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四章 智力与创造力

第四章 智力与创造力


第四章 智力和创造力
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内省智能)
• • • • • • • •
1、你喜欢写日记,记录个人的心思。 2、常常独自思考你一天或一周的重大活动。 3、你知道自己的努力方向。 4、你有独立的思想,了解自己的心思。 5、你有个人的嗜好和兴趣,不想和他人共享。 6、你喜欢垂钓或者独自散步,喜欢独处。 7、你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 8、遇事喜欢自己拿主意。
第四章 智力和创造力
阜南的智力层次结构模型
• 英国心理学家阜南(P. E. Vernon)于1960年认为智力结
构是按层次排列的。他把智力划分为四个层次:最高层次 是智力的普遍因素(g因素);第二层次分为两大因素群, 即言语和教育方面的因素、机械和操作方面的因素;第三 层次分为几个小因素群,即言语理解、数量、机械信息、 空间能力和手工操作等;第四层次指各种特殊因素(s因 素)。
第四章 智力和创造力
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身体运动智 能)
• • • • • •
1、你参加运动会,或者经常做健身活动,喜欢走路、游泳、劳动。 2、你喜欢电脑操作。 3、你喜欢一面散步一面思考。 4、在联欢会上非常自信地表演节目。 5、你喜欢在游乐场中玩刺激的游戏。 6 、你亲手操作和触摸一个事物才能理解它。你喜欢拼图和模型制 作。 • 7、你喜欢体育和工艺课。 • 8、你喜欢借助手势和肢体语言表达自我。
• 一、创造力的含义 • 二、从不同视角来看创造力
人格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
第四章 智力和创造力
一则有关创造力的故事
• 清洁工的建议
美国圣地亚哥的克特立旅馆是一座重要建筑的诞生地。当时旅 馆的管理人员觉得原来的电梯太小,必须扩建。于是,找了很多工程 师来一起解决这个问题。他们设计的方案是从地下室到顶楼,一路挖 一个大洞,就可以建一个新电梯了。 他们的谈论被一个清洁工听到 了,清洁工问他们要干什么,于是这些人解释了方案。清洁工听后说: 可这样会搞得很脏、很乱呀,而且如果停业的话很多人会失去工作。 一个工程师听了清洁工的话,于是挑战性地问:“你有更好的主意吗? 清洁工想了想说:“为什么不在旅馆的外面修电梯呢?”于是,克特 立旅馆成了现在已被广为采用的室外电梯的发源地。 • 就算不是专家,也会有很棒的点子。
• 1、你喜欢文字游戏、双关语、绕口令、古诗、故事。 • 2、你喜欢各种阅读,包括书籍、杂志、报纸甚至商品的说

• • • • •
明书。 3、你善于口头和文字表达,善于说服别人、说故事、或者 写作。 4、聊天时,你常常提及读过或者听过的东西。 5、你喜欢语文课。 6、你在回答问题时,条理清楚、语句通顺。 7、你喜欢“大声思考”、谈论问题、问问题。 8、你通过看电视、听录音机来吸收信息的能力强,能记住 主要内容。
第四章 智力和创造力
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
• • • • • • • • •
语言智能 数理逻辑智能 音乐智能 空间智能 肢体运动智能 人际关系智能 自我理解智能 自然主义智能 存在主义智能 诗人 科学家 作曲家 建筑师 舞蹈家 领导者 了解自己的个体 园艺家
第四章 智力和创造力
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语言智能)
第四章 智力和创造力
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空间智能)
• • • • • • • •
1、你喜欢观赏艺术品、绘画和雕刻,对色彩敏感。 2、你喜欢用照相机或者摄影机将事物记录下来。 3、你喜欢拼图和走迷宫游戏。 4、善于将物品分解、重组,对看图组件也很在行。 5、你喜欢学校的美术课。 6、你喜欢以图片、绘画说明事物,很容易地解读图表。 7、你可以从不同角度来想象各种事物。 8、你喜欢有许多图片的书籍。
第四章 智力和创造力
戴斯的PASS智力模型
• 戴斯等人(J. P. Das,J. A. Naglieri)于1990年提出了人类的
智能活动的三级认知功能系统的智力模型:“计划—注意—同 时性—继时性加工”模型(Planning-Attention-SimultaneousSuccessive Processing Model),即PASS模型。该理论认为, 智力有三个认知功能系统,即注意—唤醒系统、同时—继时编 码加工系统、最高层次的计划系统。
第四章 智力和创造力
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自然智能)
• 自然智能或博物智能,是识别动植物、对自然

界加以区分的能力,是以更宽的视野(自然和 文明的关系)理解自然的能力。 植物学家、动物学家、环保主义者、物理学家 等是这种智能强的人。
第四章 智力和创造力
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
• 加德纳说:“杰出者身上的不和谐因素并不比普通人少,只是他们能
第四章 智力和创造力
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人际交往智能)
• • • • • • • • • •
1、你喜欢加入小组或者委员会,与他人一起工作。 2、你喜欢当小老师。 3、你乐于助人。 4、你更喜欢团队运动项目比如篮球或者足球。 5、你喜欢有别人参与的游戏。 6、你喜欢集体生活,不喜欢单独在家中看电视。 7、你有不少要好的朋友。 8、你常常和别人来往,善于调解争端。 9、你喜欢带头示范。 10、你喜欢和别人讨论问题,而不愿意单独想办法解决问题。

