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高考散文阅读之归纳概括内容要点
高考散文阅读之归纳概括内容要点
栏目 导引
第四部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
题干设问
题干要求多有 “情感”“如 何”等关键词, 如 2014 年高考四 川卷第 16 题“作 者认为应该如何 欣赏山水及自然 景物?请结合全 文简要概括”
题型 判定
情感 认定类
解题技巧
可采用语境感悟法。就是根据题干 所指的语境,或全文,或句段,进 行理解和感悟,先分析大致意思, 后理解主要内容,再设身处地感受, 最后领悟其中的感情倾向。这种方 法的重点对象是关键词句,即对感 情色彩极为浓厚的词句,进行深入 理解和体悟,涉及面小,感悟点集 中,尤其是对某个句子的情感认定, 这种方法最为恰当
第二,注意思维模式:由果溯因或一果多因 散文大多是作者阐发对生活的感悟或某种道理,这些感悟或 道理,就是命题者命题的“果”,这些“果”从何而来,就是前 后的叙事、描写、回忆等。故这类题涉及的范围比较大,答题时 尽量把“因”找全。
栏目 导引
第四部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
第三,遵循就近和分散相结合的原则 凡题干语句出现的地方往往是答案要点所在的区域,所以一 定要“就近”思考答案。尚存一两点分散在离题干句较远的上下 文,需要延伸思维,适当扩大搜索范围,把答案找全。因果探寻 类题的答案要点一般有显性要点和隐性要点,而“隐性要点”的 寻找需要适当扩大搜索范围并能透过现象看本质。
第四,用因果法检查答案是否正确 用“因为……所以……”的形式把原因与结论连接起来读一 读,如果因果关系成立,则基本正确;如果生硬,则可能不正确, 或语言组织不到位。
栏目 导引
第四部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
题型二 整体概括
整体内容概括是针对文章的整体表现而言的,包含情感态度
梳理和主旨概括。这两者直接以文章层意、内容要点为基础,又
括时需把这些词语或句子摘录出来
栏目 导引
第四部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
把每层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概括,就是整篇文章或整 合并法
个段落的主要内容 ①需要归纳的内容,本身有主次之分,而命题人只要 求概括回答其要点,故需要对次要信息和同类信息进 舍取法 行舍弃。②文段中所说的内容复杂,而命题人只要求 考生答某一方面,故需要对符合题干要求的信息进行 提取
答题角度
文中对应的答案要点
第一句
“河的巨大生命力迸发开来,它推去坚冰”体现了根河 具有巨大的生命力
第二句
“河水才是它真正的本色,纯真清洌,水晶一般透明”, 已经明确表明根河“纯真清洌”“透明”的特点
第三句
“原本的名字‘葛根高勒’,正是清澈透明的意思”, 也有具体表明根河特点的词语“清澈透明”
第四句
讲根河的两个方面:一是它一次次回到童年,一次次丰 满成熟;二是它养育了两岸生物
第四部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
高考命题点二 归纳概括内容要点
对文章内容要点的概括在近几年高考中是考查的热点,是针 对分析概括作品内容、主题而设的常见题型。从近几年的高考试 题来看,它又可分为局部概括(针对段落)和整体概括(针对全文)。
栏目 导引
第四部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
题型一 局部概括 “局部内容概括”既指概括一个段落的内容要点,也指概括 多个段落(层次)的内容要点,包括段(层)意概括题、特点概括题(以 概括散文中的人、物、环境、某种类型、某一方面等的特点为中 心)和因果探寻题。
第四部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
(1)概括人物形象特点“三角度” ①从记叙的事件中概括特点 这一点与概括小说形象特点需要从情节入手是一个道理。 ②从描写中概括特点 对于文中的动作、语言、心理、形态、气味等的描写,特别 是细节描写要重点关注,从这些描写中均可以提炼出形象的特 点。
栏目 导引
第四部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别予以概括。
栏目 导引
第四部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其他设问方式:
题干 示例
(1)作者这样说的理由是什么? (2)根据××分析主要原因。 (3)作者为什么说××?请简要概括。
(4)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的?请分条概括。
明辨 (1)题干中有“概括”“体现”等字样
题型 (2)题干中有“原因”“特点”等字样
借鉴思考:《荷塘月色》中每一幅画面特点的概括方法。 我的答案:
第四部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
详解精析:题干要求分析“我”寻找徽墨的原因,应从 “我”的情感和“徽墨”自身的价值两方面入手,寻找相关内容 分析作答。从“我”的情感方面看,文章开篇即表现了“我”对 徽墨的极度喜爱,而徽墨的处境堪忧,日渐式微,制墨技艺几近 失传,所以“我”不得不只身来到徽墨的故乡虹关,来寻找徽墨; 文章倒数第二段明确表示“我”对徽墨的寻找,不为藏墨之好, 只是“警醒自己要时刻保持一颗对文化敬畏的心”,这也是 “我”寻找徽墨的一个重要原因。从“徽墨”自身的价值看,文 章第六、七段明确点出墨“传承着中国文字的博大精深”“浓缩 的是民族文化的瑰宝”,是需要继续传承下去的,因而“我”坚 持寻找徽墨。
涉及作者主观创作意图和文章客观表达效果,涉及文内使用的材
料和文外相关材料,要求具有较高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较准确的语
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的梳理”题与“主旨概括”题也有点不同,“情
感态度的梳理”侧重于梳理全文内容,分门别类地列出文本(作
者)有哪些观点、情感。而散文的主旨,是作者要告诉读者的最
主要的信息,包含了作者的思想观点和写作意图。概括散文的主
第二幅:塘上月色。写了月光、青 合并所写内容相同的语句,进而明
雾、树影,具有朦胧、缥缈的特点。 确所写景物;再分析所写景物前面
第三幅:湖塘四周。写了树色、树 的修饰语,概括景物呈现的特点
姿、远山、蝉声、蛙声,具有阴沉、
模糊的特点
栏目 导引
1.(2017·高考北京卷)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 的题目。
根河之恋
第二段写出了根河的哪些特点?有什么 象征意义?
