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投资体制
16
3.3 我国的投资体制改革
3.3.1 投资体制改革的历史回顾与现状分析
第三次高潮: 以1992年初邓小平南方谈话作为标志。南方谈话后,我国
经济体制市场化改革的步伐明显加快。党的十四大正式提出建立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和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目标。中国国有企业改革不 再限于经营权调整,而是深入到产权制度层面,它的主流是以股份制改革 为主要内容的现代公司制度建设。在这样的改革背景下,, 投资体制以市场 为取向的指导思想变得更加明确。这一时期投资体制改革的特点是:进一 步确立了市场化改革的方向,明确提出了“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发挥市场在 资源配置上的基础性作用”的改革目标,开始系统设计改革方案,配套出 台改革措施。 效果:是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投融资 体制的形成时期。这一时期,新旧体制交替,各种矛盾交错,特别是一些 深层次的问题也反映出来。投融资领域存在的一些问题充分暴露出原有投 资体制的缺陷,同时也为进一步改革明确了近期目标和对象。
19
投资主体:私人为主,政府为辅。
美国政府通过直接投资、贷款、补助、税收减免以及其他行政 和法律手段,引导和调控私人投资,弥补私人投资不足。美国 政府投资决策中,重视公众参与和专业咨询公司的评审作用, 同时政府投资受到严密的法规约束。 由于长期奉行政府大规模干预的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英国经 济在上世纪70年代步入停滞。撒切尔夫人出任首相后,大力推 进经济改革,特别是投资体制改革,使英国成为新公共管理改 革的发祥地。
第3章 投资体制
1
学习目标
掌握投资体制概念和中西方投资体制的差异 了解我国转轨中的投资体制运行机理 了解我国投资体制演进的历程 认识我国投资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和改革措施
2
内容纲要
投资体制概述
√
3.1 3.2
中外投资体制比较研究 3.3 我国的投资体制改革
3
3.1 投资体制概述
6
3.1 投资体制概述
3.1.3 投资体制与经济体制的关系
借鉴经济体制模式的划分方法对投资体制进行划分:
(1)从所有制结构看:投资体制可以划分为以私有制为主体的投 资体制模式和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投资体制模式。
(2)从经济决策结构和经济管理组织结构看:投资体制可以划分 为集权投资体制模式和分权投资体制模式。
17
3.3 我国的投资体制改革
3.3.1 投资体制改革的历史回顾与现状分析
第四次高潮:以2004年7月,《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以下简
称《决定》)正式颁布作为标志。这个改革方案明确了投资体制改革的指导 思想、总体目标和主要措施。
效果:这一时期投资体制改革是在前三次改革基础上的又一次重大制度革 新,明确了企业投资主体的地位、政府管理职能的转变以及市场配置资源 的基础作用。
9
内容纲要
投资体制概述
3.1
√
中外投资体制比较研究 3.3 我国的投资体制改革
3.2
10
3.2 中外投资体制比较研究
3.2.1 市场经济国家的投资体制
一、市场经济国家的投资体制运行机理分析(page 29)
1. 投资制度安排以市场投资决定机制为主、政府调控为辅。 2. 在为投资体系服务的融资制度中,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体系高度 发达。 3. 收益风险特征完全内化于投资者本身。 4. 投资主体结构具有以私人投资为主的特征。
全交给企业自主掌握。投资品由市场提供,企业资金来源由自有资金和 银行贷款来解决。----前南斯拉夫
3. 综合型投资体制模式: 划分国家和企业的投资范围,中央政府负责
关系整个国民经济产业结构和社会消费结构的项目投资,地方政府负责 关系地方产业、经济结构的新建项目的决策,企业再生产方面的一切决 策权全部由企业自主行使,形成了中央、地方、企业三个层次的投资主 体;投资调控主要通过税收杠杆、信贷杠杆以及发布投资信息引导三种 方式来实行。 ----我国改革中期
11
3.2 中外投资体制比较研究
3.2.1 市场经济国家的投资体制
二、市场经济国家投资运行中的宏观经济管理(page 30) 1. 调控方式的间接化。市场经济国家对投资的宏观管理基本上采取了 以间接调控为主,直接调控与间接调控相结合的方式,这是由市场 经济国家中政府与市场比较清晰的投资边界所决定的。 2. 政策措施的多元化。美国政府刺激需求引导投资的主要政策手段是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干预目的以短期调节为主。法国政府对投融 资的宏观调控除了采用财政和货币政策以外,指导计划也发挥重要 的作用。日本和韩国在利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同时,注重利用 产业政策、技术政策加强对投资的宏观调控。 3. 调控政策安排的系统化。发达国家政府对各项投资调控政策互相补 充,相互协调,共同组成一个比较完整的宏观调控政策体系,作用 于各个市场投资主体,从而实现宏观调控目标。
18
思考题
思考题
1. 什么是投资体制?什么是经济体制?两者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2. 什么是有中国特色的投资体制?在实现投资体制改革目标中, 政府职能应如何转变? 3. 我国投资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4. 西方国家市场经济条件下投资体制有哪些特点?哪些特点可供 我们借鉴? 5. 英国著名经济学家罗宾逊夫人说:“马克思是在设法了解这个 制度(资本主义制度)以加速它的倾覆。马歇尔设法把它说得 可爱,使它能为人们接受。凯恩斯是在力求找出这一制度的毛 病所在,以使它不致毁灭自己。”(罗宾逊:《马克思、马歇 尔和凯恩斯》,14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63。)我们在比 较中外投资体制(理论)时应该采取什么态度?
