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矿产资源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矿产资源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绪论矿产资源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人类的文明进化史,就是矿产资源开发史
人类的发展与进步是与矿产的利用分不开的。

人类历史,就是矿产资源开发史。

在原始社会,人类为了生存,开始使用粗陋的石器防御和捕猎野兽。

这种石器是用石块互相敲击而打制出来的,叫做旧石器。

使用这种石器的时代叫做“旧石器时代”。

大约距今1万年前,先人们根据生产生活需要,开始磨制和使用各种各样的石器工具。

人类迈入到“新石器时代”。

在公元前8千年到5千年,世界很多地区的人们开始烧制和使用陶器,被称为“陶器时代”。

青铜是人类历史上的一项伟大发明,它是红铜和锡、铅的合金,也是金属治铸史上最早的合金。

距今大约6到7千年前,西亚、南亚及北非居民掌握了炼铜技术。

距今4500~4000年的龙山时代,是中国青铜器的鼎盛期。

人们把这一时代称为“青铜器时代”。

距今约3400年,赫梯王国(今土耳其境内)最早开始冶铁和制造、使用铁器。

中国冶铁业出现在距今约3000年,时间虽晚于西亚和欧洲等地,但发展迅速,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一直处于世界冶金技术的前列。

铁器的使用,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加速了奴隶制社会的瓦解,被称为“铁器时代”。

铁器时代是人类发展史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时代。

17世纪以来,随着钢铁冶炼技术的进步,煤炭的开发利用,促进了蒸汽机的发明使用,导致了工业革命,掀开了世界近代史的序幕。

钢铁成了国力强弱的标志,又被称为“钢铁时代”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近百年来,人类大量开发和快速消耗能源,为争夺石油资源而引发大规模的全球或局部战争。

人们把这个时代称为“石油时代”。

当今世界,以硅为基础的半导体工业,则创造了一个全新的信息时代,人们又把现今利用高新技术开发非金属的时代,称为“硅时代”。

二、矿产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与保障
当今世界92%以上的一次性能源、80%以上的工业原材料、70%以上的农业生产资料,都取自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是地球赋予人类的宝贵财富,是兴邦安民的重要条件,是国计民生的根本依托,是国家安全的战略保障,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制约因素。

矿产资源对人类社会具有永恒的重要价值。

矿业是国民经济中的基础产业。

矿业资源是人类生存、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质基础。

人类物质财富的创造积累过程,都是以自然资源,特别是矿产资源的索取为始端,不断地对其进行不同层次、不同程度的加工过程,进而创造更多的财富。

所以,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各行各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矿产资源种类和数量决定着它的
经济发展结构、规模和特色,并且是经济实力和发展潜力的重要因素。

离开了矿产资源,就无从谈发展问题。

鉴于矿产资源分布的极度不均衡性,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做到矿产品的自给自足。

历史证实,谁拥有充足的矿产资源,谁就拥有获胜的基础。

对矿产资源的争夺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然是各国间冲突的主要原因之一。

21世纪外交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资源外交。

世界各国之间的矿产品贸易经济关系多数都是以政治外交关系为后盾。

因此,矿产资源也是国防安全的基础,是现代国际政治、外交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三、矿产资源管理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
人类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都离不开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又是不可再生的资源,开采一点就少一点。

为保证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不论何种政治制度的国家,都把矿产资源管理作为政府调控国民经济的重要手段。

20世纪初,美国政府建立了矿产储量国家储备制度。

1912年,美国政府下令封存已探明的加里福尼亚洲艾尔克油田,作为国家储备。

而当1976年能源危机席卷全球时,美国国会通过决议开发艾尔克油田,旋即缓解了世界性能源危机。

近40年来,在一些国家政府间又相互联合,建立起国际矿产品生产销售联合组织,限产、限价、协调进出口数量,以维护矿产品生产国的利益。

我国的矿产资源属于国家所有。

实行以矿产资源为管理对象、以产权要素为核心的社会经济管理,包括政策导向管理、规划管理、
勘查管理、资源储量管理、开发利用与监督管理、矿山环境管理等各个环节,并以此为手段,促进保护和合理利用矿产资源,调控矿产品供求总量和市场价格,以维护国家利益,保障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的实现。

