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的肥胖问题日趋严重。
肥胖已逐渐成为全球性的健康问题。
肥胖是指长期能量摄入超过消耗,导致体内过多的能量以脂肪的形式储存,脂肪的聚集达到损害健康的程度。
肥胖对人体的健康和生命已构成最大的威胁,国际肥胖特别工作组指出:“肥胖将会成为21世纪危害人类健康和生活满意度最大的敌人。
”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呈上升趋势。
它不仅极大程度地危害着人们的健康,而且还是引起高血压、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多种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必须引起足够重视。
关键词:肥胖危害预防前言: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人群正在包括发达国家及发展中国家在内的全世界范围内迅速扩大。
肥胖是19世纪以后物质生活丰富的特殊产物,是一种由食欲和能量调节紊乱引起的疾病,其根本原因是能量不平衡,即食物摄入与能量消耗间的失衡[1],以下是我对于肥胖的分类,诱因,危害,防治等方面进行的列举与讨论。
本文告诉大家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哪些不良的生活习惯会让我们的身体超重,最终形成肥胖。
肥胖及其并发症严重危害全人类健康的健康[2],本文的目的是为了告诉大家肥胖都给我们无论在身体上还是心理上都会带来很多的影响,警戒大家应多注意平时的生活习惯,引起大家足够的重视。
要在体重超重之前就要做好肥胖的预防。
1.肥胖症的分类[3]肥胖症是一些社会性慢性疾病。
机体内热量的摄入量高于消耗,造成体内脂肪堆积过多,导致体重超标、体态臃肿。
肥胖可分为:单纯性肥胖、体质性肥胖、过食性肥胖、继发性肥胖、药物性肥胖。
1.1单纯性肥胖:单纯性肥胖症是指无明显的内分泌和代谢性疾病的病因引起的肥胖,它属于非病理性肥胖。
单纯性肥胖症与年龄、遗传、生活习惯及脂肪组织特征有关。
平常我们所见到的许多肥胖者,大多数属于这种肥胖。
1.2体质性肥胖:体质性肥胖症又称为脂肪细胞增生肥大型肥胖症或幼年起病型肥胖症。
患者自幼一方面由于遗传因素,另一方面由于长期营养过度,从而引起全身脂肪细胞增生肥大而造成肥胖,该类型对胰岛素不很敏感,减肥治疗效果不明显。
1.3过食性肥胖:过食性肥胖症指那些吃得过多、活动过少的肥胖者。
摄入的大量蛋白质、脂肪和糖类,堆积在体内被氧化所产生的热量过多于脑、体力劳动所消耗的热量,引发多种疾病。
1.4继发性肥胖:继发性肥胖症是指肥胖者同时还患有另一种疾病,被称为原发性疾病,而且肥胖就是由这原发性疾病所引起的。
1.5药物性肥胖:是指因为患了某些疾病,长期使用某些药物,而致身体发胖。
2.导致肥胖的常见原因只要稍加注意,不难发现,近年来,在诸多报刊、杂志中,载有不少有关肥胖成因及治疗方面的论述,出现过许许多多的治疗方法,治疗药物。
姑且不论其治疗效果如何,就从其分析结果来看,引起肥胖的因素是相当复杂的。
总括起来,基本上有以下一些主要原因:2.1遗传与环境因素相当多的肥胖者有一定的家族倾向,父母肥胖者其子女及兄弟姐妹间的肥胖亦较多,大约有 1/3左右的人与父母肥胖有关。
2.2物质代谢与内分泌功能的改变肥胖的物质代谢异常,主要是碳水化合物的代谢、糖代谢、脂肪代谢的异常;内分泌功能的改变主要是胰岛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生长激素等代谢的异常。
2.3能量的摄入过多,消耗减少能量的摄入过多主要表现在食欲亢进,消耗的减少是活动减少及摄入与排出的不平衡。
2.4脂肪细胞数目的增多与肥大脂肪细胞数目的逐渐增多与年龄增长及脂肪堆积程度有关,很多从小儿时期开始肥胖的人,成年后仍肥胖则体内脂肪细胞的数目就明显增多;而缓慢持续的肥胖,则既有脂肪细胞的肥大又有脂肪细胞的增多,一个肥胖人的全身脂肪细胞可比正常人的脂肪细胞增加3倍以上。
