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学情分析七年级语文试卷本试卷共24小题,总分12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一、积累运用(共24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2分)A.钦.佩(qīn)哺.育(pǔ)忏.悔(chàn)气冲斗.牛(dòu)B.契.约(qì)滞.笨(zhì)气氛.(fèn)诲.人不倦(huǐ)C.愧怍.(zuò)矜.持(jīng)炽.热(zhì)忧心忡忡..(chōng)D.拖沓.(tà)俯瞰.(kàn)拯.救(zhěng)忍俊不禁.(jīn)2.下列各组选项中,加点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分)A.深恶.痛疾/恶.疾挑拨离间./间.隙 B.差.强人意/差.错揣度./度.量C.奔.走呼号/奔.波强.词夺理/勉强. D.大腹便.便/便.捷薄.饼/薄.脆3.下列四组词语中,字形全部正确..的一组是(▲)(2分)A.蒙眬吞噬心有灵犀千均重负B.辜负修茸海市蜃楼语无伦次C.烦燥猥琐悲天悯人色彩斑斓D.取缔累赘锋芒必露鞠躬尽瘁4.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成语恰当..的一项是(▲)(2分)对于作家而言,粉丝易得,知音难觅。
粉丝,是为成名;知音,是为寂寞。
知音之可贵,不但在于,能看出天才,而且在于,敢畅言所见。
A.雪中送炭锦上添花慧眼独具胆识过人B.锦上添花雪中送炭胆识过人慧眼独具C.锦上添花雪中送炭慧眼独具胆识过人D.雪中送炭锦上添花胆识过人慧眼独具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2分)从信息角度看,真话和假话同样可以具有最大的信息量。
____从社会角度看,____具有一定信息量而又切题的真话,_____有可能获得最佳表达效果,具有一定信息量而又切题的假话,其表达效果等于零。
这是人所皆知的常识,_____是言语表达的最重要的原则之一。
A.但是只有才也B.因为只要就也C.因为只有才却D.但是只要就却6.下面句子排序恰当的一项是(▲)(2分)①当阳光洒在身上时,它更坚定了心中的信念——要开出:一朵鲜艳的花。
②不久,它从泥土里探出了小脑袋,渐渐地,种子变成了嫩芽。
③从此,它变得沉默,只有它知道它在努力,它在默默地汲取土壤中的养料。
④虽然它经受着黑暗的恐惧,暴雨的侵袭,但是它依然努力地生长着。
⑤种子在这块土地上的生活并不那么顺利,周围的各种杂草都嘲笑它,排挤它,认为它只是一粒平凡的种子。
A.①⑤②③④B.①③②⑤④C.⑤③④②①D.⑤④②③①7.《海底两万里》中说,他.因为跟植物园里学术界人士经常接触,非常熟悉生物学的分类,他可以熟练地从门、纲、亚纲、目等,一直数到最后一个类别,就好像杂技演员爬梯子一样熟练。
“他”是:(▲)(2分)A.阿龙纳斯B.康塞尔C.尼摩D.尼德·兰8.关于《海底两万里》这部小说,以下说法有误..的一项是(▲)(2分)A.这部小说是以第一人称叙述的,小说中的“我”叫阿龙纳斯,是巴黎博物馆自然史教授、博物学家,在十个月的时间里,进行了两万里的海底世界航程。
B.阿伯拉罕·林肯号也叫鹦鹉螺号,舰长叫尼摩。
他的任务是杀死制造事故的“独角鲸”;这位舰长是个非常执着、勇敢,为完成任务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人。
C.阿伯拉罕·林肯号上面除了歼灭性武器样样俱全,它还有更好的武器,那就是捕鲸大王尼德·兰。
他和阿龙纳斯教授一起落到了诺第留斯号潜艇中,在十个月的时间里,进行了两万里的海底世界航程。
