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年 河南省九年级中考语文模拟测试题(一)

2020年 河南省九年级中考语文模拟测试题(一)

2020年河南中考语文模拟测试题(一)一、基础;(24分)1.根据要求默写古诗文。

(l0分)(l)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唯不习乎?”(《学而》)(l分)(2)东风不与周郎便,□□□□□□□。

(杜牧《赤壁))(l分)(3)□□□□□,□□□□□。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杜甫《春望))(2分)(4)《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词人以理遣情,希望重共赏明月中互致慰藉,离别之憾在兄弟友爱中得到补偿的句子是:□□□□□,□□□□□。

(2分)(5)默写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4分)□□□□□□□,□□□□□□□。

□□□□□□□,□□□□□□□。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4分)(1)这三种感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丢,吹到bīn lín绝望的边缘。

()(2)山lǎng rùn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3)他其实只会做几首谈情说爱的山歌,时而说些huázhòng qǔchǒng的大话罢了。

()(4)这些石刻的狮子,千态万状wéi miào wéi xiào.()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着陪伴冷月;A.夜悄然来临,窗外弦月如钩,夏虫脆鸣,几许繁星闪烁..B.河水哗啦啦地唱着歌蜿蜒而去,像一条银白色的丝带,滔滔清流滋润了河边的田野。

..。

C.今年“五一”小长假,天公作美,肇庆市几个景区变得炙手可热....D.他会上说得好好的,没两天就改了□,真有点让人莫名其妙。

....4.选出对下列病句修改有误的一项(3分)( )A.《经典咏流传》深受欢迎的主要原因是其用新的形式来传播传诵经典造成的。

(将“造成的”改为“的结果”。

)B.现代文明不仅带来了美好的社会制度,而且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将“带来了美好的社会制度”和“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互换位置)C.近年来,喜欢阅读电子书的人数在快速增长,电子书销售规模也在逐年增加。

(将“增加”改为“扩大”。

)D.经过实地调查,使专家组对湛江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状况有了全面的了解。

(将“经过”或“使”去掉一个)5.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答。

(4分)大年初一,央视一套的原创综艺《经典咏流传》惊艳上线,节目将传统诗歌与现代音乐相结合,出现很多令人耳目一新的新歌曲,其中也不乏经典的面孔和声音,比如陈力在87版红楼梦中的《枉凝眉》和杨洪基老师演唱的三国演义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都是老歌曲,但是他们一张□就能把观众带回那个桃花底下读《西厢》的红楼梦中,又或者是群雄并起吞天下的三国纷争。

(l)请用一句话概括以上内容不超过20字。

(2分)(2)根据对联常识,将下面六个短语组合成“副对联,为这期节目做宣传。

(2分)儿女情长英雄气壮如花美誉上云霄似虹豪气劳牵挂二、阅读(46分)鱼我所欲也孟子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含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自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6.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词。

(3分)(l)蹴.尔而与之()(2)所识穷乏者得.我钦()(3)此之谓失其本.心()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l)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8.下面对原文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开篇把生命比作鱼,把义比作熊掌,认为义比生命更珍贵,就像熊掌比鱼更珍贵一样,这样就很自然地引出了‘含生取义”的主张。

B.连无人认识的路人和贫困低贱的乞丐都能这样做的这一事例,生动地说明了人们生来把义看得比生更为珍贵。

C.贤者与普通人不同的地方在于,他们不仅懂得“舍生取义”的思想,还能始终以这种思想来规范自己的言行,严于律己,终有成就。

D.文中大量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如把重义轻生的人和贪利忘义的人对比,把“乡为”与“今为”对比,把道理说得更加清楚,加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二)(9分)肃王与沈元用(宋)陆游肃王①与沈元用同使虏②,馆于燕山愍忠寺。

暇日无聊、同行寺中、偶有一唐人碑,辞甚偶俪③,凡三千余言。

元用素强记,即朗诵一再;肃王且听且行,若不经意。

元用归馆,欲矜④其敏,取纸追书之,不能记者门阙之,凡阙十四字。

书毕肃王视之即取笔尽补其所阙无遗者。

又改元用谬误四五处,置笔他语,略无矜色。

元用骇服。

语云:“休夸我能胜人,胜如我者更多。

”信不诬③也。

【注】①选自陆游的《老学庵笔记》。

肃王:北宋末年宋徽宗第五个儿子。

②虏:指北方的金国。

③偶俪:对仗工整。

④矜:夸耀。

③诬:虚假。

9.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A.凡阙.十四/略无阙.处B.元用素.强记/素.湍绿潭C.若.不经意/若.听茶声然D.略无矜色./色.愈恭,礼愈至10.请用三条“/”产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3分)书毕肃王视之即取笔尽补其所阙无遗者11.说说肃王哪些方面让沈元用“骇服”。

(3分)“超速高铁”比飞机还快①乘坐一种超快速交通工具,从纽约到洛杉矶的时间缩短至45分钟;从纽约至北京仅需两小时,这似乎只有在科幻大片《钢铁侠》中才会发生。

然而,据物理学家组织网日前报道,美国HyPerlooP运偷科技公司计划明年将在加利福尼亚首建一条五英里的高铁轨道,开启了这一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工程,将“超速交通”的梦想实现。

