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教学设想: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以极其生动的笔触描写了醉翁亭的秀丽环境和变化多姿的自然风光,并勾勒出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情怀。
该文脍炙人口,底蕴丰厚,享誉后世。
结合教材和学生实际,拟定此文的教学目标为:积累文言词语;了解作者、作品及本文的写作背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文章主旨;学习本文的艺术特色,理解乐为主线的结构;体会散中有整、错落有致的句式。
课堂教学从朗读入手,以“读”贯穿全课,并本着启发式原则,通过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兴趣,突破重点难点,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会学生深入理解文本,把握作品内涵及艺术风格,并学以致用,提高写景状物的能力。
具体设计如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积累文言词语;了解作者、作品及写作背景。
能力目标:1、体会文中“也”字的作用及传达出来的作者情感;2、找出描写景物的句子并体会其作用。
3、学习本文乐为主线,前呼后应的结构。
4、品味散中有整、错落有致的句式,提高审美能力。
情感目标:感受作者游览山水的乐趣及与民同乐的情怀,树立远大理想。
●教学重点及难点:1、理解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思想和其积极意义。
2、找出描写景物的句子并体会其作用。
3、学习本文的艺术特色,理解乐为主线的结构。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语:滁州的琅琊山不算高,却有“东晋千秋胜地,南谯第一名山”的称号;琅琊山上的醉翁亭不算大,却位于中国四大名亭之首,被誉为“天下第一亭”。
而真正让琅琊山和醉翁亭名垂千古的,却是欧阳修的一篇400多字的短文——《醉翁亭记》。
今天就让我们漫步琅琊山,走进醉翁亭,去感受脍炙人口的名篇。
【资料助读】南谯第一名山——琅琊山琅琊山自古享有“蓬莱之后无别山”的美誉。
它是天然的植物园,1985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森林公园,1988年被确定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琅琊山不但林壑优美,风景如画,而且还有许多人文景观。
全山现已发现从唐到明朝的摩崖石刻300多处,及多处亭台楼阁。
天下第一亭——醉翁亭醉翁亭位于琅琊山半山腰的琅琊古道旁,是上琅琊寺的必经之地。
其造型古朴美观,有飞檐翘角,全亭共有十六根立柱,周围设有栏杆,侧旁刻有“醉翁亭”三个巨大的篆字。
据《琅琊山志》记载,宋庆历五年(1045年),范仲淹领导的新政失败,被贬河南邓州。
北宋庆历六年(1046年),积极参与新政的欧阳修,慨言上书,一度下狱,后被贬为滁州知州,他心情郁闷,经常去滁州西南的琅琊山饮酒抒怀,并与山寺内的住持智仙和尚结为莫逆之交。
智仙为方便好友游访,便在半山腰修建了一座亭子。
欧阳修用自身的别号“醉翁”为这座亭子命名,他不仅在此饮酒,也常在此办公,并写下传世之作《醉翁亭记》,其中一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间也”,把欧阳修寄情山水,安民乐丰的内心世界挥发得淋漓尽致。
亭内有联对此亦作了点评:“饮既不多缘何能醉,年犹未迈奚自称翁”。
醉翁亭因此而闻名遐迩。
醉翁亭不但成就了欧阳修的政绩,也成就了中国历代文人心中一个真儒者的形象。
大名鼎鼎的“酿泉”醉翁亭下有酿泉又名让泉,泉水“甘如醍醐,莹如玻璃”,故又称“玻璃泉”。
泉眼旁用石块砌成方池,水进入池中,再汇入山溪。
欧阳修《题滁州醉翁亭》赞其:“声如自空落,泻向两檐前。
流入岩下溪,幽泉助涓涓。
响不乱人语,其清非管弦。
岂不美丝竹?丝竹不胜繁。
”水池三尺见方,池深二尺左右,池上有清康熙四十年知州王赐魁所立“酿泉”二字碑刻。
酿泉水甘醇可口,正是“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
”据说当年欧阳修,每次上琅琊山都要到醉翁亭中休息饮茶。
他见老百姓个个都喝酿泉水,自也舀了一盏一饮而尽,一迭声赞道“甘哉!美哉!”此后,欧阳修把饮茶改为饮泉水,还用酿泉水招待幕僚,称之为“与民同味”,提醒自己和幕僚们关心百姓疾苦。
二、简介作者: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庐陵(江西吉安市)人,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和政治家。
他出身贫寒,天资聪颖,勤奋苦学。
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进士,曾任谏官,又任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等要职,因参与范仲淹的“庆历革新”而遭贬,当过滁州太守。
在文学上欧阳修以韩愈为宗,力扫晚唐五代文学的奢靡之风,提掖了王安石、苏轼等一大批精英。
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唐宋八大家”(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北宋就占了六家。
而且除了欧阳修本人以外,其余五家都出自欧门。
《醉翁亭记》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
欧阳修不仅成就非凡,而且人品高尚,令后辈景仰不已。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读课文,注意字音及节奏。
①注意21个“也”字的不同语气。
大致表达了以下几种语气:①陈述(用于描述景物)。
如:环滁皆山也。
琅琊也。
②肯定(用于介绍人名)。
如:山之僧智仙也。
太守自谓也。
③感叹(用于直抒胸臆)。
如:在乎山水之间也。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注意25个“而”字的语气轻重。
一般来说,凡表示转折或递进意味的都要重读。
如: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凡作为连接词语的“而”和有调整音节作用的“而”,则可以轻读。
如:朝而往,暮而归。
③注意骈散结合句式的节奏变化。