第四章 智力和创造力
学习目标
简述经典智力理论中的不同观点。 阐述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及其教学含义。 比较不同心理学视角下的创造力观。
第四章 智时,作为教师,你如何处理:
某学生的注意力比较差,是否可以就此判断他(她)的智
力比较低?请说出你的理由。 某学生的智商是90,如何向他(她)父母解释这一测验结 果? 常常有报道说,某地又出了个天才或神童,如在背诵诗文、 绘画、电脑操作等方面。你如何看待这类儿童未来发展的前 景,请提出一些建议。 某学校开设了“智力开发”一课,你如何看待这一课程? 尝试对该课程提出一些建议。 知识传承和创造力培养是教育的两个不可分割目标,如何 理解这两者的关系?
第四章 智力和创造力
第一节 智力理论
•一、经典智力理论 •二、现代智力理论 •三、智力测验
第四章 智力和创造力
经典智力理论
•斯皮尔曼的智力二因素理论 •卡特尔的流体智力与晶体智力理论 •瑟斯顿的基本心理能力理论 •吉尔福特的智力结构模型 •阜南的智力层次结构模型 •{教学之窗:教师与学生对智力的看法}
第四章 智力和创造力
斯皮尔曼的智力二因素理论
• 英国心理学家斯皮尔曼(C. E.
Spearman)在因素分析的基础上, 于1927年首先提出了智力的二因素 理论。他认为,智力由一种单一的g 因素(一般因素)和一系列s因素 (特殊因素)构成。他认为, g因素 是智力的首要因素,基本上是一种推 理因素,而且在相当程度上是遗传的; s因素有五类:口语能力、数算能力、 机械能力、注意力、想像力;此外, 还可能有第六种因素,即心理速度。 g因素与s因素相互联系,一般因素是 智力结构的关键和基础。
第四章 智力和创造力
第四章 智力和创造力
斯腾伯格的三元智力理论
• 美国耶鲁大学的斯腾伯格(R. J. Sternberg)教授于1985 年
提出了“智力的三元理论”。该理论由三个亚理论组成:情境 亚理论、经验亚理论和成分亚理论。 • 情境亚理论:将智力与个体的外部世界相联系,回答“行为在 何处才显示出智慧”这一问题的智力亚理论。 • 经验亚理论:将智力与个体内、外部世界均联系起来,回答 “行为何时才是智慧的”这一问题的智力亚理论。 • 成分亚理论:将智力与个体的内部世界联系起来,回答“智力 行为是如何产生的”这一问题的智力亚理论。
第四章 智力和创造力
——引言——

如何根据儿童智力分数的高低,预测他们将来行为?怎样 向不同智力的学生进行教学?智力高,创造力就一定强吗?对 创造力强的学生,应该如何教学?智力和创造力是天生的吗? 受后天因素影响大吗?可以开设专门课程,以训练个体的智力 或创造力吗?这些问题都涉及人类高级心理过程 —— 智力和创 造力,长期以来颇受心理学研究工作者的关注。
第四章 智力和创造力
第四章 智力和创造力
现代智力理论
• 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 • 戴斯的PASS智力模型 • 斯腾伯格的三元智力理论
第四章 智力和创造力
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
• 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H. Gardner,1983,1993)认
为,人有七种智力:言语智力、逻辑数理智力、音乐 智力、空间智力、身体动作智力、人际智力和自省智 力;他(1998)还认为,人的智力除前述七种外,还 包括自然智力、精神智力和存在智力。
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特点并积极地利用它们。我所说的发挥,是指某 些人能忽略自己的弱势,并反过来问‘我怎样能在自己选择的领域里 利用自己的能力获得竞争的优势?” 加德纳:“每个个体都以不同的 方式学习,表现不同的智能特点和智能组合。毫无疑问,如果我们忽 略这些差异,坚持要所有的学生用同样的方法学习相同的内容,就破 坏了多元智能理论的全部基础。” • “那些承担教育重任的人,应该特别注意自己学生的强项和创造性。”
第四章 智力和创造力
第四章 智力和创造力
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
• (一)智能的多元
• 背景:智力研究的历史,经历了从单一化,到因素分析,
• •
再到多元化的过程。 传统观点:单一智能,高度遗传性,不可塑性,高度可评 估性(通过纸与笔的测验形式,脑电波或脑活动评价一个 人的聪明程度)。 1979 年,受荷兰李尔基金会委托,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 “零点项目”承担研究人类潜能的本质及其开发,加德纳 的任务是建立人类认知本质的理论,其成果就是 1983 年出 版的《智能的结构》。
第四章 智力和创造力
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数学智能)
• • • • • •
1、你喜欢数字游戏、心算能力强。 2、你对新的科学知识很有兴趣。 3、你喜欢下棋、拼图等需要思考的游戏。 4、你喜欢听别人说话,并对说的内容有自己的看法。 5、数学和自然科学是你最喜欢的科目。 6 、你解答应用题时,喜欢分析条件和问题之间的数量 关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