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放射性药物.(1)课件ppt

最新放射性药物.(1)课件ppt

3、子体核素产率高,性质活泼 4、发生器的结构简单,操作简便
5、无菌、无热源、符合国家标准。
二 、放射性药物标记制备中应考虑的因素
1、标记物的稳定性 2、失活或变性 3、同位素效应 4、辐射自分解
三.放射性药物 的研究进展
1.单克隆抗体 放射性药物
①.放射免疫显像 ②.放射免疫治疗
①.肿瘤显像 和治疗剂
放射性核素发生器:是一种从长半衰期放射性核素(母体)中分 离得到短半衰期的衰变产物(子体)的一种装置,俗称母牛 (cow)。
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核素发生器: 99Mo-99mTc 与 113Sn-113mIn 两 种 。
“理想的”医用放射性核素发生器条件
1、母体核素应有足够长的半衰期 2、子体核素具有较短的半衰期
偏瘫:由于大脑的神经支配是交叉性的,即左侧 的脑神经组织管理右侧的肢体活动;右侧的脑神经 组织管理左侧的肢体活动。当一侧大脑半球血管 阻塞或出血时,该部的脑组织受损。
引起脑梗塞后遗症的病因
脑梗塞是由于脑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 膜损伤使脑动脉管腔狭窄,进而因多种 因素使局部血栓形成,使动脉狭窄加重 或完全闭塞,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 坏死,引起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种脑血管 病。
脑梗塞患者之所以会出现半身不遂、语言障碍等 严重后遗症是由于脑血管内部出现血粘度高、血脂 高、血压高、血糖高、血小板聚集等血液病变,和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管腔狭窄等血管病变,由 于两种病变共同作用的结果。导致脑局部的血流中 断和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如果影响到由脑神经控 制的运动神经系统,就会出现偏瘫、肢体障碍等相 应的后遗症;如果影响到脑神经控制的语言中枢神 经,就会导致语言障碍甚至失语等相应神经系统症 状和体征。
临床症状
语言障碍:大脑皮层是专门负责语言功能的 机构,叫语言中枢。它的位置在左侧大脑皮层、 所以当脑血管病变发生在左侧时,就会发生讲 话因难,这就是失语。
临床症状
智力及精神障碍:脑出血或脑梗塞病变比较严重, 或弥漫性受损。或在脑动脉硬化基础上出现多发 性梗塞等,都可以遗留智力或精神上的障碍。
与有无合并症有关:
如合并褥疮,肺部感染,尿路感染,糖 尿病,冠心病,心律不齐,心力衰竭等, 易有脑梗塞后遗症。
与梗塞的次数和数量有关
首次发作,预后较好。但一次大面积梗 塞,预后较差。发生两次以上的梗塞, 特别是两侧脑血管均受累预后较差。梗 塞灶越多,预后越差。梗塞灶单一者, 预后较好。
如果影响到由脑神经控制的运动神经系统,就会出现 偏瘫、肢体障碍等相应的后遗症;
如果影响到脑神经控制的语言中枢神经,就会导致语 言障碍甚至失语等相应神经系统症状。
临床症状
主要有偏瘫(半身不遂)、半侧肢体障碍、 肢体麻木、偏盲、失语。或者交叉性瘫痪、交 叉性感觉障碍、外眼肌麻痹、眼球震颤、构语 困难、语言障碍、记忆力下降、口眼歪斜、吞 咽困难、呛食呛水、共济失调、头晕头痛等。
脑梗塞后遗症
内科
高军兆
基本概述
脑梗塞后遗症是指在脑梗塞发病一年 后,如果还存在半身不遂或者语言障碍 或口眼歪斜等症状,就叫做脑梗塞后遗 症,该时期也叫做脑梗塞后遗症期,与 恢复期相比,恢复速度及程度较慢。
病理病因
根本原因在于脑血管内部出现血粘度高、血脂高、血 压高、血糖高、血小板聚集等血液病变,和动脉粥样 硬化斑块形成等血管病变,由两种病变共同作用结果 形成的栓堵塞脑动脉所致,导致脑局部的血流中断 和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
脑梗塞后遗症的病因
1、与阻塞的血管大小有关: 如阻塞的是小血管,脑缺血范围小,侧 支循环易形成,恢复较快,预后较好。 如阻塞的血管大,脑缺血范围大,脑组 织受损严重,临床症状恢复慢,预后较 差。
2、与发病速度有关:
缓慢逐渐发病者,较易形成侧支循环, 脑缺血可逐渐代偿,预后较好。急性起 病者,未能建立侧支循环,预后较差。
显像类放射性药物 非显像类放射性药物
四,治疗用放射性药物及要求
• 概念:能够高度选择性浓集在病变组织产生局部电 离辐射生物效应,从而抑制或破坏病变组织发挥治 疗作用的一类体内放射性药物。
• 衰变方式 :-衰变、电子俘获(释放俄歇电子); • 射线能量:最大能量在1MeV以上比较理想 ; • 有效半衰期:数小时或数天; • 靶/非靶比值:靶/非靶比值越高越好。
子 强 度
检 验
试 验
试 验
4. 生 物 活 性 检 验
放射性药物管理
1、放射性药品生产、经营的管理 2、放射性药品使用的管理
一级许可证:使用市售体外放免试剂盒及直接使用的放射 性药品;
二级许可证:除可使用一级许可证药物外,还可使用核素 和核素发生器及配套药盒自行制备放射性药品;
三级许可证:除可使用二级许可证药物外,还可自行研制 放射性药品;
放射性药物.(1)
§1.基 本 概 念
放射性药物:指用于诊断和治疗的放射性核素及 其标记化合物。大多数放射性药物是由放射性核 素和被标记部分两部分组成,被标记部分可以是 化合物、抗生素、血液成分、生物制品等。
一.分 类
放射性药物(按用途) 体内放射性药物 体外放射性药物 治疗用放射性药物 诊断用放射性药物
五、放射性药物的摄取机制
1、功能性吸收与排泄; 2、参与代谢; 3、离子交换; 4、简单的弥散和分布; 5、细胞吞噬和胞饮作用; 6、毛细血管阻断; 7、特异性结合。
六、放射性药物的使用原则
1. 正当性判断 2. 最优化分析 3. 在保证显像或治疗效果的前提下使用的放射
性剂量必须尽量小。 4.儿童与妊娠期妇女尽量不用放射检查手段。
2.多肽类放 射性药物
②.血栓显像剂
③.炎症/感染 灶显像剂
§3 放射性药物的质量检验和管理
质 量 检 验












1. 物 理 性 状
2. 放 射 性 核 素 纯 度
3. 放 射 性 比 活 度
1. 放 射 化 学 纯 度
2. 化 学
3.
PH 和
1. 无
2. 热
3. 毒






§2.放射性药物的制备
制备过程
生产放射性核素 放射性核素与配体的结合
合成配体
一、放射性核素的生产来源
加速器生产
贫中子核素,无载体, 价格高, 如11C、13N、 15O、18F。
反应堆生产
富中子核素,有载体, 价格低 99Mo、125I、 131I、32P、 3H、153Sm
放射性核素发生器
99mTc,113mIn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