四、矿业是河南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河南是矿业大省。

以丰富的矿产资源为物质基础,在百万矿工的努力下,河南已成为中国的煤炭、石油、电力的能源基地,铝、钼、铅锌等有色金属,以及金、银等贵金属和钢铁、建材、天然碱、岩盐、化工等重要的原材料工业基地。

以矿业为依托,兴建了平顶山、焦作、鹤壁、濮阳、安阳、三门峡、济源、栾川、义马、舞钢、灵宝、永城、新密、汝州、桐柏等一批工业城市。

截止2007年底,全省已开发利用矿产86种(含亚矿种118种),其中能源矿产7种,金属矿产18种,非金属矿产59种,水气矿产2种。

共有4447个各类经济性质的独立核算采矿单位从事矿业生产活动,57.5万人从事矿业生产,固体矿产矿石产量3亿吨左右,石油产量485.1万吨,天然气产量20.14亿立方米,矿业产值连续多年处居全国前5位。

2007年,全省原煤产量18917.1万吨,发电量1911.0亿千瓦时,氧化铝750.5万吨,电解铝316.0万吨,钢材2475.0万吨,铝材216.5万吨。

2006年,全省矿产采选业完成工业增加值892.31亿元,占全省全部工业增加值的14.79%。

其中,煤炭采选业完成工业增加值447.53亿元,石油、天然气开采业116.03亿元,金、银及有色金属
矿产采选业142.79亿元,非金属矿产采选业155.90亿元,黑色金属矿产采选业29.19亿元其他采选业0.87。

2006年,全省矿产原料加工制品业当年完成工业增加值2236.03亿元,占全省全部工业增加值的37.08%。

其中,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加值为718.87亿元,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加值为251.08亿元,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加值为312.46亿元,金属制品业126.67亿元,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为370.36亿元,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增加值为269.44亿元,化学纤维制造业21.88亿元,橡胶制品业47.25亿元,塑料制品业95.24亿元,石油加工、炼焦业及核燃料加工业134.92亿元,煤气生产和供应业5.68亿元,水的生产和供应业8.85亿元。

2006年,全省矿产采选和矿产原料加工制品业共完成工业增加值3128.34亿元,占全省全部工业增加值的51.87%。

矿业作为省经济发展重要支柱产业的作用进一步增强。

五、矿产资源将为河南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基础保障
根据《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河南省工业结构升级“十一五”规划》、《河南省“十一五”煤化工产业发展规划》、《河南省“十一五”铝工业发展规划》、《河南省“十一五”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河南省盐及盐化工“十一五”发展规划》,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向工业强省迈进,河南将依托矿产资源优势,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加快推进产业集聚,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培育一批规模大、效益好、
竞争力强的大型企业集团、优势产业基地和特色产业集群。

确定优先发展的矿业主要是:
壮大以铝为主的有色工业。

建设郑州、焦作、豫西三大氧化铝基地,提高电解铝集中度,大力发展铝精深加工,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最大的铝工业基地。

扩大铜精深加工规模。

发展铅、锌、钼、镁等有色金属深加工。

确保黄金工业健康发展。

建设石油化工基地。

加快洛阳石化发展,将其培育成大型石化联合企业;加快中原乙烯扩建改造步伐,扩大生产规模。

建设大型煤化工基地。

加快煤炭资源转化,形成甲醇—烯烃、甲醇—碳一化工、煤焦化—焦油深加工、煤制合成氨—精细化工等四条煤化工产业链。

优化发展钢铁工业。

将安钢建成千万吨级钢铁企业,舞钢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宽厚板基地。

充分发挥河南省非金属矿产资源优势,加大科技投入,延长深度加工产业链,建设中部地区盐碱化工基地。

集约发展建材工业。

重点支持发展日产8000吨以上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培育千万吨级大型干法水泥企业。

发展玻璃精深加工,扩大高档产品生产规模。

发展优质高效合成耐火材料、节能环保型墙体建筑材料、保温材料和绿色装饰材料。

在矿产资源的支撑下,河南也将由工业大省向工业强省迈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