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精准扶贫措施【篇一:精准扶贫指导意见】德格县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方案根据《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指导意见的通知》(川办发[2014]25号)文件精神和县委县政府的统一安排,在结合我县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初拟德格县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方案如下:一、精准扶贫工作思路二、精准扶贫工作原则(一)坚持乡镇为主体,分级负责的原则,有序开展精准扶贫各项工作。
(二)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公认的原则。
加大宣传力度,发动群众参与,引导第三方监督,实行公示公告,确保政策公开、规则公平、结果公正,群众公认。
(三)坚持程序统一,精准识别的原则。
严格按照《德格县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实施方案》规定的工作流程,认真开展扶贫对象识别认定,做到结果准确、群众满意。
(四)坚持尊重群众意愿,精准扶持的原则。
摸清扶贫对象帮扶需求,充分征求群众意见,制定到村到户帮扶规划,明确帮扶责任人,落实帮扶措施。
(五)坚持普惠与特惠相结合的原则。
坚持涉农资金普惠到贫困村,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特惠到贫困户,做到“精准滴灌”。
(六)坚持进出有据,动态管理原则。
建立扶贫对象动态调整机制,脱贫则出,返贫则进,实现有出有进、进出有据。
及时更新扶贫对象信息,实行动态管理。
三、精准扶贫工作的目标找准扶贫对象,分析致贫原因,摸清帮扶需求,明确帮扶责任,落实帮扶措施,做到精准化识别、针对性扶持、动态化管理,让扶贫对象“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建设好班子”,确保规定时间内达到稳定脱贫目标。
四、精准扶贫工作的主要任务和重点工作(一)主要任务。
1.建立精准识别机制。
组织协调各级各相关部门,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对象识别,引入第三方监督,坚持公示公告,提高执行力,确保识别结果真实、准确,做到户建卡、村造册、乡立薄、县归档。
2.建立精准扶持机制。
将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扶贫措施与建档立卡结果相衔接,因地制宜、因村因户施策,集中力量予以扶持,建立驻村工作队制度,确保每个贫困村都有驻村工作队、每个贫困户都有帮扶责任人。
3.建立动态管理机制。
构建县扶贫信息网络系统,建立扶贫对象进出机制,使稳定脱贫的扶贫对象及时退出,低于农村扶贫标准的农户及时纳入。
及时开展扶贫信息网络数据更新,对扶贫对象实施动态管理。
(二)重点工作1. 制定实施细则。
制定《德格县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实施细则》。
2.组建工作队伍。
县人民政府组织相关部门、乡镇、行政村。
大学生村官,结合六大活动和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教育等活动,组建驻村工作队,开展精准扶贫相关工作。
3. 组织宣传培训。
按照分级负责原则,县扶贫移民局负责组织开展对乡(镇)、行政村、第三方等工作人员的宣传培训。
4.开展精准识别。
以乡(镇)党委和政府为主体,按照农户申请、民主评议、逐级审核、公示公告等规定程序,精准识别农牧区扶贫对象,并建档立卡。
5. 实施精准扶贫。
将各项扶贫措施与建档立卡结果相衔接,针对致贫原因,明确帮扶责任人,落实帮扶责任,逐村逐户制定帮扶措施。
向贫困村派驻工作队,发挥牵线搭桥、引资引智、参与管理等工作,确保扶贫政策和资源精准落到农牧区扶贫对象头上。
6.实行动态管理。
根据农牧区扶贫对象家庭经济状况、劳动能力变化等情况,按期对脱贫扶贫对象和低于农村扶贫标准的农户进行核查,实现农牧区脱贫对象有进有出,进出有据。
五、精准扶贫工作需出台的配套政策(一)德格县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实施方案。
(二)德格县驻村工作队制度。
(三)德格县农牧区扶贫对象动态管理办法六、精准扶贫工作的实施范围全县26个乡镇,171个行政村区域范围内所有农牧民。
七、推进方式步骤(一)推进方式。
全县统一安排部署,全面有序推进。
(二)工作步骤和时间进度。
2014年12月底前,完成全县171个行政村扶贫对象识别、建档立卡、结对帮扶(包乡联系单位、县级联系人)、制定计划、数据录入等工作,2015年1月底前,完成数据更新工作。
主要分为七个阶段。
1.前期准备工作阶段(2014年5月底前)。
各相关部门(各包乡联系单位、定点援建单位、县级包乡联系人)、各乡镇制定实施细则、组建工作队伍、组织宣传培训等。
2.对象识别阶段(2014年6月底前)。
完成初选对象、公示公告等工作。
3.结对帮扶阶段(2014年7月底前)。
研究提出结对帮扶方案,明确结对帮扶关系和帮扶责任人。
4.制定计划阶段(2014年8月底前)。
完成制定到村到户帮扶计划,已确定的贫困户、贫困村填写《扶贫手册》、《贫困村登记表》等工作。
5.数据录入阶段(2014年9月底前)。
将《贫困手册》、《贫困村登记表》等录入全国扶贫信息网络系统,并进行数据审核。
6联网运行阶段(2014年10月底前)。
县扶贫移民工作局牵头将录入数据在本级范围内联网并并试运行。
7.数据更新阶段(2015年1月底前)。
完成农村扶贫对象信息及时更新、录入和动态管理等工作。
八、精准扶贫工作各级工作职责(一)县级工作职责。
制定实施细则;县委组织部组建驻村工作队;县扶贫移民局组织开展乡镇、村、调查员和第三方工作人员培训;县扶贫领导小组组织指导乡镇、村开展工作;督查考核;审定公告农牧区扶贫对象名单;建立农牧区扶贫对象电子档案。
(二)乡镇工作职责。
制定实施方案;宣传动员;组织指导村开展工作;审核、公示上报农牧区扶贫对象名单;指【篇二:四川2016年公务员继续教育考试答案:全面把握精准扶贫方略】四川公务员继续教育教育答案:全面把握精准扶贫方略1、中央提出通过“五个一批”的扶贫方式解决 7017 万贫困人口的贫困问题,关于“五个一批”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社会保障脱贫一批2、习总书记 2013 年 11 月在。
a 湘西3、资产收益扶贫项目实施对象。
a 失能和弱能贫困户4、在扶贫中实施精装管理首先要。
b 对所有识别出来的贫困户建档立卡5、精准扶贫的基础是???精准脱贫6、最主要的负责具体精准扶贫项目实施的政府层级是。
a 县级政府7、关于医疗扶贫,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要实现所有贫困家庭无差别化补贴8、精准扶贫最主要的含义 a 扶贫要到村、到户、到人9、精准脱贫的基本标准是? b 两不愁、三保障10、在扶贫移民搬迁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集中搬迁到城镇 13、在教育扶贫反面,重点要做的工作有。
