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带式输送机设计说明书

带式输送机设计说明书

目录1带式输送机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2)2带式输送机设计基本条件和主要技术要求 (2)带式输送机的工作原理 (2)3 带式输送机的设计计算 (4)计算公式 (4)传动功率计算 (5)传动轴功率(A P)计算 (5)电动机功率计算 (6)传动滚筒结构 (7)4托辊 (8)5卸料装置 (8)参考文献 (12)致谢 (13)1带式输送机设计的目的和意义熟悉带式输送机的各部分的功能与作用,对主要部件进行选型设计与计算,解决在实际使用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并大胆地进行创新设计。

选择带式输送机这种通用机械的设计作为毕业设计的选题,能培养我们独立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这次毕业设计是对所学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的一次综合运用,也使我们的设计、计算和绘图能力都得到了全面的训练。

2带式输送机设计基本条件和主要技术要求带式输送机的工作原理带式输送机又称胶带运输机,其主要部件是输送带,亦称为胶带,输送带兼作牵引机构和承载机构。

带式输送机组成及工作原理如图2-1所示,它主要包括一下几个部分:输送带(通常称为胶带)、托辊及中间架、滚筒拉紧装置、制动装置、清扫装置和卸料装置等。

图2-1 带式输送机简图1-张紧装置 2-装料装置 3-犁形卸料器 4-槽形托辊5-输送带 6-机架 7-动滚筒 8-卸料器9-清扫装置 10-平行托辊 11-空段清扫器 12-清扫器输送带1绕经传动滚筒2和机尾换向滚筒3形成一个无极的环形带。

输送带的上、下两部分都支承在托辊上。

拉紧装置5给输送带以正常运转所需要的拉紧力。

工作时,传动滚筒通过它和输送带之间的摩擦力带动输送带运行。

物料从装载点装到输送带上,形成连续运动的物流,在卸载点卸载。

一般物料是装载到上带(承载段)的上面,在机头滚筒(在此,即是传动滚筒)卸载,利用专门的卸载装置也可在中间卸载。

普通型带式输送机的机身的上带是用槽形托辊支撑,以增加物流断面积,下带为返回段(不承载的空带)一般下托辊为平托辊。

带式输送机可用于水平、倾斜和垂直运输。

对于普通型带式输送机倾斜向上运输,其倾斜角不超过18°,向下运输不超过15°。

输送带是带式输送机部件中最昂贵和最易磨损的部件。

当输送磨损性强的物料时,如铁矿石等,输送带的耐久性要显著降低。

提高传动装置的牵引力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1)增大拉紧力。

增加初张力可使输送带在传动滚筒分离点的张力S增加,此法提高牵引力虽然是可行的。

但因增大1S必须相应1地增大输送带断面,这样导致传动装置的结构尺寸加大,是不经济的。

故设计时不宜采用。

但在运转中由于运输带伸长,张力减小,造成牵引力下降,可以利用拉紧装置适当地增大初张力,从而增大1S ,以提高牵引力。

(2)增加围包角0θ对需要牵引力较大的场合,可采用双滚筒传动,以增大围包角。

(3)增大摩擦系数0μ其具体措施可在传动滚筒上覆盖摩擦系数较大的衬垫,以增大摩擦系数。

通过对上述传动原理的阐述可以看出,增大围包角α是增大牵引力的有效方法。

故在传动中拟采用这种方法。

3 带式输送机的设计计算计算公式1)所有长度(包括L 〈80m 〉)传动滚筒上所需圆周驱动力U F 为输送机所有阻力之和,可用式()计算:12U H N S S St F F F F F F =++++ ()式中H F ——主要阻力,N ;N F ——附加阻力,N ; 1S F ——特种主要阻力,N ; 2S F ——特种附加阻力,N ; St F ——倾斜阻力,N 。

五种阻力中,H F 、N F 是所有输送机都有的,其他三类阻力,根据输送机侧型及附件装设情况定,由设计者选择。

2)80L m ≥对机长大于80m 的带式输送机,附加阻力N F 明显的小于主要阻力,可用简便的方式进行计算,不会出现严重错误。

为此引入系数C 作简化计算,则公式变为下面的形式:12U H S S St F CF F F F =+++ ()式中C ——与输送机长度有关的系数,在机长大于80m 时,可按式()计算,或从表查取L L C L+=()式中0L ——附加长度,一般在70m 到100m 之间;C ——系数,不小于。

C 查〈〈DT Ⅱ(A )型带式输送机设计手册〉〉表3-5 既本说明书表3-4 表3-1数C传动功率计算传动轴功率(A P )计算传动滚筒轴功率(A P )按式()计算:1000U A F P υ⋅=()电动机功率计算电动机功率M P ,按式()计算:'"AM P P ηηη=()式中η——传动效率,一般在~之间选取;1η——联轴器效率;每个机械式联轴器效率:1η= 液力耦合器器:1η=;2η——减速器传动效率,按每级齿轮传动效率.为计算;二级减速机:2η=×= 三级减速机:2η=××='η——电压降系数,一般取~。

