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五章 智力与创造力的培养

第五章 智力与创造力的培养

某工厂的办公楼原是一片2层楼建筑,占地面积很大。为了有效利用地皮,工 厂新建乐一幢12层的办公大楼,并准备拆掉旧办公楼。员工搬进了新办公大楼不 久,便开始抱怨大楼的电梯不够快、不够多。尤其是在上下班高峰期,他们得花 很长时间等电梯。 顾问们想出了几个解决方案: 1、在上下班高峰期,让一部分电梯只在奇数层停,另一部分只在偶数层停, 从而减少那些为了上下一层楼而搭电梯的人。
3.卡特尔关于智力的观点
卡特尔(R.B.Cartell.1905- ),美国心理学家,斯皮尔曼的弟子 1963年根据对智力测验结果的分析,将智力分为两类: 一为流体智力(液态智力),受先天遗传因素影响较大的因素。 二为晶体智力(晶态智力),受后天学习因素影响较大的因素。
4.智力的三维结构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J.P.Guilford.1956)提倡的。 吉尔福特认为,任何一项智力活动都不过是对一定内容(对象)进行操 作产生产品(结果)的过程。对智力结构的分析应该从智力活动的内容、 操作和产品三个维度来考虑。
IQ=100+15(X-M)/S (X为个人原始分数,M为同年龄团体平均数,S为标准差。)
比奈智力测验,韦氏智力测验都属于个别智力测验,需要由训练有 素的专家给个人单独施测。
有些智力测验是团体测验,例如瑞文标准推理测验,该测验结果 以百分等级解释,直观易懂。
三、智力理论
(一)传统智力理论 1.智力二因素论 英国心理学家斯皮尔曼(C.E.Spearman,1863-1945)于1904年提出。 人类智力包括两种因素:一般因素(general factor)简称g因素; 特殊因素(specific factor)简称s因素。 一般因素只有一个,特殊因素有很多。
一般都同意智力包括三种能力(共识):
1、主要是处理抽象事物的能力而不是处理具体事物的能力; 2、解决问题的能力即处理新颖情境的能力,而不是对熟悉情境作单纯的熟 悉性反应的能力; 3、学习能力,尤其是学习和运用涉及词或其他符号的抽象观念的能力。
智力是一种“能力”,是认知活动中最一般、最基本的能力,与个体的 抽象思维能力密切相关。
2、安装几部外部电梯。
3、把公司各部门上下班的时间错开,从而避免高峰期拥挤的情况。 4、在所有电梯旁边的墙面上安装镜子。 5、搬回旧办公楼。 你会选哪个方案?
波诺设计了一套智力开发方案,该方案包括6个部分,每部分均有10 课组成。
1、思维广度——该部分主要是帮助个体发展一些能用来广泛考察思 维情境的工具和习惯。
(二)工具性强化训练法
由以色列心理学家福尔斯坦(R.Rruerstain)1980年提出,后来由他和美国心理 学家兰德、霍夫曼、米勒和詹森(Rand,Houffman,Miller&Jensen)等加以 推广。
此项目主要用于矫正青少年认知功能的缺陷和提高青少年的认知能力。
工具性强化训练有6个分目标:矫正从认知行为中观察到的认知结构、态度和动 机等功能的缺陷;训练完成各种不同要求所需要的认知操作,如再认、辨别、 分类、拍戏或逻辑运算等;通过习惯的形成培养内在动机;是学生了解自己不 同认知过程的本质和效用;激发学生对人物的兴趣;使学生从被动的接受信息 变为主动地产生信息。工具性强化训练的工具有三种:非语言个别实施工具, 包括点子组织、知觉分析和图解等;由教师读题,师生之间进行语言交流的工 具。包括空间定向、比较、家庭关系、数列和演绎推理;由学生自己读题并理 解的工具,包括归类、指导、时间关系分析、时间转换和表征图案设计。
■科尔文:智力是个人为了适应环境而进行学习的能力。 ■比奈:智力是一种判断力、创造力、适应环境的能力。 ■韦克斯勒:智力是有目的的行为、合理的思维以及有效适应环境的总能力。 ■加德纳:智力是个体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产生或创造出具有社会价值的有效 产品的能力。 ■斯腾伯格:智力是从经验中学习和获益的能力,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适应不 断变化、模糊多样的世界的能力,以及激励自己有效地完成应该完成的任务的能 力。 ■林传鼎:智力就是能力或者智能,即人们运用知识技能的能力。
(三)智力的测量
第一个智力测验
▲比奈(A.Binet,1857-1911)——智力测验创始人
1904年,法国教育部为了设计一种鉴别学童学习 能力的工具,用来在一般儿童中区别智力较低者, 编入特别班因材施教,以免在普通班学习困难无 法受益。 比奈和西蒙,通过对儿童的大量研究,于1905年 编成了一个世界上第一个智力测验。 1908年,经过首次修改和增订,终于形成了著名 的《比奈-西蒙智力量表》。 奠定了现代智力测验编制的科学基础,并创用了心理年 龄(mental age,MA)的观念。
80-90 迟钝偶为低能
德国科学家爱因斯坦:160左右 70-80 介乎迟钝与低能之间(每可归入低能) 70以下 确定为低能 微软创始人比尔· 盖茨:160以上 英国理论物理学家斯蒂芬· 霍金:140
▲韦克斯勒(D.Wechsler,1896-1981)
