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word版)高中美术鉴赏《走进意象艺术》的教学设计与反思.docx

(完整word版)高中美术鉴赏《走进意象艺术》的教学设计与反思.docx

高中美术鉴赏《走进意象艺术》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材分析
本课是高中新课程美术教科书(人美版)《美术鉴赏》系列中的第 4 课,是具体了解和认识三种主要的美术类型(具象艺术、意象艺术、抽象艺术)中的第二类型――意象艺术。

由于意象艺术介于具象艺术和抽象艺术之间的综合的艺术
类型,兼有两种艺术的特点,在学习了具象艺术之后,理解
艺术家对主观意念――感觉和意图的表达,是学生学习如何
鉴赏意象艺术的入门,也为学生后续学习较难理解的抽象艺
术打下基础,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因此,意象艺术在整个
美术门类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

学情分析
高中学生对意象艺术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他们从初中
的美术以及生活中的装饰品等视觉艺术中已经接触到不同的
美术类型。

他们能列举出中国画的写实性作品――工笔画,
表现性作品――写意画等。

但没有认识到意象美存在我们的
生活当中,对艺术美缺少全面的了解,学生不能意识不同形
态的作品表达艺术家不同的创作意图,不懂得“怪异”的艺
术形象中包含着艺术家个人的情感和艺术观念。

高中学生具
有好学,善于思辨的特点。

班级中已初步形成自主学习
与合作交流,勇于探究与问题解决的良好学风,他们的洞察
力较敏锐,凸显个性思考,抒发个人情感的欲望较强,对问
题学习有研究精神。

设计理念
根据高中美术新课程的具体目标,结合教材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将美术语言运用于课题研究性学习中,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艺术的本质、特征和文化内涵。

通过美术
鉴赏学习活动,让学生学会用艺术思维的方式认识和理解世
界文化的多样性,让学生学会运用视觉感知和美术知识对意
象艺术进行分析、比较、判断、想象与体验,并与生活相联系,学习艺术表现和交流的方法,提高美术素养。

教学目标
学会运用比较的方法认识什么是意象艺术,能辨析意象艺术的主要特征。

(重点与难点)
教学过程与设计意图
1.思考与讨论。

学生阅读课文,思考问题,进入教师创
设“‘意术’(意象艺术)魅力大家谈”的讨论。

根据课前教师布置自主学习课题内容,搜集相关作品资料,围绕“意象
艺术的‘真实’与具象艺术的‘真实’”、“意象艺术与具象艺术相比哪一种更有表现力?”为题展开讨论交流,发表自
己的观点。

(高中学生自学能力较强,引导自主学习并参与课堂主
题性讨论,既检验学生的学习实效,也有利于生成课堂教
学。


2.比较与研究。

选择英国画家培根的《被牛肉片包围的
肖像》与前一课学习过的西班牙画家委拉斯凯兹的《教皇英
诺森十世》两幅作品进行对比,来说明意象艺术与具象艺术
有着巨大的差异。

委拉斯凯兹笔下“教皇”形象那幅凶狠与
狡诈的面貌和性格被真实地刻画出来,而培根以委拉斯凯兹
的“教皇”为蓝本,两片血淋淋的大肉片被置于肖像左右两
侧,让观众感受到的是一个更加阴险恐怖的教皇形象。

这幅
画所产生的艺术震撼力更为强烈。

教师引导学生从构图、色
彩、形象上反复对比、研究两幅作品存在的差异性。

这种差
异就表现在它传递出的不是艺术家的“眼”中之“象” ,而是艺术家的“意”中之“象” ,即“意象” 。

如何理解意象艺术呢?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个是艺术家按照“我”感觉到的样子,来表现世界;另一个就是艺术家按照自己的
主观意图来表现。

