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版美术鉴赏教材第三单元第六课
战争与和平
社会变革与美术作品的关系
宜昌市三峡艺术高中:刘军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社会变革与美术作品的相互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认识美术作品反映战争与和平的特点和形式;准确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及作品的精神内涵;训练学生的画面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珍惜和平、呼吁和平,反对战争。
只有国家强盛,才能保持长久和平。
作为中华儿女,理应为国家和民族的强盛而努力奋斗。
教学重难点
认识美术作品反映战争的特点和形式,并能准确了解作品创作者的意图及作品的精神内涵。
使学生深刻体会到社会变革中的战争因素与美术作品的密切关系(社会发展的战争因素必然对美术创作产生影响,也造就了许多不同的美术类型;反之,美术作品也以自己的方式参与到社会活动和发展之中,在推动人们思想的发展变化等方面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并给学生准备相关作品资料、白纸、彩笔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以《拯救大兵瑞恩》电影片段导入
提问:同学们看了这段视频之后有何感触?
通过观看战争的电影片段,刺激学生的感观,引发学生对战争的思考。
并引出本课课题——《战争与和平》并让学生浏览教材内容
二、作品赏析,知识构建(共有三个板块的内容)
板块一战争与美术(安排两次交流与思考)
作品一建筑艺术杰作:《长城》
提问1、这件浩大的建筑艺术杰作是怎样产生的?
2、它展现给我们的仅仅是一段城墙吗?(它是秦军为了抵御匈奴入侵而修建的,是战争的产物。
经过漫长的岁月,长城已不再是军事意义上的堡垒,而是历史的见证者,是中华民族智慧和血汗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与象征。
)作品二雕刻艺术杰作:《秦始皇兵马俑》
思考与交流:秦始皇为什么要组建这样一支庞大的地下军队?
作品三绘画艺术作品:《布雷达的投降》
思考与交流:1、你能看出胜利者与失败者分别是谁吗?
2、你觉得国王对这件作品会很满意吗?
3、委拉斯贵这样安排有什么特殊的含义?
(画家“化干戈为玉帛”,有意地掩盖了战争的正义性与非正义性,将一场侵略战争处理为和平休战的场面。
作品反映出作者对和平的强烈呼吁)。
作品四工艺美术作品:《战国铜壶》记录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及战争情况。
板块一归纳:战争在历史上留下不可磨灭的痕迹,战争造就了一些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而这些美术作品又以自己的方式见证战争历史,并帮助人们更全面、更深入、更理性地认识战争。
随着社会的变革与历史的发展,有些作品还被赋予了某种特殊的审美价值。
板块二:反思战争(从作品的形式、内容、思想内涵等方面出发,静心欣赏——讨论交流——相互学习——教师总结)深刻感受战争带给人类的灾难,体会作品中的战争控诉与反思,以及对和平的热烈呼吁。
从反思的角度诠释美术作品对战争甚至人们思想发展所起的作用。
作品《南京大屠杀》《原爆图》《内战的预言》
板块二归纳:战争无论胜利与失败,都会带给广大民众深重的灾难,战争同时也造成艺术家精神上的矛盾冲突,促使一些艺术家反思战争,反思人生和整个人类世界,从而创造出许多真正感人至深的作品。
这些作品是对战争的控诉、对战争的反思、对人们的警示,更体现了艺术家对和平的热烈呼吁。
这些作品在增强社会凝聚力或推动人们思想的发展变化等方面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甚至会在一定程度上阻止着战争的发生和发展,从而影响着社会的变革和历史的进程。
板块三:和平的祈祷(体会艺术家对和平的呼吁)人们不希望战争,人们一直在祈祷和平
作品《和平鸽》《和平大钟》两幅反战招贴画
三、创作实践
尝试以《和平》为题完成一件艺术作品创意,画出草图并说说创作思路。
或者临摹毕加索的《和平鸽》
四、课堂总结
本课我们对一些美术作品的赏析,了解到社会变革中的战争因素造就了一些不同类型美术作品,而这些作品也以自己的方式参与到社会活动和发展之中在反应社会生活、增强社会凝聚力或推动人们思想的发展变化等方面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而且我们还学习了从内容、形式、精神内涵等方面去欣赏融入了艺术家情感的有关战争与和平的美术作品。
同时也使我们更深刻地感受到战争带个广大民众
的深重灾难,使我们自发的反对战争,呼吁和平。
但是和平仅靠呼吁是不够的,我们唯有建设起富强民主的国家,才能保持长久和平,所以我们要珍惜现在的和平,努力学习,为建设更加强大的国家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