2.5神经精神因素表现为对某种食物的强烈食欲,以及人们通过视觉、嗅觉和人为地吞食比赛的刺激反射地引起食欲,食量倍增,某些精神病人表现的食欲亢进症。
2.6生活及饮食习惯欧洲人过多地食肉及奶油;游牧民族的大量食肉;非洲人的“蹲肥”;南非人的过多食糖饮食等等。
2.7其他因素性别不同、年龄的差异、职业的不同、环境因素、吸烟饮酒等。
3导致肥胖病常见的不良心理3.1惰性心理:能量过剩是导致人体肥胖的重要因素。
能量过剩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缺乏锻炼,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变得越来越轻松,人类变得越来越懒惰,过多的安逸和缺乏运动的生活习惯而致肥胖。
3.2 美食心理:肥胖的人大多都习惯于好食、多食甚至于贪食并且伴有食欲亢进。
另外调查发现,肥胖者似乎对食物怀有某种特殊的感情,看见美食就会产生强烈的进食欲,往往会因热量过剩而肥胖日剧。
3.3消沉心理:当肥胖患者多次减肥受到挫折时,觉得减肥太艰难太痛苦,丧失信心,甚至陷入意志消沉状态任其发展,心境逐渐压抑孤僻,懒于外出,疏于活动,如果再受到社会及周围人群的歧视、排斥,那么心理压力便会愈来愈大,从而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3.4焦虑心理:生活、感情、工作、学习、各种压力所造成的焦虑情绪等均可以影响下丘脑控制的饱觉中枢、饿觉中枢功能失调,造成饮食失控,使摄入量过多,超出消耗量,体内热量激增,转化为脂肪积蓄而形成肥胖。
同时心理压力过大,会导致人体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的增加,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分泌过多,会改变人体内脂肪组织的分布,导致大量脂肪堆积在腹部脏器周围和腹壁上,形成“将军肚”、“啤酒肚”,医学上称为腹形肥胖或“苹果形肥胖”。
4.肥胖对人体的危害4.1降低生活质量,影响劳动力,并易受到外伤。
身体肥胖的人,往往怕热、多汗易疲劳,下肢浮肿,皮肤皱褶处易患皮炎,静脉曲张等。
严重肥胖的人,行动迟缓,走动困难,稍微活动就会心慌气短,以致影响正常的生活,严重的甚至导致劳动力的丧失。
人体脂肪过多,影响到体内性激素的平衡。
男性表现为性功能低下、阳萎。
女性表现为月经不调、不孕等。
由于肥胖者行动及反应迟缓,也易遭受各种外伤、车祸,从而引起骨折或扭伤。
4.2易发冠心病、高血压甚至死亡五重奏。
肥胖者脂肪组织增多,耗氧量加大,心脏负担加重,心肌肥厚,久而久之发生高血压。
脂肪沉积在动脉壁内,致使管腔狭窄、硬化,易发生冠心病、中风。
如果一位肥胖者同时伴有冠心病、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非胰岛素依赖型)及脑血管意外则称为“死亡五重奏”,如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死亡很快就会来临。
4.3对肺功能的不良影响。
肺的功能是向全身供应氧及排除二氧化碳。
肥胖者因体重增加,需要更多的氧,但肺不能随之而增加功能。
同时肥胖者腹部脂肪的堆积,腹腔内压力升高,横膈抬高又使胸腔压力增高,限制了肺的呼吸功能,故可造成缺氧。
表现为嗜睡、紫绀、呼吸困难、红细胞增多、右心肥大,最后导致心肺功能衰竭。
这是一种特殊的肺心病,又称为的换气综合征或肺通气不良综合症,又称匹克维克尔氏综合症。
若不及时治疗,死亡率可达25%。
肥胖者还由于颈部周围脂肪过剩堆积,在睡眠时引起周期性气管闭塞,形成失眠或剥夺睡眠综合症。
4.4易患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
糖代谢异常可引起糖尿病,脂肪代谢异常可引起高脂血症,核酸代谢异常可引起高尿酸血症等。