"η——多电机功率不平衡系数,一般取"0.900.95η=:,单驱动时,"1η=。

根据计算出的M P 值,查电动机型谱,按就大不就小原则选定电动机功率。

由式()A P =14425 1.61000⨯=23080W 由式()M P =230800.98(0.980.980.98)0.950.95⨯⨯⨯⨯⨯⨯2=55614W选电动机型号为YB200L-4,N=30 KW传动滚筒结构其结构示意图如图3-1所示:图3-1驱动滚筒结构示意图传动滚筒长度的确定. 查《运输机械设计选用手册》表2-39得:其主要性能参数如表3-2所示:表3-2传动滚筒参数表B mm 许用扭矩kN m⋅许用合力kNDmm80040500轴承型号轴承座型号转动惯量2kg m⋅重量kg3520DTⅡZ1210432再查表《运输设计选用手册》2-40可得出滚筒长度为950mm 。

或者由经验公式:已知带宽B =800mm ,传动滚筒直径为500mm ,滚筒长度比胶带宽略大,一般取1B B =+(100~200)mm取1B =800+150=950mm 与查表结果一致4托辊缓冲托辊用于带式输送机的受料处,以便减少物料对输送带的冲击,有橡胶圈式和弹簧板式等。

其结构简图如下:图3-2缓冲托辊a)橡胶圈式 b)弹簧板式5卸料装置带式输送机可以在末端卸料,也可在中间卸料,前者不需专门的卸料装置,后者可以采用卸载挡板或卸载小车。

卸载挡板(犁形卸料器)为平直挡板或V 形挡板,适用于平皮带输送机,可用来卸件货,也可在一侧或两侧卸货。

卸载挡板的结构十分简单,但对输送带的磨损比较厉害,还会增加带条运行阻力,因此对较长的输送带,特别是输送块度大、磨损性大的物料时不宜采用。

为了使卸料挡板能够正常地工作,必须正确的选择它对于带条纵向轴线的倾角。

卸料小车装设在长皮带机的水平区段上,由小车车架、两个滚筒和两个跨在皮带机两侧的导向槽组成。

卸料小车可沿导轨在皮带机长度方向移动,因此,卸料小车适用于散粒物料在皮带机输送中途的各个卸载点上卸料,物料从卸载小车的上滚筒抛出经导向槽由皮带机的一侧或两侧卸下。

为引导物料流卸载方向和减少粉尘飞扬,在卸料滚筒或卸料小车处要加设罩盖。

为使罩盖内表面不受物流过大的冲击,其形状应根据物流抛出的轨迹制作,首先应找出物料与绕在滚筒上的输送带表面的分离点。

图5-1 卸料小车1-车架 2、3-导向滚筒 4-导料漏斗本人对设计的评价主要为:(1) 通过这次设计熟练地掌握了输送机各部分的结构、原理和功能,了解了国内外的发展现状。

(2) 掌握了输送机在使用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并在设计中针对每个问题做了适当的解决。

(3)在这次设计中提高了自己对机械产品的创造能力。

参考文献[1] 机械工程手册、电机工程手册编辑委员会.机械工程手册—机械产品(二)[M].机械工业出版社.1982年8月.[2] 范祖尧等.现代机械设备设计手册—非标准机械设备设计[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年6月.[3] 唐金松.简明机械设计手册(第二版)[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年6月.[4] 北京起重机机械研究所、武汉丰凡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DTⅡ(A)型带式输送机机械设计手册[M].冶金工业出版社.2003年8月.[5] 机械工业部设计单位联合设计组.ZJT1A-96带式输送机设计选用手册[M].黄河水利出版社.1998年10月.[6] 机械化运输设计手册编委会.机械化运输设计手册[M].机械工业出版社.1997年5月.[7] 张钺.新型带式输送机设计手册[M].冶金工业出版社.2001年2月.[8]《运输机械设计选用手册》编组委.运输机械设计选用手册(上、下)[M].化学工业出版社.1999年1月.[9] 毋虎城.矿山运输与提升设备[M].煤炭工业出版设.2004年5月.[10] 上海煤矿机械研究所.煤矿机械设计手册[M].1972年.[11] 于学谦.矿山运输机械[M].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8年.[12] 北起所.DTⅡ型带式输送机设计选用手册[M].冶金工业出版社.1994年.[13] 北起所.DTⅡ型带式输送机平行轴驱动装置设计选用手册[M].机械工业部.1997年.[14] 孔庆华,刘传绍.极限测量与测试技术基础[M].同济大学出版社.2002年.[15] 机械设计手册编写组.机械设计手册[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致谢通过这次实践机会,我熟悉了带式输送机的结构及其功能,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并且学会利用图书资料及网络材料查询自己需要的知识,总体上提高了设计能力。

本次设计是在郭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

她学识渊博、工作务实、积极进取的勇气和魄力、以及对学生从严要求的治学态度都深深感染了我,值得我终身学习。

她无私的奉献精神是我毕生学习和追求的目标。

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之中,老师的教诲必将激励我不断奋发向上。

同时也要感谢与我相关的课题组的同学,他们在设计中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和他们的讨论时常使我豁然开朗,他们给了我很多很好的设计建议,使我的设计加快了进程。

在此向所有给予我帮助和支持的老师和同学表示深深的谢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