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研修课题中期汇报材料
从新手到专家
——基于提高校本研修实效性的“阶梯式”组织策略研究
课题中期汇报材料
杭州市育才教育集团课题组一、课题研究概况:
在本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根据课题精神将校本研修的目标确定为:人人有进步,人人有收获,人人有发展。
按照教师心中有规则、教师手上有技术、教师脑中有理论、教师表中有学历、教师人格有魅力的要求,我们开展了“引领式”校本研修、“课题式”校本研修、“案例式”校本研修、“主题式”校本研修、“重点跟踪式”校本研修、“特色展示式”校本研修,强化教师的主动思考和即时学习,强调研修活动的切入点要小中见大,努力让研修活动适合教师需要,努力让教师发现自身优点,灵活多样,注重实效,坚持校本研修活动“小步走,不停步”,目前已取得一定的成果,但是还有许多问题需要反思,在下阶段还有许多研究工作需要完成。
二、中期研究成果:
1、我们引导老、中、青教师分析自己,规划自己,合理定位,开展了集团全体教师个人三年发展规划的制定。
根据教师的自我品牌定位,自我发展规划,努力创造条件,提供舞台,满足教师成长需求,实现育才教师品牌。
其中我们还重点关注一至三年教师的科研能力成长,对该部分教师进行个人科研成长的规划,集团研发中心下发了个人科研成长意向表,分别就案例、论文、课题研究成果三方面自主进行申报,分别说明在何年何阶段完成目标。
案例或论文在每学年中要求有一篇在集团及以上层面获奖,课题研究作为提高要求鼓励一到三年教龄的教师积极参与申报和研究。
2、我们根据0――5年教龄的教师以“寻找教育的遗憾” 为主题;6――15年教龄的教师以“抓住教育的契机” 为主题;16――25年教龄的教师以“享受教育的幸福” 为主题,每月完成一篇质量较高的教育教学案例并上传。
其中一至三年教龄教师按照第一阶段的主题每月完成四篇案例(每周一篇)。
3、暑假期间我们组织了全体教师深入学习了《教育哲学》和《让孩子做最好的自己》两本书,并进行了导读和交流。
在此基础上我们广泛开展了“我学习我推荐”活动,在整个集团范围内以年级组为单位进行全面而深入的读书学习交流活动。
4、我们进一步完善了集团有关校本研修的制度和要求,根据教育局十八个系列文件中有关教师培养的内容和集团自身实际,结合本课题的思考,我们出台了“杭州市育才教育集团教师校本培养制度”“ 关于教师学历进修的规定”、“ 教师校本研修的有关制度”、“ 关于优秀教师人才奖励制度”、“ 0—3年教龄教师培养
考核制度”,给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三、研究中的问题:
1、目前校本研修的实践在点上进行的比较多,点与点之间形成一个相对的系统还不够明显。
2、在校本研修的动力机制上我们的思考是需要让教师有一定的压力,每个阶段的目标让教师有一个时限去完成,但是超过时限还是没有达到,就需要反思自己存在的问题。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如何整合考核的目标要求是一个难点。
3、在研修过程中如何体现个别化、个性化的差异的问题。
教师个体的追求是我们时刻需要强化的,教师个体的教学情况的了解才是校长需要重点关注的。
教师规划后的监控和评价怎样进行才是问题的关键。
要让教师自我规划就需要让教师能够清楚的明确自我所处的位置,从规范的一般化到成为某方面专家时的个性化,具体应该怎样引导还有很多研究的空间。
四、下阶段研究重点:
1、关注几个重点工作:对目前几种研修模式的成果要进行系统的整理,在引领式模式方面,我们已经进行的多次教师话题作文的效果可以进行提炼;在课题式模式上,现有课题操作中教师的个人成长的效果要进行挖掘;案例式模式方面现有成果比较多,可以对教师案例研究的成长进行专门的具体到个别人员的分析;主题式模式需要在教研组层面开展更加丰富的教研主题的研修;重点跟踪式模式要收集语文、数学学科被跟踪者的提高的体会以及更多其他学科的跟踪式材料;特色展示式模式在下阶段要展示6年内青年教师综合素质。
2、在此基础上为最终的成效分析进行准备,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师在学科上的建树,二是教师系统性的成长。
要进行一些必要的调查和数据收集。
3、要继续完成一些具体的研修活动,包括在全体教师中进行专业水平及综合素质测试;集团首席教师、学科带头人、特长教师的申报评比;集团学科带头人课堂教学展示。
使教师们进一步在课堂中磨练教学技能,在观摩中学习优秀教学经验,在研讨中思考教学规律,提高自身的专业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