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法律上说,盗版可定义为:未经许可而复制他人享有著作权的作品的行为。
这里所说的许可,包括著作权人的自愿许可,依据法律规定由权威机构颁发的强制许可,以及法律明确规定的法定许可等。
总之盗版行为是以营利为目的,严重侵犯著作权的行为。
以下可视为盗版行为屡禁不止的具体原因:1.社会法制意识薄弱: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不够围绕中国的盗版问题一向存在着相当多的争议,其实,在为盗版辩护的人士的表述中,都差不多触及到了这个问题,可惜表达的都不够清楚,以我之见,在中国知识产权的问题中也存在着观念的冲突,不过,构成这一冲突的价值观念不是生命价值而是文明进步这一普遍价值。
很简单,如果完全奉行知识产权的价值观念,则中国人吸收文明成果的速度必然会下降,比如电脑的普及率肯定不如现在这么高,可速度快了,又必然是以对知识产权价值观念的牺牲为代价的。
在这里,知识产权应予维护的观念与应用先进文明成果的迫切心情和正当性形成了激烈冲突。
其实,中国加入《巴黎公约》、《伯尔尼公约》等知识产权保护公约并承担起打击盗版的国际义务,是中国作为一个国际成员在国际舞台上博弈的结果,但是,当国际义务转化为对国内行为具有约束力的相关法律时,却可能因为欠缺权威性而在执行过程中大打折扣。
因为,任何一种法律只有在具有公认权威的前提下才可以有效,而知识产权保护作为一种价值观并没有为绝大多数中国人所接受,这是盗版的市场基础依然故我,盗版屡禁不止的根本原因。
从西方历史来看,只有当人们意识到,对知识产权的藐视将压抑创新活动从而损害自身利益时,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才会深入人心。
问题是,现阶段的中国是知识成果的净输入国,短时期内人们只看到盗版所带来的方便和廉价,而看不到由此造成的压抑创新活动带来的长远利益的损害,应该说,这是当前中国知识产权保护所面临的根本问题,其原因在于全球化条件下,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在知识产品输出和输入上的严重不对称。
可以预想的是,由于这一严重不对称的状况在短期内不太可能出现重大逆转,在我国普遍确立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将遭遇很大阻力。
仅靠打击是难以奏效的,在漫天VCD广告都以“超强纠错”为诉求的国度里,指望靠行政执法而根治盗版无疑是天真的。
当然,随着中国加入WTO以及中国经济的发展,由于国际规则的约束和上述不对称情况的逐步扭转,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可能将越来越普及和被接受,从而为从根本上解决盗版现象创造良好的基础。
因为,如果不重视保护知识产权,将可能给中国占优势的劳动密集产品的国际市场带来损害,从而保护知识产权就可能与相当多人的利益联系起来了,尽管这个联系是迂回的,但却是可见的。
自然,这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这也是一个必经的过程。
2.按价值规律抓住源头:正版价格过高,难以承担在软件盗版方面,Win 98正版在美国189美元,仅为工人不到两天的工资;而在我国为1998元,是普通工人两月工资,而且价格比美国还贵50多美元。
还有Office97国外为399-459美元,而国内长期标价9760元。
这种无视国情的超额暴利价,使我国人民以几十至上百倍的代价,使用同一种产品。
1999年韩国许多人游行抗议微软不平等的价格,而这些软件在我国的销售价格比韩国还要高。
2001年11月报道,欧洲联盟委员会正与微软打官司。