D.尼摩艇长为了独立和自由所以生活在大海里;作者之所以写他是因为海面以下三十尺的地方安静、没有暴力、是公平的,与当时充满斗争、厮杀、倾轧的法国社会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和平世界的向往。
9.下面短语结构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分)A.望着他们抽根棒子几根木棒我们学校B.有气没力皎洁无比欢天喜地膘肥体壮C.温一碗酒疏导洪水取出布带战胜自然D.空气芬芳傲然耸立黑影晃动祖国美丽10.将下面的古诗默写完整。
(6分)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
▲,▲。
▲,▲。
二、阅读理解(共46分)㈠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1~12问题。
(5分)山家刘因马蹄踏水乱明霞,醉袖迎风受落花。
怪①见溪童②出门望,雀声先我到山家。
注:①怪:感到奇怪②溪童:儿童㈡阅读选文,回答13~10题。
(13分)李生论善学者王生好学而不得法。
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①走。
居五日,李生故②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者从,冀闻道也。
余一言未尽,而君变色以去,几欲拒人千里之外,岂善学者所应有邪?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③,何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谢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
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④。
”【注释】①还:同“旋”,掉转身。
②故:特意。
③厌:满足④昭炯戒:显示明显的警戒。
13.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
(4分)(1)或.谓君不善学(▲)(2)王生不说.(▲)(3)而君变色以去.(▲)(4)请铭之坐.右(▲)14.将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5分)㈢阅读下面文章,回答16~19题。
(13分)书里生活相媚好严凌君①上大学的时候,那个眼神忧郁的16岁少年站在古朴的图书馆门前,是个盯着宝藏的大盗。
他仿佛已经获得了珍贵的咒语“芝麻,开门吧”。
②大学的第一课是文艺理论,老师介绍文学起源的三种学说,顺口提到还有第四种说法,刊登在某期《北师大学报》上。
下课铃一响,少年飞奔图书馆,借下那期学报,又奔回教室上课。
这是借书证上有案可稽的第一本书。
③此后的日子,图书馆替代了课堂。
这位数学白痴这样计算:听一节课老师只能讲解10页书,如果自学,同样的时间可以看100页书,然后郑重决定逃课。
大学4年,他老实上课的时间加起来不足半年,其余时间都泡在图书馆。
考试过关不在话下,这更坚定了他自学的信心。
图书馆的工作人员都认识这位身材单薄、眼镜沉重的少年。
一位胖胖的阿姨对他格外开恩,每个学生借书的上限是6本,她对他悄悄撤销上限,允许他超量借书,令他想起当年漂母饭信。
图书卡片箱被他翻遍,边翻边抄书目;每周一次新书上架,他总是抢先“拦路打劫”;隔三岔五就抱走一堆书,三天两头又抱回一堆书,像个忙碌的走私犯。
有个暑假不回家,到图书馆义务打工,帮助整理图书,算是回馈那些可爱的人,并且亲近更多可爱的书。
按照流行的人才学说,一个学者的知识结构呈金字塔型,一般知识是底座,逐级上升,专业知识为塔尖。
底座要广博,塔尖要突出。
于是,他一两个月浏览一门学科,做厚厚的笔记和小小的卡片,好像真个是要做学者的样子。
少年的兴趣是诗歌,就是“塔尖”了。
他的一个得意之作是,将馆藏全部外国诗歌译本翻了一遍,不知道这个记录现在是否有人打破。
