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洲和大洋教学反思
纵观这节课,我从设计和讲授力求做到“自主探究”的
学习理念。
但是一讲起来自己就把自己的角色定位在主角了,课堂上学生自己真正探究的不是很多,而且即使是学生进行的探究和自主学习了,自我感觉也是“蜻蜓点水式”的, 教学过程中依然是教师说得多学生亲自体验的不多。
本节课时间把握的还好,教学效果也可以,但是对媒体课件演示的不够到位,教学思路与媒体资源的利用不够同步,教学中受课件的限制,教学思路和教学环节不明晰。
教学的语言不精
练。
《大洲和大洋》教学反思
这节课上完之后,一直觉得不是非常的理想,反思了很久,总结出三
点:
1.准备不够充分。
可能是因为带过课的原因,而且现在还教语文,不把历史与社会当一回事了,而且真的是分身无术,既然教语文了,总是要教好的,要不然以后再教社会,别人会说你是因为语文教不来,很多教主科的老师都是因为教不好而退居二线的。
再则,语文如果都教不好,以后专教社会学生也是不听的。
学校的决定我改变不了,所以总是处在焦头烂额的境地,一次备课很不充分。
2.教材吃的不透。
评课的时候教研员说我的教案写的不是很好,没有专业水准。
I大I为在做学生的时候历史与社会木身就不是自己的专
长,可以说是自己学的很不好的一门学科,所以在专业只是方面,肯定不如师范生要好,以前每次上课,都是要很多木资料一起筛选,才能让自己稍微有点底去教室的,而且即使是这样,有时候上课也不知道自己究竟在讲什么,虽然雪深跟对我比较满意,可是自己总是觉得心虚,上课总自己登台主持或表演那么自如。
也许时间久了,专业会扎实起来的。
3.课外知识扩充的不够,没有新鲜感和时代感。
上课的时候,并没有刻意去准备什么,只是想着,一节课上上完就好了,没想过要表现的特别出色。
其实现在向来,每一次充分的准备对自己来说都是一个锻炼和提高的机会,英爱好好珍惜才是。
上完了课,连作业本上的练习都讲了,还剩五六分钟才下课,内容安排真的很少,很没技术含量。
虽然来听课的老师在评课的时候没有说我什么,但是我还是很惭愧。
已上三点算是对这堂很不尽人意的公开课的浅薄反思,希望自己能以史为鉴,尽快提高,对自己负责,对学生负责。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教学案例
背景:初中地理新课程注重与实际相结合,要求学生在梳理、分析地理事实的基础上,逐步学会运用地理事实的基础上,逐步学会运用地理原理探究地理过程、地理成因以及地理规律等,使学生们获得终身发展有用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基础知识。
因此,教师应该让地理课堂教学成为学生们通过积极参与来获得知识和认识自然发展规律的一个平台。
分析:虽然学生们对地球运动所产生的地理现象已经司空见惯,但很少能真正了解、掌握其变化规律。
地球的运动很复杂,有自转、有公转,还有其它运动形式,本节教材在已阐述地球公转特点的基础上,重点阐述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该部分内容较为抽象,学主的学习难度较大。
在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先建立感性认识呢?首先,从日常生活中的熟悉方法入手,从中发现地理问题,再从中找出规律,理解规律,上升至理性认识。
怎么能够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住地球公转的地理规律呢?在思考如何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掌握这部分内容的过程的移动在原地转身,改变观
测方向。
)让观测者说出他所看到的赤道的形状和南、北两极地区范围的大小。
我的工作就是,根据他所说的形状,在黑板上画出图形并确定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可以发现,每换一个角度,观测者观察到的地球形状与教材中的示意:图(或示意图的变化图)总是大致相同的。
当这两位同学在演示时,我特别留意了一下其他同学,发现他们也在很认真地观察,并不时对照课本和地图册上的示意图。
地球公转这部分的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教学反思:不过这节课的设计也有不足之处,首先是在“地球”移动的方向上,我不应该告诉学生应该如何移动而应该山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自己完成。
其次,“地球”在移动的过程中姿势容易改变,换用地球仪误差会更小些。
在后面的儿个班上课时,我及时做了调整。
自然地理中有许多现象和规律需要我们用通俗易懂方法去诠释,如何用更有效,更直观的方法去让学生们理解这些知识,是我们地理教师需要精益求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