我想,怎么就没有国人出来抗议,然盗版盘在我国的大泛滥,莫非是更大的抗议乎!2001年10月19日,上海APEC亚太工商峰会期间,盖茨与我国IT业精英们的对话会上,有人提问:“微软软件似乎太贵了?”盖茨好像有些发火:“整个PC系统中,最便宜的是软件,其次是硬件。
”他有600亿美元资产,连续7年蝉联世界首富,看来仍觉赚得不够,无意降价。
当然,商人总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赚钱是永远不会够的。
软件产品的开发成本固然较高,但其复制成本很低,几乎是一种零边际成本的特殊商品。
这种独特的成本结构产生巨大的无边际的规模经济,生产越多,成本则越低。
价格居高不下,极大地刺激盗版大泛滥。
微软公司又投以巨资,对我国的盗版情况作调查取证,依法索赔,国内几乎所有的大中型企业机构和主要计算机厂商都在此列。
有人指出,盗版实际上是零关税倾销,不但猛烈冲击了我国的民族软件业,而且微软公司依法将使盗版者付出更大代价。
也有一些诉诸法院的,如2001年4月22日上海市第一中级法院,对华海公司销售的电脑安装Win 98、Office 97盗版盘,判其赔偿微软28万元并收缴其电脑;4月16日上海市高级法院,对年华公司销售的电脑安装盗版盘,判其赔偿15万元。
上海市高级法院知产庭吕国强庭长表示:“法院将不断加大制裁力度,决不让侵权者占便宜。
”其实,他们用的是测试版的复制品、赝品、次品,怎能按正版的多少倍来赔呢。
微软公司在我国雇了一批律师,以客户身份去购电脑、购光盘,掌握其盗版证据后,报警抓捕,把经销商推上法庭,再由法官判其巨额赔款或重刑,律师成了讼棍,搅得各地电脑市场的经销商们,人心慌慌,人人自危,万马齐喑,既无力承担配置常用微软正版软件的高价,又不敢装盗版盘,只得卖电脑“空壳”,使广大用户无所适从,行为混乱。
在图书盗版方面,抽样调查表明,国内读者85%认为书价贵,其中25%认为难以承受。
我国书价十几年来,上涨20多倍,结果会毁掉整个市场。
1999年全行业图书库存超过40亿册,达250亿元。
库存又使出版社把损失转嫁到新出版的书上,恶性循环。
这又使盗版书盛行,其道理是一样的。
盗版书摊上的书,一些时尚新书每本10元,旧一些的3至5元,大都与正版无异,并非宣传报道得那么糟。
在光盘盗版方面,2000年11月,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报道,破获福建农村地下光盘生产线,其规模之大,设备之先进达国际水平,日产2万多张,年产上千万张,年产值上亿元;其机关暗道之隐秘,撤退之神速,竟无一人落网,赶上抗日战争神奇的地道战了。
珠海中外合资企业的生产线,是国家重点项目,其投资规模不知要比这地下生产线大多少倍,然其产量和质量不过如此。
2000年我国正式的光盘生产线达478条,查获非法生产线112条。
看来,一哄而上的生产规模形成的买方市场,也不失是利民亦利国的大好事。
可见,我们的正版厂家如能少挣一点钱,把天价降下来,国家实行税收优惠,少宰人,才能薄利多销,与盗版厂商竟争,造福于大众,也能赚大钱。
盗版盘属非法物,其生产流通各环节,随时都可能被查处,被捕,被严惩判刑,而破产。
尽管其风险和成本很大,却还能以如此低价畅通无阻,且越严打则越繁荣,可见其生产和销售的各个环节均有利可图,其价格是符合经济规律的市场基准价格,是挤掉了经手各方过于贪婪的泡沫和水分,减磅后的市场实际价格。
政府要采取措施,打击正版盘的垄断高价暴利,使其按市场实际价格,与盗版盘竞争,地下游击队终究抗争不过正规军。
只有抓住源头,才能从根本上制止盗版。
其实,正版盘薄利多销,良性循环的最大受益者,仍是微软公司等正版商。
2000年10月,王府井书店推出内装几十本百科全书的一套4张盘才50元,人们争相购买,有的一次买几十套,分给单位同事;1999年10月推出从248元降至28元的金山快译,市场一片热销,引起普遍降价;又推出乐亿阳杀毒软件28元(原188元)。
