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印人口比较

中印人口比较

中印人口比较
1.世界人口 2.中印人口现状 3.中印人口年龄结构 4.中印人口预期寿命 5.中印人口识字率 6.中印人口转变 7.结论
1.世界人口
目前世界上约有200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人 口1亿以上者有11个国家,它们是中国、印 度、美国、印度尼西亚、巴西、巴基斯坦、 俄罗斯联邦、尼日利亚、孟加拉、日本和墨 西哥。这11国人口总数共有33.2亿多,约 占世界总人口的一半。2011年10月31日凌 晨前2分钟,作为全球第70亿名人口象征性 成员的丹妮卡· 卡马乔在菲律宾降生。
7.结论:
(1)从以上的分析中印两国人口转变所处 的不同阶段,可以看出, 中国人口转变快, 经历时间短,从初始阶段进入第四阶段只用 了20 多年时间。而印度用了30 多年才从初 始阶段进入第三阶段, 差距十分明显。其原 因就在于两国的社会制度、文化传统及在人 口控制方面实行的政策和措施不同。
(2)两国政府所面临的人口问题也不尽相 同。在控制人口增长已经取得明显成效的中 国, 人口老龄化问题正在日益引起人们的关 注。有研究表明, 生育率下降越迅速人口老 龄化的到来越早。由于中国人口转变快、经 历时间短、生育率下降迅速, 估计中国生育 率下降与人口老龄化的时间差不到30 年。 目前, 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即将进入老年型初 期, 随着生育率的进一步下降, 老化速度正 在逐渐加快。
根据联合国的统计标准,如果一个国家60岁 以上老年人口达到总人口数的10%或者65 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以上,那么 这个国家,是较早进 入老龄社会的发展中国家之一。中国是世界 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的人口老龄化 不仅是中国自身的问题,而且关系到全球人 口老龄化的进程,备受世界关注。
印度人口2000年5月已跨过10亿大关,估计 到2045年左右超过中国,成为世界人口第一 大国,目前印度人口自然增长率已经降低到 1.735%( 中国为0.57%,世界约为1%)
印度人口增长率
中国人口
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 国人口普查:中国总人口为1370536875人,其 中普查登记的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 役军人的人口共1339724852人,香港特别行政 区人口为7097600人,澳门特别行政区人口为 552300人,台湾地区人口为23162123人。大陆 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同 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 1265825048人相比,十年共增加73899804人, 增长5.84%,年平均增长率为0.57%。
a.印度要比中国年轻