②HyPerlooP超级高铁计划具有一套全新的运输概念体系,它并非以火车,而是以“胶囊”为运输工具,或者说是一个梭子,将·“胶囊”置子管道之中,然后像发射炮弹一样将它发射至目的地。

③每一个“胶囊”重达183公斤,长4.87米,能容纳4至6名乘客,还有存放行李的货厢。

连接两个目的地的管道跟高速铁路一样,会搭建在地上。

按照预想的规划,这样的管道或许可以“附着”到既存的高速铁路架桥上,以节省路线资源与基础设施搭建成本。

④这种真空管道磁悬浮列车(Evacuated Tube TransPort)项目的动力供应采用的是磁悬浮技术。

整台梭子处于一个几乎没有摩擦力的环境中,以某种弹射装置发射出去,无间断地驶往目的地。

⑤简而言之,其原理是建造一条与外部空气隔绝的管道,将管内抽为真空后,在其中运行悬浮列车等交通工具,由于没有空气摩擦的阻碍,列车运行速度令人瞠目结舌。

据预计,其速度可以达到22500公里/小时以上,可大大缩短地球表面任意地点间的时空距离。

⑥保守估计,乘坐这种列车,华盛顿至北京仅需2小时左右;旧金山到洛杉矶24分钟;纽约到洛杉矶45分钟;用数小时就可完成环球旅行。

本地旅行速度达每小时35公里,城际间旅行速度达每小时1000公里,国际间旅行速度大于每小时4000公里。

⑦这种列车是比飞机还快两倍,能耗不到民航客机1/10,噪音和废气污染及事故率接近于零的新型交通工具。

由于管道是密封的,因此可以在海底及气候恶劣地区运行而不受任何影响。

整套系统低摩擦、低耗能,通过太阳能电池板就能提供日常的用电,乘客搭乘的“豆荚”舱,也不用像飞机一样,需要按时间来搭乘,而是随到随走。

⑧据外媒报道:实际上美国的高铁计划十分难产。

受到财政预算、运力审核以及环境保护等各个方面的阻碍,加州联通旧金山与洛杉矶的高铁项目一直没有得到落实。

其中最大的一个制约因素莫过于建造成本。

⑨相比天价的加州高铁计划Hyperloop的预算要低很多。

按照穆斯克的估算,客运版将耗资60亿美元,客货两用版将耗资75亿美元左右。

一亘建成,旧金山至洛杉机的旅行时间将缩短至半小时。

一个论证了近30年的运愉计划,如今很可能会在三五年内被这一民间项目所替代。

(《科技日报》2015年04月28日)12.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升项是(3分)( )A.“超速高铁”以“胶囊”为运输工具,而非以火车为运输工具。

B.Hyperloop的预算比加州高铁计划要低得多;所以很可能会在三五年内实现。

C.由于建造成本的问题,加州联通旧金山与洛杉矶的高铁项目一直没有落实。

D.磁悬浮列车在真空管道中运行,可大大缩短地球表面任意地点间的时空距离。

13.下列对文章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⑥段运用了举例子、列数字的方法说明子“超速高铁”的速度很快。

B.文章说明的对象是“超级高铁”,作者运用了时间顺序进行说明脚。

C.“超速高铁”的最大特征是采用磁悬浮技术、在管道中行驶,速度很快。

D.第④段划线句子中“几乎”一词不能删除。

“几乎”这里表示摩擦力微乎其微但并非没有摩擦力,如果去掉,与事实不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14.根据文意,谈谈“超速高铁”在哪些方面比飞机有优势?(4分)(四)(17分)者太爷(1)大雨是突然降下的,在老太爷去世的晚上。

一夜之间,五里槐村就变成了水茫茫的一片。

(2)凉意笼罩了整个村子。

(3)村子不大,有几十户人家,都是朱姓老祖宗的后代。

老太爷是活在村里的辈分最高、年岁最长的人。

(4)当过私塾先生的老太爷就像那一坡又一坡长满皱纹的古槐.香味醇厚地生活在五里槐村,受着全村人的膜拜。

(5)青山依旧,碧水长流,老太爷终于走完了他九十岁的人生,在这个大雨滂沱的夜晚,闭上了他不甘心的双眼。

(6)村里的老汉们,低垂着花白的头.围在老太爷家中,一屋子的长吁短叹。

窗外的雨,纷乱瓢泼了一夜。

他们也愁肠百结了一夜。

(7)眼前最犯愁肠的,是老太爷入坟的事。

全村就是些老汉、娃娃.壮劳力全外出务工了,闻着年味儿才肯回家。

要找什么人,才能把老太爷的棺木抬到山坡上的祖坟地呢?(8)大雨却不管老汉们的愁事,没日没夜地下着,洗刷着远远近近的一切。

但是也有雨水冲不走的记忆,清晰地从老汉们的脑海深处冒出来。

(9)记得那时,日子都过得苦,大人娃娃总吃不太饱。

虽说上学基本免费,村里人还是不上心。

这样的日子,谁还有心情让孩子念书?(10)只有老太爷看在眼里、急在心中。

(11)金秋九月,天高云淡,是村校开学的时节。

(12)戴着瓜皮小帽、穿着黑色斜襟衣的老太爷,拄着拐杖,捣捣东家的门,敲敲西家的墙,说,娃们该上学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