现在市场上国产正版软件大都20至50元,均以简易塑料包装,改变过去的豪华大盒,那时的售价均为上百至几千元,奢华无当。
可见只要价格合适,人们还是愿意买正版。
北京小红帽速递公司征订单上的VCD系列片:《大宅门》40集、《铁齿铜牙纪晓岚》40集、《环珠格格》49碟、《像雾像雨又像风》30集等几十种热门大片,每集(张)仅3.10至6.50元,比盗版还便宜,就不可能再有盗版了。
2001年9月,中关村电脑城大厅,微软正版盘柜台位置显要豪华,却无人问津,据说每月只能售出5至10盘办公软件,及一些游戏、杀毒盘,而支付其每月6000元的场租费,只需售出5盘软件即可,可见其销售利润之高。
3.盗版市场较广:顾客主动消费的假货假货可分为被动消费与主动消费两大类:如机动车辆、药品食品等许多事关人身安全的商品,即使再便宜,人们也不会买,除非不知情的被动消费;另如出版物等信息性商品,假货照样能用,即使质量稍差也无大碍,因价廉则物美,明知是假货而买之用之,则为主动消费。
在市场经济中,有那么多人选择假货,自然是因为真货的价值与价格的悖离所致。
真货由卖方定了高价,消费者觉不值而不买或买不起,市场就不接受,真货不值才会有假货的值。
假货虽可怕,但也有其符合价值规律,培育市场,繁荣经济的作用。
无论哪类假货,政府依法都应严厉打击,自不待言。
然其中,对人们主动消费的假货,单靠政府严打,没有百姓响应是徒劳的。
顾客是上帝,上帝选择假货,故屡禁不止,法不责众,司法者怎么打得嬴上帝呢,只能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
2001年4月,在全国打击假冒伪劣产品法律研讨会上的发言,有知识产权法的学者认为这个说法有新意,并补充道,他见北欧国家的新做法是,一旦查到假冒不伪劣即质量好的冒牌货,司法部门不再没收销毁,以免造成浪费和污染,让其照卖不误,之后要其向被侵权的知识产权人付费即可,十分温和。
另据悉,美国对集成电路芯片,发现盗版后,让其照常使用和经销,并向权利人补交合理费用即可。
我国的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条例也如此规定。
当前,城市居民贫富差距很大,高收入家庭只占人口的20%,而占80%中低收入的平民大众,才是大市场。
然商家急功近利,为牟取暴利,只盯着富人的钱袋,千方百计提高商品的豪华程度,来取悦于富人,失却了平民意识和大众市场。
而盗版商却顺应民众需求,因陋就简,不断及时大规模推出质次价廉,也能对付用的各种测试版复制品,即为“大众简易普及本”软件盘,深受普遍欢迎,供不应求,抓住巨大商机,占领市场,日益繁荣,且屡禁不止,有强大的生命力。
不然,昂贵的微软产品,只能是少数有钱人把玩的稀有宠物。
4.丰厚的经济利益驱使盗版者铤而走险不法书商面对的是盗版暴利的诱惑,盗版可谓无本生意,不需缴税和支付稿费,仅仅支付低廉的印制费用。
正版和盗版在价格上存在巨大差距,两者巨大的价格落差。
冲击着消费者的道德底线,吸引不少消费者的眼球,而由此产生的效应使出版商、发行商的利益受到严重损害,在加上我国人民消费水平不高,求廉的心理使不少人对盗版书籍制品趋之若鹜,低廉的价格是盗版制品最具诱惑的地方,同时也是正版无法逾越的鸿沟。
5.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期产生的管理不严、腐败贿赂、地方保护主义等现象出版业也存在着令人痛恨的行业腐败现象和地方保护主义现象。
某些出版单位领导和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出卖书号,致使出版管理失控,出现了一些不符合出版管理程序的出版物和盗版出版物。
另外,出于部门和地方经济利益的考虑,有的地方在查处盗版盗印案件中往往态度不是那么坚决。
尤其对内容无问题的盗版现象,更不能引起足够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