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哀婉凄恻的爱情悲歌
[二]情节曲折,故事性强,表现的是“风 情”
“事物牵于外,情理动于内” (“风情”归 于感伤诗)
三、情节展开及影响
情节展开:
历史题材 “入宫专宠” “马嵬惊变” 政治题材 “独善” “兼济” 民间传说 “仙人” 赞叹女性美、歌颂忠贞爱 情
影响:唐、五代、宋金、元、明、清等
(源于鲜明的爱情主题) 《杨贵妃霓裳羽衣曲》 白桐《梧桐雨》 洪 升《长生殿》
结构安排:
一、综述。
二、从四个方面论述爱情的主题。 三、重申观点。
一、作品本身
[一] 生前之爱:
(1)安史之乱前,玄宗重色、求色、得到 杨贵妃
汉皇重色思倾国 回眸一笑百媚生 (提示悲剧的因素)
(2)安史之乱,玄宗逃难,被迫赐死贵妃
君王掩面救不得 回看血泪相和流 (“长恨”内因 ,悲剧故事的基础)
一曲哀惋凄恻的爱情悲歌
丹凤中学 赵永
主题思想:
人们对白居易的《长恨歌》的主题 思想历来持多种观点。本文认为《长恨 歌》是以“情”为主旋律,描写了帝妃 之间真正的爱情故事,在中国历史上谱 写了一曲哀婉凄恻的爱情悲歌。
[内容提要]
人们对白居易《长恨歌》的主题思想历来争论 不休,有所谓爱情说、政治主题说、双重主题说 等等。本文作者持爱情说。首先从作品的四个层 次来分析,肯定自居易并非像陈鸿写《长恨歌传 》那样板着说教的脸孔去描写李杨故事,而是以 “情”作为主旋律,让主人公的情去感动读者, 使之产生共鸣,取得审美上的极大成功。本文还 结合作品的表现形式、人物形象、作者生平经历 及社会历史等方面,分析他在处理历史题材、政 治题材和来自民间的人性题材、心理题材的关系 问题上的独到之处,进一步说明唐明皇和杨贵妃 形象的审美意义
四、人物形象塑造与爱情的 主题的表现
1、杨贵妃形象:
回眸一笑百媚生 民间美妇: 三千宠爱在一身 君王尽日看不足
美
纯情化、崇高化(蓬莱仙女)
2、爱情主题与诗人自身的关系
重申观点
《长恨歌》以鲜明的爱情主 题赢得人心,是一曲哀惋、凄恻 的爱情悲歌。
[二 悲伤, 还都路上追怀忆旧
行宫见月伤心色 魂魄不曾来入梦 (玄宗对贵妃相思之情)
(4) 觅贵妃之魂魄,贵妃之孤寂
天长地久有时尽 此恨绵绵无绝期 (杨妃的孤寂,对往日爱情生活忧伤追忆)
二、艺术形式
[一]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
生前之爱 (现实主义):交代悲剧起因和故事 发生的一幕 死别之恋 (浪漫主义):重心“死别之恋”, 突出“长恨”二字 (此恨绵绵无绝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