4. 为投资体制服务的融资制度的安排仍具有政府控制的特征。
5. 投资主体结构和投资主体行为存在较大的变异。
13
3.2 中外投资体制比较研究
3.2.2 我国当前处于转轨期的投资体制
二、中国投资运行中的宏观经济管理(page 32)
1
• 调控方式的行政性 (政府直接主导) • 调控范围的单一性(国有投资、国企) • 政策安排的孤立性(缺乏系统、配套)
12
3.2 中外投资体制比较研究
3.2.2 我国处于经济转轨期的投资体制
一、转轨期中国投资体制运行机理分析(page 31) 1. 投资制度安排具有混合型特征:市场型、非市场型与行政型投 资制度的混合。 2. 投资激励约束机制不完全对称。从投资的激励和约束对称性角 度分析,我国投资体制改革的最大问题是各投资主体仅有投资 的激励,改革仍没有完全解决投资的约束问题,即投资的权利 和责任不对称问题。 3. 收益风险具有非完全市场化特征。
3.1.1 投资体制
投资体制:在我国一般是固定资产投资活动运行机制和管理制度的 总称。主要包括投资主体的确立及其行为方式、投资资金的筹措途 径、投资的使用方式、投资利益的划分、投资管理权限的划分、项 目决策程序以及宏观调控方式和机构设置等。投资体制是我国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投资体制内涵分析,投资体制包括投资管理体制和投资运行 机制。
第五次高潮:以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后,中共中央公布《关于全面深
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作为标志。《决定》进一步强化“市场将在 资源配置中起到决定性作用”的这一重大理论基础和制度突破。
效果:这是我国投资体制在新历史时期的又一次重大革新,是我国投资体 制在前四次改革尝试的基础上的再次完善和提升。
投资管理体制是指国家组织、引导和调控投资经济活动所采取 的基本制度和主要方式、方法;
投资运行机制则主要是指投资主体筹集资金和资金的投放使用 方式和方法。
4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3.1 投资体制概述
3.1.2 投资体制的组成(page 26)
从系统论看:投资体制主要由投资决策系统、投资调控系统、 投资动力系统、投资信息系统四大子系统组成。 从管理组织的情况看:投资体制主要由三要素组成:投资主体 的决策层次与结构、投资运行机制、投资领域内各经济实体之 间的关系。 从管理职能看:投资体制的组成主要包括投资计划管理体制、 投资资金管理体制和投资的经营管理体制。
8
3.1 投资体制概述
3.1.3 投资体制与经济体制的关系
二、社会主义国家的投资体制 1. 高度集权型投资模式: 企业投资全部纳入国家统一计划,以行政投
资方式为主,国家是唯一的投资主体,投资领域各单位和经济实体之间 的联系非商品化。----前苏联、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以前
2. 分散型投资体制模式: 国家彻底放弃一切投资决策权,投资决策完
2
3 4
• 政策效应的刚性(行政化、范围单一)
14
内容纲要
投资体制概述
3.1 3.2
√
中外投资体制比较研究 3.3 我国的投资体制改革
15
3.3 我国的投资体制改革
3.3.1 投资体制改革的历史回顾与现状分析
从1979年至今,我国投资体制改革出现了五次高潮: 第一次高潮:以1984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改革建筑业和基本建设管理体
从管理对象看:投资体制的组成主要包括:投资项目管理体制 、设计体制、施工体制等。
5
3.1 投资体制概述
3.1.3 投资体制与经济体制的关系
经济体制: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制度下,生 产关系的具体形式、国民经济的运行方式以及 组织、管理和调节国民经济的制度、方式方法 的总称。
经济体制的主要内容包括:所有制结构、经济 决策结构、经济调节结构、激励机制、经济管 理组织结构等。 投资体制是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体 制决定投资体制。
制的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作为标志。这一阶段的重点主要集中在对项 目建设实施阶段的管理体制进行全面改革。 效果: 侧重于基层和局部性,制度的变革,涉及增强市场机制功能的内 容很少,基本上没有触及传统投资体制的根本性、实质性的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