韦克斯勒发展了一整套新的智力测验,包括韦克斯勒儿童智力量 表(6-16)、韦克斯勒成人智力量表(16-74),韦克斯勒学前和 学龄初期儿童智力量表(4-6.5)。 韦克斯勒量表是当今国际上最为流行的智力量表。 离差智商
(三)对智力的综合训练——项目学习 项目学习指教师指导学生对真实世界的某一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活动, 具体表现为构想、验证、完善、制作产品。
第二节
创造力的发展与培养
“毫无疑问,创造力是最重要的人力资源。没有创造力,就没有进步,我们就会 永远重复同样的模式。”——爱德华· 波诺
一、对创造、创造力的认识 (一)创造、创造力的定义 目前心理学界没有共识。 一般认为创造是产生具有独特性和价值性成功的行为。对创造力的理解 大多从创造力的结果入手,把创造力定义为人们根据一定的目的,运用 已知的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物的能力。
(二)环境和教育影响着智力的发展 早期环境的丰富与贫乏,对个体的智力有明显的影响。
家庭环境对人的智力的发展也有明显的影响。(1)可以通过家庭的气
氛、家长的文化素质、职业情况、家庭教养方式等方面对孩子的智力产 生影响;(2)父母对教育的态度是否一致也影响了儿童的智力。 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着决定性作用,人的智力的发展也不例外。
2、三元智力理论
由美国心理学家斯腾伯格提出。
他认为智力有三个相互关联的方面——分析能力、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
成分亚理论
情境亚理论
经验亚理论
3、智力的PASS理论
由加拿大心理学家戴斯等人提出。 理论基础是鲁利亚(Luria)的脑科学理论和信息加工心理学理论。
PASS模型包括“Planning (计划)-Attention ( 注意) -Simultaneous Processing ( 同时性加工) -Successive Processing (继时性加工) ”4个 认知过程 。
五、智力培养与开发
(一)横向思维智力开发方案 英国心理学家波诺(E.de Bono)提出。 波诺认为,智力只是一种潜在能力,它必须加上头脑的思考能力,即思 考技巧,才能充分发挥出来。 思考技巧就是横向思维。
横向思维与人的创造力有关,与新观念的生成相联系,既是一种态度也
是一种使用信息的方法。
案例:
2、思维组织——主要是教个体如何有组织有系统地处理思维情境。
3、相互关系——关于有争议和引起讨论的情境的。 4、创造力——关于创造性思维的。
5、信息和感觉——关于思维中信息和感觉的安置。
6、行动——执行行动的计划或构想,是把前面所讲的训练内容进行 概括和综合,融合成一套有效的思维步骤,并进行综合运用。
第五章
智力与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造力的培养
1、理解智力的含义,记住有关智力的主要理论(多元智力理论, 三元智力理论),了解影响智力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如何开发智力;
2、掌握创造力的内涵,理解创造力的特点,了解如何培养学生的 创造力。
第一节
一、对智力的认识
智力的发展与培养
《心理学大词典》:“对于智力,心理学家有各种不同的解释,至今没有 统一的定义。”
二、智力研究的历史
(一)智力研究的起源 (1)传说和神话
什么东西早上四条腿,中午两条腿,晚上三条腿? (2)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面相学:这种方法试图通过观察人的面部特征或者诸如表情、字迹等表达 形式,来对人的智力水平作出判断。并在17世纪得到了广泛的流传。
亚里士多德关于面相学的研究 通过人的体型,尤其是人的面部特征解释人的资质。他将人和动物的面部表情进行 比 较并发现,“笨”人的面孔与驴脸相像,而“奸”人的面部则恰似猫脸。 “富有智慧”的人的特征:肌肉柔软,脖子细长,肩膀瘦削,皮肤细腻、微红,脸型 柔和、清瘦、眼睛炯炯有神,头发颜色或深或浅,但决不粗糙;而尖下巴、肉呼呼的额 头、面无表情则是“笨”人的特征。
13世纪西班牙学者中流传的“人类学”,其中就包含了父母如何判断 自己孩子是否具有某一方面天赋的指南。
(3)骨相学
19世纪下半叶,迦尔创立 。一个人的所有天赋和性格特征都可以从头骨形状和 脸型识别出来。
(二)科学研究的兴起
从功能测量的意义上讲,智力测量始于出生在英格兰的弗朗西斯· 高尔顿爵士。 1869年出版《天才与遗传》(族谱研究) 1884年,对于人的基本素质进行了测量,包括脑容量、听觉、视觉、反应速度 等。 主要观点:个体之间的生理特征和生理差别是心理特征和心理差别的根源。 首次提出了智力研究中的众多基本问题。比如:智力测量;遗传对智力的作用; 教育对智力的影响等。 推动了对于心理学实验资料的统计学评估,引起了人们对于心理学领域内各因素 相互作用的重视。 优生学。
四、影响智力发展的因素 (一)遗传和生理成熟奠定了智力发展的基础 根据P155数据,父母的IQ和亲生子女的IQ相关约为0.50,而养父母和养子女IQ
的相关仅为0.25左右;同卵双生子具有完全相同的遗传基因,其IQ相关可以高达 0.88。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