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系列书法教育
二0一三年十月
中国书法是世界上最独特的“东方艺术”,她的独特个性、丰富内涵和育人价值是其他艺术(包括美术)所不能比拟。
书法教育具有育德、启智、审美、健体等作用,在提高学生思想素质、智能素质、审美素质以及强化人格力量等方面具有其它学科无法替代的优势。
但在网络时代,键盘将逐渐代替笔的现实正在向我国的传统文化挑战,书法作为交际工具的实用价值渐渐淡化、退化,只广泛存在于学校这样的教育基地,仅作为一门艺术而独立存在。
继承发扬普及书法教育,就是唤起全体国民的民族自豪感和继承优秀民族文化的责任感。
一、书法教育校本课程提出的背景:
1、书法教育现状分析:
写字课归属语文学科,受到语文教学内容的挤压和冲击,其性质总是徘徊在语文和美术学科之间,始终不能成为具有独立地位的、完整、系统的教学科目确立在课堂上。
而作为每个公民最重要的接收普及教育的场所——学校,其书法教学远远不如社会培训力量。
据调查,学生书写水平低下,表现在:执笔姿势错误、书面字迹潦草、构字间架松散,无章法技巧。
针对这一现状,近年来的语文测试卷第一大题都设计为“工整书写字词”的“送分题”,以强调书写的重要。
将书法教学系统化、完整化和普及化,这使得学校的书法教育充满了迫切感和必要性。
2、实施书法教育的重要性。
实施素质教育,其最终目的是提高每一个人的综合素质,促使其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而写字水平也正是衡量一个人综合素质高低的一个重要方面。
加强写字教学有利于促进学生提高自身素质和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
刘炳森先生也说道:“从长远看,(写字教学)对于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于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及智力的开发与发展,提高他们的全面素质是大有益处的。
”
二、书法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目标:
“书法教育”校本课程是以开发、普及、提高技艺和书法鉴赏力为主题,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重点,以全面提升学生人文素养为核心的学校课程。
该课程以“书法教育”为特色,实践活动为手段,临摹训练为方法,培养学生的民族文化情节、创新精神和人文素养。
实施以“校本课程——书法教学为载体,打造书香特色校园”的策略,倡导“一笔一划写好字,一生一世做真人”的理念,促进学生多方面的发展,继而弘扬书法艺术,提高审美情趣,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1、《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中指出:“要进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进行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教育”。
通过学习书法,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和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了解书法不仅是我国民族文化遗产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而且还是“世界公认的最高艺术”(沈尹默语),充分认识书法的艺术价值和实用价值,学习和继承书法艺术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2、掌握书写的基本方法,达到钢笔书写“规范、端正、清楚”的要求;在此基础上学会“生动”,会写毛笔字,培养学生书写汉字的能力,巩固语文教学。
3、通过书法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培养审美能力;养成认真细心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意志品质;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分析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评述力等;书法练习讲究姿势,使人身体各种器官都得到了相应的锻炼,促使学生身心健康。
总之做到“书艺育德,潜移默化;书艺育智,健全人格;书艺育健,全面发展;书艺激情,张扬个性”。
4、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书法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
三、书法教育校本课程设计:
1、我校书法教育课程以自主开教材学为主,以高二年级为主要实施对象。
课程实施教师工作室制,每周一课时,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实行选课走班,一个学期为一个周期,选修合格可以获得一个学分。
学期末要组织学生作品展,给学生一个可以充分展示自我的平台。
2、教材特点:
(1)前期,我们采用《楷书入门》为校本教材,由易到难,循序推进,不追求急功近利,充分激发学生学习书法的积极性。
充分遵循规律,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联系学生的实际,给予正确恰当地引导,对学生取得的每一点进步都要及时给予鼓励。
(2)提供范例触类旁通、设计新颖省时高效。
高中生因课业负担重、时间紧,学习书法不能像小学一样从一笔一划写起,编写教材抓住“字的间架结构”作为练字关键,对入选教材的范字进行了精选,做到归类贴切、要诀提示强化记忆。
通过对范字的练习指导,达到对同类字的触类旁通,使学生对练习的同一类字有较强的记忆痕迹,便于学生自学巩固,起到无师自通之目的,达到事半功倍的练习效应。
(3)临摹经典碑帖是毛笔学习的重要内容和基本途径。
碑帖选择充分尊重个性,以楷书、隶书为主。
据历代书法教育的经验,推荐下列临摹范本,供学生从中选择使用。
楷书:
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
褚遂良:《雁塔圣教序》、《阴符经》、《倪宽赞》
颜真卿:《颜勤礼碑》、《多宝塔碑》
柳公权:《神策军碑》、《玄秘塔碑》
魏碑:《张玄墓志》、《张猛龙碑》
隶书:
《乙瑛碑》
《礼器碑》
《曹全碑》
《史晨碑》
毛笔的传统教学,大都是教师在讲台上讲得多,粉笔示范得多,这就造成有的学生在台下心不在焉,似懂非懂,练习时也不能按教师要求去做;其次毛笔在黑板上不能把笔画演示得那么准确、优美,笔墨的运用方面,也做不到淋漓尽致。
因此提倡小组合作:打破传统课堂的排排坐的位置,把课桌连起来,以小组为单位,以交谈式的教学方法为学生示范练习、分析,讲解笔画的技法运用,使学生清晰地看到每笔的起笔、行笔、收笔,提按顿挫,以便熟记于心。
注重示范: 老师要做好示范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用心模仿书写示范的主动性,学着和老师一样把每一个字写得正确、端正、匀称,养成良好书写习惯。
四、建立书法教育校本课程评价机制。
1、对教师课程的评价:对教师教学过程的评定主要从“教学准备、教学方式、教学态度”等方面进行,要求教师的手写教案字写的正确、工整、干净、行款整齐,以教师自我评价和学生评价为主,以此促进教师自身专业的发展。
2、对学生的评价:避免只重结果而轻过程的功利做法,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态度、参与状况等。
评价有学生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三部分组成,对学生的书法作业应采取多样的评价方法,要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五、书法教育校本课程的管理:
1、书法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书法教师队伍的水平能力决定了校本课程开发的程度,我们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不断提高教师书法专业水平。
聘任校内已具有相当书法水平的教师担任指导老师,在此基础上,对其他科任
教师进行一定的培训,逐步引导全体教师参与到校本课程的开发中来,以建设一支高质量的书法教师队伍。
2、构建环境,让书法艺术沁入人心:
书法艺术不仅陶冶着学生的情操,而且还会弥漫在校园的每个角落里,因此,在校园里创设一种墨香氛围与之相适应显得尤为重要。
(1)书法内涵的开发。
利用每周一次的书法课进行书法技能的训练,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掌握汉字书写的规律,形成了对书法的浓厚兴趣;利用教室多媒体系统播放有关书法的短片,让学生了解书法渊源和字体演变,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及灿烂的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2)书法教育形式多样化。
每学期开展一次校级书画作品展,评选校园书法“十佳之星”,为学生书艺发展提供了高素质的平台。
汉语是世界上活着的最古老的语言,而用文字形成书法艺术的又只有汉字,这是我们应该引以骄傲和自豪的事。
书法艺术是中国的国粹,我们应该了解它、认识它、学习它、掌握它、运用它、弘扬它——这是我们的责任。
参与就是成功,发展就是目标,形成学校文化特色——这是我们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