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内容摘要:本文针对目前课堂教学所存在的问题,提出创建更有效的美术课堂教学的基本策略。

创设条件,培养意识,激发兴趣、沟通情感,形成参与定势促使学生多种能力与兴趣的形成;在教学行为上,要指导学法,赋予学生参与能力,进行实质性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还要进行多方位评价。

同时认为,课堂教学是教师专业成长的舞台,教师是在上好每一堂课的过程中得到了成长和发展。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当代科学与艺术的综合融会,美术教育之所以愈来愈被人们重视,是因为它事实上已经成为一种创造性的学科,能陶冶人的情感和精神。

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我们面临改变原有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新要求。

回顾和观察美术教学的各种情景,我们怎样才能做到更“有效”?对此,有必要重新认识美术教育和教学的意义,了解美术教学应该教些什么?学生应该学习些什么?在基础美术教育的领域里,了解、认识并进行美术教学,必须从学生的发展角度出发,建立有效的教学理念,通过和谐的方式和行为,促进学生的情感、智慧及创造力的发展。

该方式和行为应该是丰富、愉悦和轻松的。

正如美国美术教育家罗恩菲德在说到美术的价值意义时所说的:在艺术教育中,艺术只是一种达到目标的方法,而不是一个目标;艺术教育的目标是使人在创造的过程中,变得更富有创造力,而不管这种创造力将施用于何处。

假如孩子长大了,而由他的美感经验获得较高的创造力,并将之应用于生活和职业,那么,艺术教育的一项重要目标就已达到。

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

有效教学(effective teaching)是指通过教师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有效的进步或发展。

其核心问题就是怎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因此,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

教学有没有效益,并非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学认真与否,而是看学生学到了什么或学得好不好。

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属无效或
低效教学。

怎样才能使美术教学对学生是有效的呢?
一、心理策略:创设条件,促使学生多种能力与兴趣的形成
(一)、以赛激趣,培养学生的能力
好胜心强是学生的主要性格特点之一,而在激烈的竞争氛围中,学生最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且促进学生自身的发展。

因此,适时开展课堂绘画竞
赛,针对前一阶段的学习内容,以小组为单位展开绘画比赛,这样学生在比赛中通过小组成员互相指导,相互借鉴,团结合作,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绘画兴趣及绘画水平,而且可以帮助学生及早发现差距,及时鞭策自己不断地进行探索,在探索实践中无形地提高了其创新能力。

此外,抓住每年的县艺术节、省中小学生书画展、全国中小学生书画大赛的机会,组织学生踊跃参赛,指导学生查阅有关素材。

教师本人认真钻研,强化辅导,在专业班内形成浓厚的美术学习氛围。

具体做法可多种多样,如介绍一下书画比赛的详细信息,鼓励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精心准备是完全可以取得好成绩的。

并把历年来获奖学生的名单、照片、奖状、奖牌等搜集起来制作成多媒体课件,供学生观看,激发其成功欲望。

实践证明:以赛激趣,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创作能力以及自学能力。

(二)、以先进的教学辅助手段,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
科学研究证明:少儿的认知需要在游戏中进行,高中学生同样需要生动形象的认知环境。

多媒体技术集声、像、图、文于一体,以生动形象、易导学、高储存、易传播等特点在当今美术教学中独具魅力。

在教学中合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而且能充分提高和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美术教师要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作用,平时要注意收集他人优秀的作品及相关录像,制作成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课件来授课。

此外在给学生演示范画时,虽然现场演示效果比较理想,但只适合小范围
的“师傅带徒弟式”的教学,对于几十人的大班化教学就很难收到较好的效果。

因此,利用电教媒体设备录制自己演示范画的过程,制作成多媒体课件进行播放演示,这样更加直观,而且学生在“观摩”的过程中,教师有充分的时间给学生加以“解说”,便于学生加深理解和学习,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三)、以教师的赏识,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
赏识是为人之道,也是为师之道。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人性最深层的需求就是渴望别人的欣赏,而且随着年岁的增加,“渴望”会变得更加深沉和炽烈。

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的闪光之处,因而教师要赏识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激励他们奋发向上,有所作为。

教师应该为他们创造机会,让每位学生都感到自己被同学、老师、班集体所接纳,感觉到老师、同学在关注自己,使其相信自己一定能行。

尤其是后进生,他们在求学道路上极少获得成功,挫折使他们心理产生障碍,产生厌学心理,成绩落后,但应发现他们身上也同样有许多闪光之处,在一定场合给予阳光、雨露,他们同样会灿烂。

事实上,当学生被教师赏识之时也是学生向教师敞开心扉之时,学生会随时向教师道出真心话,教师抓住机会适时引导点拨,往往教学效果奇佳。

二、行为策略:教学行为,指导学法,赋予参与能力
(一)、教学方式
1、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丰富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与手段
中学美术课程标准要求:“以学习活动方式划分美术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增强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发展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紧扣新课标,美术教师必须对以往的美术课堂常规经验和教学组织形式重新审视,立足美术色彩冲击力、渲染力和愉悦身心的独特魅力,探索适应新课标的教学组织形式。

教学组织形式不能采取“填鸭式”的灌输,眼光也不能只盯住课本,而应根据实际情况,让学生走出课堂,在老师的指导下主动学习更多的知识。

新学期伊始的第一节美术课对那些刚入初中的学生来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