④偶然发现俄国生物学家柳比歇夫介绍的“生命计时法”:将一天所有活动分成有效和无效时间分别记录,每5分钟的活动都登记在册。
这样,你能够清楚地看见自己每天的有效时间是多少。
少年从此着魔,将自己打造成一个彻底的书痴。
你能想象一个上洗手间都来去匆匆的呆瓜游走在大学的校园里是如何可笑,如同手握定时炸弹赶路的人,他居然这么跑了两三年。
那么好的年华,本该去约会佳人,卿卿我我的,怎么会一头钻进书堆里白费青春呢?疯狂于迷死人的书海艳遇,带体味的恋爱却乏善可陈,那时候的大学生大约都是这么傻的。
对于一个饥饿的孩子,没有比往肚子里拼命填充食物更急切的事了。
⑤也曾风花雪月,半夜躲在蚊帐中拧亮手电筒写诗;也曾激扬文字,吆朋喝友自办诗刊《三原色》,差点成“地下刊物”,被系主任喊去训话、勒令停刊;也曾指点江山,在校园湖畔一圈圈散步,同行者有上帝、马克思、卡夫卡、少年和先贤后学数人。
听孔夫子说“吾少也贱,多能鄙事”,晚生相视一笑;芥川龙之介插嘴:“生活可由书本习得”,少年莫逆于心。
⑥20年后,少年已然中年,被母校邀请回去开讲座。
故地重游,往事历历,心中喃喃:大学,最令我怀念的还是图书馆。
⑦人生是否可以像书本一样丰美?当年来深圳的理由之一就是——有钱买书。
现在真可以坐拥书城了,这本身就是幸福。
有可能将这种幸福传递出去,就是更大的幸福。
在网上我使用一个古典的网名:白衣书生。
一个平民知识分子,一个民间思想者,一个普通读者,一个爱书人,一个一品老百姓。
总之,一名白衣书生。
(选自《阅读看见未来》,海天出版社2016年版)16.根据提示概括文章第②段—第④段内容(3分)第②段:▲第③段:▲第④段:▲第⑤段:作者写诗、办诗刊等写作经历第⑥段:中年时被母校邀请开讲座。
17.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品味下面语句的表达效果。
(3分)那个眼神忧郁的16岁少年站在古朴的图书馆门前,是个盯着宝藏的大盗。
▲18.第⑤段划线句写到“上帝、马克思、孔夫子、芥川龙之介”等人有何作用?(3分)▲19.文章如果写到第⑥段结束好不好,为什么?(4分)▲㈣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3题。
(15分)养鸭丰子恺经常住在家里的只有三个半人:我们老夫妇二人,一个男工,和一个五岁的男孩。
但畜生倒有八口.:两狗,两猫,两鸽和两鸭。
其中,我最喜欢的是两只鸭。
这一对鸭不是原配,是一个寡妇和一个第二后夫。
来由是这样的:一吟买了一对小鸭回来。
小得很,两只可以并排站在手掌上。
白天在水田游泳,晚上睡在一只小篮里,挂在梁上:为的是怕黄鼠狼拖去。
一天半夜,我听见室内有响动,是鸭子叫。
连忙起身,拿电筒一照,只见地上一只小雄鸭仰卧在血泊中。
仔细一看,头颈已被咬断。
连忙探望小篮子,小雌鸭幸而还在。
全家人都起来。
看看残生的小雌鸭,叹了好几口气。
后来一吟又买了一只小雄鸭。
这次我们戒备很严,一对续弦的小鸭,安全地长大起来,直到我们迁居新屋,小鸭长成一对中鸭了。
新屋旁有篱笆围着。
我们在篱笆内掘一个小塘。
一对鸭子尽日在此仰观俯察,逡巡游泳,在我的岑寂的闲居生活上增添了一种生趣。
不知不觉,它们已长成大鸭,全身雪白,两脚大黄。
它们晚上睡在屋檐下一只箩子底下。
箩子上压一块石板,也是为防黄鼠狼。
谁知有一天破晓,我睡醒来,听见连新(男工)在叫喊。
起来探问,才知道雄鸭又被拖去了。
一道血迹从箩子边洒到篱笆的一个洞口,洞外也有点滴,迤逦向荒山而去。
原来昨夜连新忘记在箩子上压石板,黄鼠狼就来启箩偷鸭了。
以后的情景着实可怜。
那雌鸭放出箩来,东寻西找,仰天长鸣,“轧轧”之声,竟日不绝。
其声慌张,焦躁,而似乎含有痛楚,使闻者大为不安。
以前小雄鸭被害了,她照旧吃食游水,我曾经笑它“毕竟是禽兽”。
但如今看来,毕竟是人的同类,也是含识的,有情的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