为此,艺术家就要调动一切手段(常用夸
张与变形)来表达这种感觉和意图,而不管是否与我们眼见
的现实一致,从而产生艺术形象上的怪异性。

这样,我们可
以认定,意象艺术是艺术家根据自己的感觉、想象和表现意
图所呈现的形象。

3.分析与理解。

教师启发学生多角度地分析探究不同作
品的艺术特征,理解艺术家的表现意图。

选出有代表性作品
作为赏析重点: A 、蒙克的《呐喊》主要引导学生从作者的生
活背景,家庭环境,成长历程,艺术家的论述,美术语言方面
进行分析、判断。

B、达利的《内战的预感》主要从人体的肢解,打破、重组,画家责任与唤醒无知方面进行感受、体验。

C、凡高的《星月夜》主要从作者对艺术的追求,创
作激情,色彩表现方面进行想象和评价。

D 、苏轼的《枯木怪
石图》主要从艺术家的个性,情感,艺术观,创新方面来
理解中国写意画的特点:不求形似,惟取物之意气和神韵,
笔墨只是画家寄情之物。

在鉴赏作品的过程中先让学生结合
自己搜集到相关作品资料谈个人对作品的见解,教师再做小
结。

指出意象艺术是与艺术家对现实的感觉,以及他们的个
人情感、观念和意识密切相关的。

因此,艺术家的感觉和所
要表达的意图越独特、强烈,所产生的艺术形象就越“怪异”。

在赏析凡高作品时教师介绍了凡高选择别人没有画过的向
日葵作为自己主攻的项目获得巨大成功的事例。

多角度地从不同的侧重点去分析理解作品,从而突破教
学难点。

同时帮助学生厘清意象艺术的“怪异”现象与艺术
家观念的关系。

而教师介绍凡高确定自己主攻方向的事例对
学生个人今后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启示作用。

4.三分钟质疑。

教师引导学生针对本节课要完成的具体
的教学目标和学习任务,进行知识梳理。

对于存在的问题提
出来请老师解决,或个人对作品的看法提出来与教师交流。

三分疑了生互交流的机会,一方面学生能将自
己的疑惑提出来要求教解答;另一方面也教了解
学生存在的,当反,有利于及整教学策略。

5.想与体会。

我的生活中其很多地方就存在着意象
美的形象,只是我不意去它。

比如;加索从弃物中挑出
自行把和椅座,将两者合起来,造出一件《牛》的装作品,
就是一个典型生的例子。

学生系生活展开想象,根据自己
的生活,生活中的意象美的种种形象⋯⋯
之后,教展示火云的片料,以及天空漂浮云彩的影像。

接着,朗一段散文“天上的云,真是姿万千,
化无常。

他有的像羽毛,地在空中;有的像,一片片整整地排列着;有的像羊群,来来去去;有的像
一床大棉被,地盖住了天空;有的像峰;像河流;像雄;像
奔⋯⋯”要求学生以文学作品或像料素材,运用形象思作一
幅的意象作品。

教学反思
本教学改了去欣以教述主的教
学方法,力求通引学生自主学,探究新知的教学程,使学生成教学的主体,以达到新的程准的要求。

主要突出了以下几点:一是通引学生自主学,要求学生在前搜集有关
意象艺术的资料,不仅能够提高学生搜集资料获取信息的能
力,而且使学生在准备过程中开阔了视野,扩大了知识面。

学生在思考与讨论的学习过程中运用课程资源,主动参与交
流。

二是通过指导学生运用比较学习方法探究不同美术类型
的艺术特征,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美术知识,领悟研究
的方法。

高中学生自学能力较强,课堂上设置一些问题,他
们能独立探究解决。

例如:在比较与研究教学过程中学生通
过对不同流派作品的比较,分辨出艺术家的主观表达意
图,以及影响形成个人风格的主要因素。

这种学习方式直观、感受快、启发效果好。

同时锻炼了学生的艺术思维能力,也培养了学生不断进行探究的愿望。

三是通过诱导学生分析、理解作品的内涵和意义,对学
生进行了有效的情感教育。

使学生进一步增强了对艺术多元
性的理解、包容与接受,培养人文素养,从而达到以艺术促
进学生发展的教育目的。

比如:讲述凡高选择向日葵作为自
己研究目标获成功的事例,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有借鉴和启示
作用。

而达利创作《内战的预感》也说明了艺术家心里怀有
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有利于挖掘出学生潜在的感知意识,引
起共鸣。

四是通过倡导学生学以致用,联系现实生活,发现身边
的意象艺术形象,并动手创作,学生亲身体验创作的心灵轨
迹,尝试创作的滋味,促进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深刻理解。


朗诵散文,创设艺术情境,利用语文课程资源来丰富美术教
学,实践综合教学是本课教学设计的一个亮点。

另外,课堂教学中的三分钟质疑,虽然时间不长,但让
学生当场质疑却显得非常重要。

学生有了问题,教师才知道
他们需要什么。

通过当场反馈教师才能知道教学预设的目标
是否实现了。

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共存,会让教学变得更
实际和有意义。

如:在本课质疑中有一位学生提出:“是不是
所有的意象艺术都采用变形与夸张的表现手法?”这问题
就提醒了我,界定意象艺术不能以表现方式作为评价作品类
型的唯一标准,而应该让学生懂得“意象”相对于“实象” ,它不是客观现实的再现而是艺术家的“意”中之象。

因此,意象艺术也可以运用写实的表现手法来表现现实生活见不
到的形象(情景)。

例如:石涛的中国画《搜尽奇峰打草稿》就是一例。

这幅作品看上去像一幅具象艺术的作品,实际上它
属于意象艺术。

当然,在一节课里就要让每一个学生一下子就
把意象艺术弄得一清二楚也是有困难的,需要针对学生的认识,在今后的美术课程学习中,不断深化知识面,提高高中学生的
鉴赏能力。

(责任编辑刘永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