灼伤和毒害幼苗,要注意用量不 可过大。
追肥:在作物生育期间施用的肥料。追肥以 速效肥为主,主要有硫酸铵、尿素、 等,追肥宜多次施用。
苗床管理
温度及灾害管理:防晴天高温、防大风揭膜、防大雨冲厢 水分管理:根据需求管好水分,以水调温、调肥 病虫管理:旱田育苗防病策略,移栽前的防治 间苗、定苗: 肥料管理:送嫁肥、断奶肥 适宜的密度与苗龄:水稻为叶龄指数40-50%、棉花2-4叶。
水稻分成乳苗、小苗、中苗、大苗
播种技术
施肥原则
1、用养结合原则; 2、需求原则; 3、经济原则。
施肥量:
某元素的全部用量=(一季作物的总吸收量-土壤供应量)/ (肥料养分含量×肥料利用率)
目标产量施肥量=(目标产量×单位产量养分吸收量-土壤当 季养分供应量)/(肥料养分含量×肥料利用率)
上述各参数均可通过空白试验计算得到。
肥料种类
1、有机肥料:又称农家肥,包括农业生产废弃物, 人畜粪尿,厩肥,饼肥绿肥等;
湿润育苗 阳畦育苗 营养钵育苗 旱育秧 无土育苗
幼苗生长过程
出苗期、幼苗期、成苗期、移栽几个环节。 出苗:多少情况下采用高温条件,促进迅速出苗,
其次水分与氧气也很重要; 幼苗期:出苗3叶,一般保温是关键,此时幼苗较
弱; 成苗期:调节好N/C比,注意防治病虫害,炼苗; 移栽期:移栽前的起身肥,起身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