首先是从人口数量上看,普遍的估计,是印度将在20余年后超 越中国成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伦敦《金融时报》在2005年2 月24日就曾发文《印度人口将在2030年超过中国》,指出中 国人口总和生育率已经降至1.8以下,明显低于印度的3.0(最 低估计是2.3),这决定了在21世纪上半叶,印度人口增长幅 度将大于中国,到2050年,印度人口将上升到15.9亿,而中 国人口则回落到13.9亿。在人口数量关系变化的背后,其实更 重要的,是人口结构和劳动力优劣势的倒换。英国《经济学家》 周刊2005年3月5日《问题在人》的文章指出,印度比中国年 轻,印度人口平均年龄为26岁,中国为33岁。
(5)20世纪50年代,印度政府以温和的方式倡导 实施计划生育政策,该国也是发展中国家最早实行 计划生育政策的国家。但是鉴于历史、文化和体制 原因,收效胜微。 迄今为止,印度并没有全国统一的计划生育政策, 计划生育政策是各地方政府制定的。目前,印度只 有四个推行计划生育政策的省份。 对印度来说, 现在仍然处在人口转变的第三阶段, 人口年龄结构较轻, 表明印度的人口仍将维持增长。 因此,印度面临的最主要的人口问题仍然是如何有 效地控制人口基数和过快的增长速度。 在计划生育制定和执行方面可以学习中国。
印度的学制:
分为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及高等教育几 级。学前教育通常包括幼稚园低班(Lower Kindergarten)和幼稚园高班(Higher Kindergarten),后者发展初步的读写技能。小 学包括6到11岁儿童,编为一到五年级。初中学生 的年龄在11到15岁,编为6到10年级。高中生的 年龄在16到17岁,编为11到12年级。有的地方初 中包括6到8年级,8到12年级均属高中类别。印度 的高等教育提供专注于某一个领域的机会,包括技 术学校(如印度理工学院)、学院和大学。 印度 目前还是被联合国定位文盲较多的国家, 要消除文 盲, 对印度政府可说是任重而道远。
到2020年之前将处于老龄化缓慢发展阶段,而在 2020年到2040年之间,中国将加速老龄化,到时 老年人口的比例将第一次超过少年儿童人口的比重, 首次出现人口倒金字塔现象。而印度人口总和出生 率仍在世代更替水平之上,如果这一出生率长期保 持下去,其人口老龄化问题,到2040年之前都不 会非常突出。从现在起到2050年,印度人口平均 年龄与中国的落差,将会不断拉大,而在此之间的 2030年左右,中国人口平均年龄就将达到40岁以 上,而印度将处于中国今天的水平之下。
(3)然而, 进一步有效控制人口继续增长 则是两国共性的问题。虽然当前中国妇女的 总和生育率已经接近更替水平, 但是由于巨 大妇女正在进入育龄期, 中国人口总量仍在 大量增加。有数据预测,中国人口在20年后 达到峰值,为16亿左右。这将对中国的社会 经济发展产生巨大压力。因此, 控制人口增 长仍然是中国面临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4.人口预期寿命:
世界卫生组织及联合国的统计数据,中国现 在男女寿命亦分别为71岁及74岁。世卫表 示,饮食仍是长寿的要素,艾滋病及结核病 则拖低平均寿命。
影响人口平均寿命主要因素:
自然条件,及是否宜居,这在人对大自然的 改造能力还很弱的时候尤为重要。 社会环境,即政治是否平稳,是否长期处在 战争状态等。 科技水平,即人对大自然的改造能力,或者 说人自身通过科技手段对自身适应能力的提 升。 医疗水平,这个无需多说了。
(4)在当前, 中国的计划生育主要是依靠强有力 的行政手段推行, 稍一放松人口出生率就会回升。 这说明, 节制生育对广大的群众还不是自觉的行为, 况且这种不自觉性是随教育程度下降而剧增。另一 项研究工作显示, 中国人口实现了普及9年教育, 则 人口增长率亦达到了准稳态。在中国人口总数即将 接近极限值的时候, 我认为必须从三个方面入手, 一是强有力的计划生育行政手段, 二则是不失时机 地加大“ 希望工程”建设,让教育惠及大更多孩 子,三是改革、完善养老问题,让广大人民群众 “老有所依”。
在年轻人口和劳动人口比例减少、创造财富的人口 无论相对量还是绝对量因此也都将减少的同时,由 于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和到2020年前后将面临老龄 化加速,在未来中国国民收入支出中,用于老龄人 口养老、医疗等消费部分所占的比例将越来越高, 而到2020年前后又将出现更大幅度增长。这又将 侵蚀国家用于投资和防务的开支,使国家在保证长 期发展和国家安全方面面临很大挑战。也就是说, 中国经济与社会诸方面发展所面临的一个长期性问 题,将是因人口结构改变而发生发展成本不断上升 和国家活力减弱。相比之下,印度在未来较长时间 内,在这方面所遇到的困难要小得多。
b.中国国家活力将减弱
人口年龄结构和老龄化程度,直接决定了两国年轻 人口和劳动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据一些学者计 算,在2020年之前,中国在劳动力资源上都较印 度更有优势,不仅劳动力年龄人口数量多,而且劳 动力年龄人口的负担较轻。不过,在此之后,这种 优势就将逐渐减弱。而印度劳动力年龄人口与非劳 动力年龄人口的比例在不断上升,人口年龄结构将 一直朝着有利于经济可持续的方向变化,到2030 年左右,中国对印度在这方面的优势就将从此不复 存在并被印度继续拉开。
“一把枪,二斤药,判刑三年无话说!打出 来,流出来,就是不能生出来”。 旁边还有一条:"普及一胎,控制二胎,消 灭三胎。"
在四川更有邪门的,叫做:"该扎不扎,见 了就抓 ;该流不流,扒房牵牛。" 贵州倒是婉转温柔:“朋友,你计划生育了 吗 ”?
2.“龙+象”的庞大人口 现状
而中印人口加起来为20.8亿,约占世界的 30%, 这一“可怕”的数据让世界每一个 人都为之
印度人口
印度人口增长:从1960年的4.43亿到 2000年的10.04亿 ,2007年大概有11亿, 而2011年3月31日公布的人口普查的初步 结果是12.1亿。
5.教育:人口识字率(15岁以上有读写 能力 )
印度: 1981年 41% 1991年 48% 2001年 61% 2006年 63% 2009年 70% 中国: 1982年 66% 1990年 78% 2000年 91% 2009年 94% 资料来源:美国中央情报局的《世界概况》
批评:
现代印度教育经常被批评为基于机械学习 (rote learning),重点强调考试的通过 率,很少有学校重视学生人格与创造性的发 展。
我国的九年制义务教育:
我国从1986年开始推行九年制义务教育,通过十 多年的不懈努力,到2000年,我国总体上实现了 “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 的奋斗目标。进入新世纪,随着“两基”攻坚的不 断推进,长期以来困扰西部地区各级政府和教育行 政部门的农村孩子“上学难、留不住”的问题基本 得到解决,西部农村学校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如 今在农村,很多地方最好的房子在学校,一些边远 山区学校的孩子们用三块石头垒灶做饭、多人挤一 张床的现象已成为历史。一些大山、边疆边远地区 千百年来第一次有了正规的学校,校园里响起了孩 子们琅琅的读书声。到2007年底,全国“两基” 人口覆盖率将提高到99%以上。
6.转变:
(1)人口转变是指随社会经济条件的发展, 各种人口现象处于同一相互联系的体系中, 呈有规律地阶段性递进、转变的现象。
(2)人口转变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