环滁(chú)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hè)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láng yá)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chán chán)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zhé)醉,而年又最高,故/ 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 日出/而林霏(fēi)开,云归/而岩穴(xué)暝(míng),晦(huì)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yǔlǚ)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sù),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yì)者胜,觥(gōng)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yì),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2、自由练读。
3、学生范读。
4、全体齐读。
5、默读课文。
借助注释工具书,梳理字词,疏通文意。
注意:译文时不要把原文中很有特色的句法和语气全部阉割了。
★词类活用①名之者谁(名:名词作动词,取名、命名)②山行六七里山:在山上,名词作状语③酿泉为酒酿泉:用酿泉,名作动。
④山水之乐(乐趣,名词)⑤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以……为乐趣,动词)⑥游人去而禽鸟乐也(欢乐,形容词)⑦杂然而前陈者(前:方位名词作状语,在前面)⑧翼然临于泉上。
(翼:名词作形容词,像鸟张开翅膀一样)⑨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发:开放,散发。
名词作动词秀:植物开花结实。
★一词多义乐:①不知太守之乐其乐:(第一个乐)以……为乐(第二个乐)乐趣②山水之乐:乐趣③人知从太守游而乐:快乐归:①太守归而宾客从也:回去②云归而岩穴暝:聚拢谓:①太守自谓也:命名②太守谓谁?是也:①环滁皆山也:表陈述②山之僧智仙也:表肯定③在乎山水之间也:语气助词,无实义。
秀:①蔚然而深秀者:秀丽②佳木秀而繁阴:繁荣滋长临:①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高居,坐落在高处②临溪而渔:来到而:①而年又最高:表并列,并且②日出而林霏开:表承接,然后③朝而往:表修饰,不译④溪深而鱼肥:表递进,而且⑤而不知人之乐:表转折,然而。
于:①从: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
②在:有亭翼然临于泉上。
③到:太守与客来饮于此。
★通假字佳木秀而繁阴阴:yīn荫,覆盖。
★古今异义词①醉翁之意不在酒古义:情趣。
今义:意思或愿望。
②游人去而禽鸟乐也古义:离开。
今义:到、往。
③颓然乎其间者。
古义:醉醺醺的样子。
今义:颓废的样子。
★文中成语①觥筹交错:酒器和酒筹交互错杂。
形容宴饮尽欢。
②峰回路转:亦作「山回路转」谓山势曲折,道路随之迂回;今常以喻事情经历曲折后,出现新的转机。
③醉翁之意不在酒:后用以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也比喻别有用心。
④风霜高洁:指天气高爽霜色洁白,秋高气爽。
⑤水落石出:本谓水位下降后石头显露出来。
后用以比喻事物真相完全显露。
⑥前呼后应:本意是前面的人在呼喊,后面的人在应答。
现多用来比喻写文章首尾呼应。
⑥⑦往来不绝:来来往往而不停绝,络绎不绝。
★重点句子:①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
②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③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④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译文参考。
滁州城的四面都是山。
它西南方向的山峦,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远远看去树木茂盛、幽深秀丽的,是琅琊山啊。
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地听到潺潺的水声,(又看到一股水流)从两个山间飞淌下来的,是酿泉啊。
山势回环,道路弯转,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座落在泉水边的,是醉翁亭啊。
造亭子的人是谁?是山里的和尚智仙啊。
给它起名的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称它的。
太守和宾客来这里饮酒,喝得少也总是醉,而年龄又最大,所以给自己起了个别号叫“醉翁”。
醉翁的心意不在酒上,而在山光水色中啊。
游赏山水的乐趣,有感于心而寄托在酒上罢了。
要说那太阳出来而林间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而山谷洞穴昏暗了,这明暗交替变化的景象,就是山中的早晨和晚上。
野花开放而散发出幽微的香气,美丽的树木枝繁叶茂而一片浓阴,秋风浩浩,天气晴好,霜露洁白,水流减少,石头裸露,这是山中的四季景色。
早晨上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同,而那快乐也是无穷无尽的。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歌唱,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呼喊,后面的应答,老人弯着腰,小孩由大人抱着领着,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人们的出游啊。
到溪边来钓鱼,溪水深鱼儿肥;用泉水来酿酒,泉水甜酒水清,山上野味菜蔬,杂七杂八摆放在面前的,这是太守的酒宴啊。
酒宴上的乐趣,没有管弦乐器(助兴),投壶的投中了,下棋的下赢了,酒杯和酒筹杂乱交错,起来坐下大声喧哗,是众位宾客快乐的样子。
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人群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
不久夕阳落到西山上,人的影子散乱一地,是太守回去、宾客跟从啊。
树林茂密阴蔽,上下一片叫声,是游人走后鸟儿在欢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