肥胖妇女因卵巢机能障碍可引起月经不调。
4.5易引起肝胆疾病。
由于肥胖者的高胰岛素血症是其内因性甘油三酯合成亢进,造成在肝脏内合成的甘油三酯蓄积,从而形成脂肪肝。
大约50%肥胖者有肝内脂肪浸润。
肥胖者与正常人相比,胆汁酸中的胆固醇含量增多,超过了胆汁中的溶解度,因此肥胖者容易并发胆固醇结石。
有报道患胆结石症的女性中有50%-80%是肥胖者。
肥胖者与正常体重的妇女相比其胆结石的发病率越高6倍。
4.6易患某些癌症。
如:结肠癌、直肠癌、乳腺癌、子宫癌等。
4.7增加手术难度、术后易感染。
4.8可引起骨关节病变。
体重过度增加能使许多关节(如脊椎、肩、肘、髋、足关节)磨损或撕裂而致疼痛。
4.9妇科疾病多发也与肥胖有关系重度肥胖女性,雄性激素增加,为正常人的二倍,雌激素水平也持续偏高,因此可导致卵巢功能异常,不排卵者是正常人的三倍,闭经和月经稀少的为正常人的2—4倍,还可因雌激素长期刺激而引起乳腺和子宫内膜异常增生从而发生乳腺癌和子宫内膜癌,其发病率为正常人3—4倍。
4.10并发疝气肥胖者可并发许多疝,其中以胃上部易位至胸腔中的食道裂孔疝最为常见5. 肥胖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肥胖对青年学生的日常行为和心理健康均有一定影响,究其原因,由于自身体型不美、行动不便、日常生活或集体活动中与同伴相处时受到排斥或嘲笑而损伤自尊心,或是本人担心不被同伴所接受,因而在集体活动中往往是被动参与者。
自卑、焦虑等不良情绪妨碍了肥胖大学生与同伴的接触,人际关系敏感,逐渐变得孤独、不合群,对自己缺乏自信心。
与正常学生相比虽无严重的心理问题,但有轻度焦虑、抑郁、孤独、自卑、偏激情绪。
受初步调查的大学生多是超重和中低肥胖者,少数是重度肥胖者;或是由于肥胖史短、尚不足以因肥胖而导致心理行为改变。
但是,对不同年龄段调查比较发现,肥胖青少年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孤独、不合群、焦虑心情等心理问题,并有自卑、缺乏自信的倾向等诸多问题。
6.肥胖的预防6.1提高认识:充分认识肥胖对人体的危害,了解各年龄阶段易发胖的知识及预防方法。
6.2饮食清爽:采取合理的饮食营养方法,尽量做到定时定量、少甜食厚味、多素食、少零食。
6.3加强运动:经常参加慢跑、爬山、打拳等户外活动,既能增强体质,使体形健美,又能预防肥胖的发生。
6.4生活规律:养成良好的生活规律是很有必要的,每餐不要太饱,合理安排和调整好自己的睡眠时间。
6.5心情舒畅:良好的情绪能使体内各系统的生理功能保持正常运行,对预防肥胖能起到一定作用7肥胖的治疗7.1有氧运动减肥[4]“生命在与运动”这是从所周知的道理。
怎样进行运动才有益于身体健康,有利于减肥者的减肥呢?目前科学家认为,节食加运动是最佳减肥方法,这不仅可改善糖耐量,降低胰岛素的分泌,促进体脂分解,减少蛋白质丢失和增加体内蛋白质的合成,有利于机体维持正常的平衡,而且当人体经受一定刺激后还可以使人感到精神振奋、精力充沛、有明显的健康感,可有效地改善心理状态,增强治疗信心。
在采取运动减肥方法时可以根据个人身体状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
步行减肥法步行不容易对身体造成伤害,也不会给身体增加负担,而且不需要专门的学习或技巧,可以在思想行为都很放松的情况下达到安全有效的减肥效果。
步行的正确姿势是抬头挺胸地走,手脚尽量摆动开,幅度尽可能大全身放松,脚尖沿正前方笔直向前,脚跟先着地。
步行的量需掌握一个合适的量。
一般每星期必须在160分钟以上,这样不仅可以使脂肪燃烧得更好,也不会因为运动过度造成对身体不利的伤害。
想要达到好的减肥效果一般步行减肥的运动量标准是以40岁年龄层为例运动达到脉搏数120次/分以下到略微渗汗的程度较为适宜,每次走30分钟。
慢跑减肥法慢跑需要分阶段进行,刚开始是距离可短些,经过一段时间后再逐渐延长慢跑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