膨化豆粕
汽 豆粕干燥冷却
脱除溶剂豆粕经100℃--125℃热风干燥,常温风冷却,降低豆粕 水分至13%以下进入豆粕筛。
大 块 豆
豆粕筛选
小颗粒豆粕
豆粕筛选后,避免了全部粉碎导致的豆粕粉末度增加。大块豆 粕进入粉碎机粉碎,小颗粒豆粕与豆粕筛下物(小颗粒)混合 后进入包装。
粕
豆粕粉碎
豆粕包装
豆粕经质检部门检验合格后入库销售。
膨化料经冷却干燥进入浸出器,在浸出器内经6#溶剂萃取,残 油降低至1%以下。
溶
剂
浸出
混合油去蒸发
油脂被提取后的含溶剂胚片进入蒸脱机,通过间接蒸汽加热至 温度90℃以上,再经直接蒸汽喷入未熟豆粕中,进一步加热至
105℃,豆粕中的溶剂得到蒸发,使残留溶剂降低到700ppm以
蒸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蒸脱
热风/冷风
下;抗营养因子进一步被钝化,脲酶活性降到0.3以下,蛋白溶 解度达到75%以上。
一次脱皮与二次脱皮工艺对比 --- 一次脱皮工艺
大豆 计量 清选
杂质
大豆经计量后进入清理车间,采用国内处理量大、 除杂效果在95%以上的SFJM型平面回转分级筛清理 去除杂质,杂质按国家规定进行焚烧。
清选后的杂质进入调质塔经加热调节水分和温度, 利用豆皮和豆仁吸水和蒸发水分速度不同,从而 促使皮仁分离,为后道脱皮工序提供合适的大豆。
杂质
豆皮 豆皮粉碎 豆皮包装 回加入豆粕
片状豆粕生产工艺
压胚
脱皮后豆仁进入压胚工序,经液压压胚机挤压为 薄片,有利于油脂的萃取提油。
溶
胚片调质
胚片经调质到合适水分、温度,进入浸出器,新
剂
鲜6#溶剂由上至下喷淋入胚片,浓度低的混合油
浸出
混合油去蒸发
进一步循环,经过多次循环,胚片中的油脂溶解 进入6#溶剂,粕中残油降至1%以下。
微生物影响
由于膨化机的高温、高压、高剪切力的作用,使有害微生物基本上 全部被杀死,使饲料储存更安全。
淀粉影响 膨化使部分淀粉发生糊化,有利于提高消化率。
淀粉得不到糊化
香味
由于蛋白质发生的美拉德反应,香味更香7。
膨化豆粕与片状豆粕对比
片状豆粕
膨化豆粕
8
Thank You
9
蒸 汽
蒸脱
热风/冷风
豆粕干燥冷却
豆粕包装
油脂被提取后的含溶剂胚片进入蒸脱机,通过间 接蒸汽加热至温度90℃以上,再经直接蒸汽喷入 未熟粕中,进一步加热至105℃,粕中的溶剂得到 蒸发,使残留溶剂降低到700ppm以下;大豆中的 抗营养因子也被钝化,脲酶活性降到0.3以下,蛋 白溶解度达到75%以上。
脱除溶剂豆粕经100℃--125℃热风干燥,常温风冷 却,水分降低至13%以下进行包装。
豆粕入库
豆粕经质检部门检验合格后入库销售。
3
膨化豆粕生产工艺
压胚
直
接
膨化
蒸
汽
冷却干燥
脱皮后豆仁进入压胚工序,经液压压胚机挤压为薄片,有利于 油脂的萃取提油。
胚片进入膨化机,经膨化后,料温升至105—115℃,同时由于直 接蒸汽作用,大豆中的抗营养因子得到钝化。
调质 一次破碎 一次风选
豆皮粉碎
调质后的大豆经一次破碎机破碎为2-8瓣,使皮仁 破碎而分开。
破碎大豆和豆皮同时进入一次风选器,利用比重 不同,豆皮被风吸出,经刹克龙收集后进入豆皮 筛,进一步筛选出豆仁,豆皮进入粉碎机。
压胚 豆皮包装
回加入豆粕
1
粉碎豆皮一部分回加入豆粕,保持豆粕蛋
白稳定,多余豆皮经包装后入库。豆仁进 入压胚工序。
抗营养因子 钝化更彻底,在浸出之前已经得到钝化
只在蒸脱机内得到钝化
纤维素
由于膨化机的高温、高压、高剪切力的作用,使粗纤维分子间化学 键裂解,使部分不溶性纤维变为可溶性纤维,有助于消化。
纤维得不到破坏,含量较高
蛋白溶解度 蛋白溶解度在75%以上,与片状豆粕基本一致
蛋白溶解度在75%以上
蛋白消化率 蛋白酶抑制剂和植物血球凝集素得到钝化,提高蛋白消化率。 得不到有效钝化
一次脱皮与二次脱皮工艺对比 --- 二次脱皮工艺
经过一次风选后的豆仁,在此进入二次破碎 机,破碎为4-6瓣,进一步使皮仁分离。
二次破碎后进入二次风选器,利用相同原理 脱除豆皮。
粉碎豆皮一部分回加入豆粕,保持豆粕蛋白 稳定,多余豆皮经包装后入库。豆仁进入压 胚工序。
大豆 清选 调质 一次破碎 一次风选 二次破碎 二次风选 2 压胚
4
胚片膨化后
胚片膨化后
胚片
5
膨化有关设备
膨化机
膨化豆粕筛
膨化料干燥冷却机
膨化豆粕粉碎机
6
膨化豆粕与片状豆粕对比
膨化豆粕
片状豆粕
结块情况 没有超过直径8mm的块状豆粕
有超过直径20mm的大块
外观一致性 呈小颗粒状,均匀一致,色泽与片状豆粕基本一致
呈片状,大小片状不一致
粉末度
粉末度较小
控制不好时,粉末度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