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4.1《农业》教案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4.1《农业》教案

《农业》(第一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农业的概念及农业的主要部门;
(2)通过读图分析、讨论探究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农业和建国以来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成就以及我国农业在世界上的地位。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资料图片的分析,使学生了解农业的概念和农业的分类;
(2)通过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小组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我国农业发展成就的认识,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
农业的分类及我国农业发展的成就。

【教学难点】
我国农业发展获得的成就及原因分析。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讨论、多媒体辅助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播放图片:馒头、米饭、蔬菜、水果、鱼肉、猪肉等
提问:这些都来自哪个产业部门?(学生回答:农业)
师:对,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作为国民经济的一个基础产业——《农业》。

(一)让“土地奉献”的产业
提问:你觉得什么是农业?(学生回答)
明确:在农田,人们种植庄稼;在牧场,人们放牧牲畜;在山野,人们植树造林;在河湖,人们撒网捕鱼……这就是农业。

一种直接利用土地、气候和水资源所从事的生产活动,一种让“土地奉献”的产业。

展示图片:
种植业——种植业就是在耕地上种植农作物
渔业——渔业就是在河、湖、海上养殖或捕捞
林业——林业就是在林地上植树造林
畜牧业——畜牧业就是在草原放牧或者饲养牲畜
归纳:广义的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等;狭义的农业是指种植业。

(二)中国农业的发展
提问:你了解中国农业悠久的历史吗?(学生回答)
明确: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粟的国家;
中国是大豆、大白菜、芥菜、萝卜、韭菜、茭白、荔枝、梨、桃、橘、枇杷、麻等农作物的原产地;
中国最早种桑养蚕,古代商人经“丝绸之路”将丝绸运往西亚和欧洲;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栽培茶树的国家,茶叶一直是重要的出口农产品。

提问: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农业发展情况如何?(学生回答)
明确:
1.中国的谷物、肉类、籽棉、油菜籽、茶叶、水果等农产品的产量居世界第1位
2.谷物人均占有量接近世界平均水平
3.棉花人均占有量超过世界平均水平
展示图片:繁华的农贸市场、农村新民居、农村健身设施、丰富多彩的农村生活
展示中国稻谷、小麦产量变化图
提问:在我国耕地减少的情况下,为什么农产品的产量还能大幅度提高?(学生回答)明确:
原因1:我国农业生产的地区分布趋于合理
在农业生产水平较高的东部地区,建设了大量的高产稳产田;在农业生产水平比较低的地区,培育了新的农业基地;为适应对外开放的需要,还建立了许多以出口创汇为主的农产品基地。

原因2:农田灌溉和机械化程度提高,高科技手段广泛应用于农产品育种
播放视频:超级杂交稻
提问:你知道我国有哪些新型农业吗?(学生回答)
明确:创汇农业、绿色农业、观光农业。

讲解:
创汇农业以外向型为主要特征,所生产的农产品面向国际市场。

主要以水果、蔬菜、花卉、畜禽等农产品为重点。

我国的创汇农业主要分布在山东半岛、长江三角洲、闽南、珠江三角洲。

绿色农业侧重生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有机食品。

观光农业将农业生产与旅游观光相结合,引导游客开展消遣性农事活动。

拓展延伸:
精确农业
精确农业是利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精确定位,通过了解土地的物理化学特性,配合施用化肥、农药的机械,根据苗情、地块的不同,以及地块内不同肥力的局部,采用不同施肥施药配方,达到减少肥药用量,降低成本,提高产量,降低环境污染的农业。

目前,我国的精确农业刚刚起步。

活动1:阅读下面材料,谈谈你从中获得的启示。

材料:无土栽培是采用人工配制的营养液,以塑料、锯末、泥炭等作为植物生长支撑介质的栽培方法。

(学生讨论回答)
明确: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农业生产条件大大改善,使许多不适应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得到改善,农业空间大大拓展。

因此,我国就加大科学技术的投入,促进我国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

活动2:荔枝主产于我国南部,以广东、广西福建、台湾等省区栽培较多。

玲玲说:“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时代已尘封于历史的记忆中!贝贝说:“是啊!即使是生活在北方的老百姓,现在也可以享受唐朝贵妃的“待遇”了。

”请你说说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学生讨论回答)
明确:一是我国交通运输条件大为改善,产自南方沿海的荔枝可以迅速运到北方。

二是我国生产优良荔枝的技术和保鲜、冷冻技术不断提高,使荔枝经过长距离运输还能保持新鲜。

活动3:
阅读材料:中国南方有甲、乙两个村庄,都有种植李树和油菜花的传统。

甲村利用油菜、李树花期相近的特点,积极发展观光农业。

3月份,油菜花、李花次第开放,形成“金海雪山”的壮丽景观;7月份,正是李子的成熟季节。

甲村每年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观赏花、摘果品果,“农家乐”生意火爆,农产品一直畅销。

乙村则通过出售菜籽油和鲜李来赚取收入,有的年份还会遭遇农产品滞销积压的尴尬。

1.为什么甲村的经济效益会显著好于乙村?(学生讨论回答)
2.我们从中可以获得哪些重要的启示?
对于学生的回答,只要符合实际,就要给予充分的肯定。

明确:
1.甲村利用发展观光农业额外获得了旅游收入,因此经济效益会显著好于乙村。

2.农业发展可以通过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法,获得优质、高产的物质产品,还可以充分发挥农业资源和景观优势相结合,发展旅游观光农业,从而提高农业效益。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农业,从广义上来说有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等。

我国农业历史悠久,新中国成立以来,农业生产发展迅速,一方面,我国农业生产的地区分布趋于合理,积极发展新型农业;另一方面,我国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农田灌溉和农业机械化逐步普及,农业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

四、课堂练习
1.下列人类活动中不属于农业活动的是(C)
A.种庄稼
B.草场放牧
C.食品加工
D. 出海捕渔
2.食品安全事件的屡屡出现使人们越来越重视食品安全生产,无公害蔬菜的生产属于(C)
A.创汇农业
B.观光农业
C.绿色农业
D.外向型农业
3.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是(B)
A.美国
B.中国
C.巴西
D.印度
4. 我国农业生产发展较快,农产品的产量增长迅速,下列农产品中产量居世界首位的是(A)
A.水果
B.甘蔗
C.橡胶
D.椰子
5.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主要表现在(A)
A.农业机械化逐步普及,高科技手段广泛应用
于农产品育种
B.改草原为耕地
C.耕地的面积不断减少
D.大量开垦荒地
五、作业布置
1.识记本课知识点
2.同步练习册有关本节内容练习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知识内容较为简单,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较高,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表现出了各种能力,如资料的收集、分析、语言表达能力、与人他的合作能力等。

因此,在教学中积极充当学生的向导——把学生引向解决问题的向导,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在主动学习中,学生能乐学、善学。

7C 学科网,最大最全的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教学资料详细分类下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