审题判断:题目有两问,第一问,题干中的“第二段”“特 点”已经表明本题属于“局部概括”中的“特点概括”,“根 河”属于“物象”,所以第一问属于“物象特点”概括题。第二 问,“象征意义”表明属于“物象意义”。
我的答案:
第四部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
详解精析:回答第一问时,需要对第二段的四句话逐句进行分析。
则来认定情感。同时,还要结合时代背景来
认定情感,结合当时作者所处社会环境,所
写景物都具有朦胧特点,“不能朗照”,所以
还有“淡淡的哀愁”
栏目 导引
2.(2018·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 小题。
虹关何处落徽墨 石红许
请结合全文分析,文中的“我”为何要寻找 徽墨。
审题判断:题干要求分析“文中的‘我’为何要寻找徽 墨”,是原因概括题。
栏目 导引
第四部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
题干 示例
明辨 题型
其他设问方式: (1)作者对某事的感悟是什么? (2)分析作者对某事的观点态度。 题干中有“思想”“情感”“主旨”“观点”“态 度”“感悟”等字样
栏目 导引
怎样解答整体概括题
第四部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
《荷塘月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案要点
答案启示
栏目 导引
第四部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
步骤:摘取→合并→舍取→整合。 2.特点概括题“三步走” 特点概括题要求概括的是散文中的人、物、景、情及环境的 特点(特征),是概括题中的常见题型之一。 第一步,审读题干,明确答题方向。明确题干要求概括的是 谁的特点,是人物特点还是景物特点;然后明确思维趋向。
栏目 导引
栏目 导引
第四部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
题干设问
题干多有“感 悟”“哪些情感”等 字眼,如 2014 年高考 北京卷第 20 题“文章 勾勒了欧洲自近代以 来理解‘废墟’过程 中的三个重要历史节 点。请分别概括三个节 点中人们对‘废墟’ 的不同审美感悟”
题型 判定
情感 梳理
类
解题技巧
可采用分类归纳法。作者在文学 作品中传达的思想感情,因人因 事因物往往不同。对于涉及“哪 些情感”之类的题干指向,最好 的办法是先在文章中圈定和摘 录出带有明显感情色彩的词语, 然后根据词语所承载的感情倾 向,分门别类,逐一感受体味, 即可比较准确而便利地获取答 案
层次三,分析塑造此形象的意义(运用象征或托物言志的手 法,体现作者的某种情操或情感,表达作者的某种向往或追求)。 答题要注意由表及里、由浅入深。
第二步,阅读原文,确定答题区域。题干中关键词出现在原 文中的区域往往是答题要点所在区域。
第三步,根据答题区域内的文字,抓其本质,分类概括。
栏目 导引
第四部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
本文以准确贴切的 语言,抒发出作者 因置身于良辰美景 而生发出的“淡淡 的喜悦”,以及由 社会带来的终究难 以排遣的“淡淡的 哀愁”
情感认定类题目,需要结合文本内容分析,
文章所写的小径、荷塘、月色、四周景物等,
都很美,所以作者因置身于良辰美景而生发
出“淡淡的喜悦”,解答此类题目需要一段
一段概括出层意,根据一切景语皆情语的原
(3)因果探寻类题目答题流程 因果探寻题,题干呈现的往往是作者的观点(结论)或原因, 要求筛选、概括作者持该观点的理由(依据)或探寻在这个原因下 的结果。 第一,关注题干提问模式,界定题型 因果探寻类题,题干提问时一般都有“为什么”“什么原 因”“什么理由”等关键词。
栏目 导引
第四部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
③从抒情议论中概括特点 文中抒情议论的语句,特别是对形象的评价性语句,往往直 接点明形象特点,概括时不可忽视。 (2)概括物象特点“三层次” 层次一,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形态、色泽、声音)和环境特 点。 层次二,挖掘物象的内在品格(内涵、本质、精神),抓物与 志的“契合点”。
栏目 导引
第四部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
旨,就是对全文主要内容和思想情感做总体的把握。
栏目
导引
第四部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
题干 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