c 免费高中教育 d 普及学前教育14、资产收益扶贫的资产类型包括。
b 农户和村集体自有资源或权益 c 扶贫或其他资金直接投资 d 扶贫或其他资金投资生产设施和不动产16、六个精准中,与精准帮扶有关的有。
a资金使用精准 b措施到户精准 c项目安排精准17、就业扶贫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有。
b 通过有针对性的培训提高贫困家庭劳动力的意识和技能 c 帮助贫困家庭的劳动力找到稳定的就业机会 d 权益保障和法律援助18、下列选项中,扶贫到户的方式过于简单化的有。
abcd19、精准识别和建档立卡中最主要的问题是识别标准在基层无法可靠的实施。
abcd20、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2013年25号正确21、在产业扶贫中,应尽量用大量资金直接扶持企业而非农户。
错误22、给贫困家庭提供公益性岗位,可以为贫困户带来稳定的就业机会。
正确23、在资产收益扶贫中,公共资源不可股权化。
错误24、在联户合作生产的扶贫模式中,政府可以对联户生产提供基础设施、技术和资金方面的支持。
正确25、为加强扶贫资金监管,中央政府应制定具体的扶贫项目并划拨专项资金。
错误26、为实现社会保障兜底,贫困线的设定要高于低保线的设定。
错误27、致贫原因的多样性和差异性要求精准扶贫有高度的针对性,即正确28、精准识别需要改变单纯以收入为基础的识别标准,从多维正确29、要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人的能力非常关键,而能力的发展中教育又起了非常正确资产收益扶贫项目实施的主要对象是专业合作社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地方政府扶贫部门存在的思想和观念问题有全选【篇三:2016年四川省农村扶贫开发条例全文(完整版)】 2016年四川省农村扶贫开发条例全文(完整版)2016年四川省农村扶贫开发条例全文(完整版)四川省农村扶贫开发条例 (2015年4月1日四川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15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农村扶贫开发活动,推动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扶贫对象脱贫致富,缩小发展差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结合四川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四川省行政区域内的农村扶贫开发活动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农村扶贫开发,是指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社会各界通过政策、资金、物资、智力、服务等方式,帮助扶贫对象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增强发展能力,实现脱贫致富的活动。
第三条农村扶贫开发应当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遵循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原则,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和群众自力更生相结合的机制。
扶贫开发应当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民政救济救助等制度有效衔接。
第四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的农村扶贫开发工作,建立健全扶贫开发目标责任和考核评价制度。
第五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村扶贫开发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规划、协调、指导、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发展改革、教育、民政、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水利、农业、林业、卫生计生、统计等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农村扶贫开发相关工作。
第六条有农村扶贫开发任务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明确农村扶贫开发行政主管部门,乡(镇)人民政府应当配备与扶贫开发任务相适应的专(兼)职工作人员。
第七条对在农村扶贫开发中做出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国家和省相关规定予以表彰。
[2-3]第二章扶贫开发对象第八条农村扶贫开发以年人均纯收入在省扶贫标准以下的具备劳动能力的农村居民为对象。
农村扶贫开发范围包括贫困户、贫困村、贫困县、连片特困地区。
贫困户是指符合国家和省农村扶贫标准的农村居民户。
贫困村是指全村农民年人均纯收入明显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贫困发生率明显高于全省贫困发生率、无集体经济收入的行政村。
贫困县是指国家和省确定的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片区县。
连片特困地区是指国家和省确定的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
第九条省人民政府农村扶贫开发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同级统计、农业等有关部门,拟定不低于国家扶贫标准的省农村扶贫标准,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向社会公布。
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本辖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水平,按照不低于省农村扶贫标准,制定本市(州)、县(市、区)农村扶贫标准。
第十条贫困户由农户申请或者由村组推荐,经村民代表大会评议、村民委员会审查、乡(镇)人民政府审核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十五天,并由县级人民政府审定。
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将审定结果在贫困户所在乡(镇)、村公告,公告时间不少于十五天,并逐级报省人民政府农村扶贫开发行政主管部门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