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防裂控制措施
混凝土开裂后,其性能与原状混凝土性能相差很大,尤其是对耐久性的影响更大,而混凝土渗透反过来又会加速和促使混凝土的进一步恶化,严重影响结构的长期安全和耐久运行。
而裂缝大多又是在早期产生的,因此,探讨裂缝产生的原因和防止裂缝的出现就显得格外重要。
混凝土产生裂缝风险的原因很多,归纳起来主要包括三类:结构设计不合理引起的裂缝;混凝土自身性能(力学、变形及热学性能)引起的裂缝;外部环境因素和约束条件引起的裂缝,三者既相互关联又相互影响。
那么混凝土防裂控制措施有哪些呢?
1、从不同的方面选择混凝土原材料
(1)掺和料的选择。
为了更好地改善混凝土的抗裂性能,在混凝土的掺和料中优先选用I级或Ⅱ级粉煤灰。
如果使用硅灰作为掺和料,其掺量不宜大于3%,并应采取可靠的防治裂缝的技术措施。
(2)水泥的选择。
现在个体企业增多,小厂水泥也不乏存在。
为了保证质量,应选择既能保证产品质量稳定、又具有大批生产能力的大型水泥厂生产的水泥。
其品种优先选择的顺序是低碱水泥、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
对于不同用途、不同环境所使用的水泥,应根据设计要求来决定,例如浇筑大体积混凝土就应选择低热水泥。
(3)外加剂的选择。
外加剂的选择与气温的高低、场地的远近以及混凝土运用的地方等有关系。
选择的外加剂一定要与水泥的化学性能相适应,如选择多种外加剂时,要看各种外加剂之间的化学性能是否相匹配。
总之,一定要选择合适的外加剂,否则适得其反。
(4)细骨料的选择。
混凝土中细骨料的选择即为砂的选择,一定要选择泥量、泥块含量符合要求以及颗粒级配良好的细骨料。
当细骨料级配较差时,应用几种粒径不同的细骨料进行颗粒级配,从而达到良好的级配效果。
对于抗裂要求较高的混凝土,宜选取含泥量小于1.5%、含泥块量小于0.5%的中砂。
(5)粗骨料的选择。
粗骨料的选择即为碎石等骨料的选择,要根据设计要求来决定。
无论选择何种骨料,都应选择粒形好、空隙率小、针片状含量少、级配良好的粗骨料。
(6)经过有关技术人员的多次试验,结果表明:在混凝土中掺入一定量的纤维和(或)阻裂的有机聚合物(如聚丙希、尼龙类纤维等),可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能。
2、混凝土配合比主要参数的选择
(1)水泥用量。
在我们的潜意识里认为水泥加得越多越好,其实并非如此。
在配置混凝土时,宜尽量降低水泥用量,只要其满足混凝土设计强度即可。
通常水泥含量应符合这样一个范围:普通强度等级的混凝土水泥用量为150kg/m3-450kg/m3,高强混凝土中水泥及掺和料总量应不大于550kg/m3。
(2)水灰比。
水灰比应适当,宜为小于O.55。
如采取特殊的措施,水灰比可另行调整。
(3)砂率。
砂率的控制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是―个重要的技术指标,砂率过小,流动性不够;砂率过大,会发生离析现象。
配制混凝土时,在满足混凝土工作要求前提下宜降低砂率。
(4)掺和料。
在混凝土中宜加入I级或Ⅱ级粉煤灰,其加入量为水泥用量的20%以上,这样可以改善混凝土的抗裂性能。
当需掺入磨细矿渣时,宜与粉煤灰双掺。
(5)坍落度。
坍落度的控制也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技术指标,坍落度过大,容易流出浇筑,但也会因为混凝土产生离析和泌水现象而导致混凝土表面产生裂缝,所以在满足施工要求的条件下,宜采用较小的混凝土坍落度。
3、混凝土的施工是保证建筑物质量的重要步骤
混凝土配制前,应先将混凝土原材料进行实验室试验,并根据试验结果配制出所需混凝土强度的施工配合比;混凝土搅拌前,要将混凝土原材料根据施工配合比进行过磅计量,并要根据现场原材料的含水率大小做适当的调整;混凝土搅拌时应保证混凝土的搅拌时间,控制好混凝土的水灰比;混凝土配制好后其坍落度不宜过大,特别注意的是严禁在搅拌机以外二次加水搅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