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工程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大全

工程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大全

水准仪观测距离不等长
措施落实不到位
每设一站,先目测或步测,使前后视线等长,消除因水准轴不平行视准轴所产生的误差。
塔尺接口不到位
措施落实不到位
1)较精密的水准测量宜用板尺:
2)使用塔尺每抽出一节应注意抽到位,并须核对尺面读数。
扶尺东倒西歪,前倾后仰
措施落实不到位
1)扶尺人须经过严格训练;
2)扶尺人要身体站正,双手扶直,保证把尺铅垂立好;
3.桥台U型螺栓位置不准确、外露长度一
1.模板加工孔位不正确,预埋U型螺栓时没有做到内外固定,没有检查外露长度。
1.认真放样钻洞,保证模板孔位准确。
2.严格控制模板标高,加强支撑,保证不跑模。
3.预埋 U 型螺栓时,内侧用小钢筋点焊固定、外侧用螺帽固定,点焊前要认真检查外露长度。同时,外露部分要涂黄油并用牛皮纸或塑料布包裹。
2)精度要求较高的工程,其水准测量成果应满足容许误差标准:
[fh]≤±12 (mm)或[fh]≤±3 (mm)
式中L水准路线总长(km),适用于L<100 km的水准测量:
n一测站总数,适用于每km测站数n>l 5站时。
3)采用闭合水准线路测量,其闭合差(fh测=h往-h返)在容许误差范围内时,应进行平差。平差的方法:应按测站数或水准路线比例进行比例分配(Ci=ni/∑nfh测或Ci=Li/∑Lfh测),求得各段平均差后的改正高程。
2.混凝土灌至顶面标高要大致抹平和找出流水坡,混凝土初凝前要进行复测和二次压光。
3. 选派技术熟练的技术工人实际操作。
4.及时进行养护。养护时,特别注意保护压光层,防止破坏、变形
2.螺栓孔位置不准确
1.没有采取有效方法控制。
1.在井型架上固定孔模,经常检查,发现移动,立即纠正.混凝土终凝前,作二次检查孔模,确保孔模位置准确。
4.桥梁墩
台表面
不平整
1.模板拉筋过紧或过松,拉筋过稀,造成混凝土表面不平
1.模板拉筋要进行计算,拉筋松紧要适宜。
2.圆端型桥墩进行模板设计,加强支撑检查。
3.严格按规定串筒下料,减少混凝土对模板的冲击力。
4.采用整体模板。
5.桥梁栏
杆安装
不垂直、
不平顺、
未留伸
缩缝。
1.栏杆支架制作没有针对梁体实测实量的数据进行,只是照标准制作。
工程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1 测量工程
质量通病
原因分析
防治措施
仪器不检查
措施落实不到位
每次施测前,测量者应对所用仪器进行检测,如果仪器不合格应进行校正;校正合格后方可使用。
记录不清楚
措施落实不到位
1)测量员每次记好数字要复诵校对;
2)当场填写清楚,不要先草记、再来自清;3)改正错字时,在错字上画横线,正确数字记在上方,切勿涂改。
式中:∑n——各段测站的总和;∑L——水准路线总长:
ni——某段的测站数;Li——某段水准路线长度(m)。
迁站读数误差
措施落实不到位
操作时,未读转点前视读数仪器不得移动。
水平角误差大
措施落实不到位
采用复测法,即一个角复测多次,以复测的次数去除累积的角值,可提高精度。
观测角度不校核
措施落实不到位
观测时,应采用取正倒镜两次观测,使其误差在允许范围内,取其平均值作为观测成果。
基础定位放线不准,基础搬家,水平标高错误
措施落实不到位
1)纵、横轴线必须测设引桩,引桩应浇筑混凝土,周围应设保护装置;
2)每个桩基所钉十字桩,只作为挖土、浇筑垫层用;
3)桩基垫层完工后,用水准仪复测标高;经纬仪架设在引桩上,测设每一个基础的纵、横轴线,弹出基础十字中心线;
4)承台模板支撑固定后,用仪器复测承台中心线和承台面标高,使符合设计要求;
3)读数时,观测者如发现尺未立正,要命令扶尺人改正后方可读数。
起点、终点不用同一根尺
措施落实不到位
水准测量的起点、终点,必须用同一根尺,以消除两尺“零点”不一的影响。
水准测量成果不符合标准规定
不认真学习规范
1)一般建筑工程中水准测量成果应满足容许误差标准:
[fh]≤±20 (mm)或[fh]≤±4 (mm)
5)引桩和水准点标桩应校核,以防沉降或位移。
2 桥梁工程质量通病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表
通病现象
原因分析
预 防 措 施
1.桥梁墩台顶面
流水坡
不平
1.测量工作不细,标高标志不晰。
2.混凝土灌注顶面时,未认真检查灌注标高位置。
1.灌筑混凝土前测量技术人员应认真向工班交清灌筑位置、模板上的钉线位置和排水坡的要求。
3.保持合适的泥浆密度,防止流砂涌入托起钢
筋笼。
7.桩身混凝土蜂窝、孔洞、缩颈、夹泥、断

1.混凝土配合比或灌注工艺有误
1.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坍落度和和易性。
2.连续灌注,每次灌注量不宜太小,成桩时间不
能太长。
3.导管埋入混凝土不得小于1m,导管不准漏水,导管第一节底管长度应≥4m。
4.钢筋笼主筋接头焊平,导管法兰连接处罩以圆
1.栏杆制作,要针对现场实际情况,对号制作,安装时对号入座。
2.栏杆钻孔要采用钻机进行,达到准确无误,严禁氧烧气割现象。
3.安装时,要进行严格的自检,特别是对支架检查要更精细些。
4.梁与梁、梁与台的分离处,要注意预留栏杆及串筒的伸缩缝。上下检查梯口处的杆件采用椭圆孔连接。
3 桩基工程质量通病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表
通病现象
原因分析
预 防 措 施
1.孔深未
达到设计要求
1.孔深测量基点 、测绳不准、岩样误判。
1.细查岩样防止误判。
2.根据钻进速度变化和钻进工作状况判定。
3 .设固定基点、采用制式测绳。
2.孔底沉
渣过厚
1.清孔不彻底
1.选用合适的清孔工艺。
2.清孔、下钢筋笼、浇灌混凝土连续作业。
3.坍孔
1.岩层变化、措施不力。
锥形铁皮罩,防止提管时挂住钢筋笼。
距 2~2.5m。
2.钢筋笼过长时应大吨位整体吊装。
3.设置足够的环状混凝土或砂浆垫块控制保护层厚。
6.混凝土灌注中非通长的钢筋笼上浮
1.钢筋笼底标高以下混凝土灌注速度过快、导管提升不及时、流砂涌入。
1.浇灌混凝土导管不能埋得太深,使混凝土表面
硬壳薄些,钢筋笼容易插入。
2.将 2~4 根竖筋加长至桩底。
1.松散砂土或流砂中减慢钻进速度。
2.加大泥浆比重。
3.保证施工连续进行。
4.孔径
不足
1.钻头直径偏小、土质特殊。
1.选用合适的钻头直径。
2.流塑性地基土变形造孔时,宜采用上下反复扫
孔方法,以扩大孔径。
5.钢筋笼位置、尺寸、形状不符合设计要求
1.加工、运输、安装工艺有误。
1.钢筋笼较大时,应设φ16 或φ18 加强箍,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