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处方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项目五 应用总论
任务三 针灸处方
一、选穴原则 二、配穴方法
➢
一、选穴原则
• 近部取穴 • 远部取穴 • 随证取穴
➢
一、选穴原则
(一)近部取穴
• 近部取穴是在病证所在部位或邻近部位选取穴位,是腧穴的 近治作用的体现。 • 腧穴具有近治作用,均可治疗所在部位局部及邻近组织、器 官的病证。 • 近部取穴临床应用非常广泛,多用于治疗体表部位明显和较 局限的症状。如鼻病取迎香,胃痛取中脘、梁门等。
➢
二、配穴方法
(二)部位配穴法 部位配穴法是按腧穴分布的部位进行穴位配伍的方法。 1. 上下配穴法 2. 前后配穴法 3. 左右配穴法
➢
二、配穴方法
(二)部位配穴法 1.上下配穴法:将腰部以上或上肢的腧穴和腰部以下或下 肢的腧穴配合应用的方法。 如胃脘痛可上取内关、下取足三里。 八脉交会穴的配对应用也属本配穴法。
➢
一、选穴原则
(二)远部取穴
• 远部取穴是在病变部位所属和相关的经络上、距病位较远的 部位选取穴位,是腧穴的远治作用的体现。 • 腧穴具有远治作用,均能治疗本经循行所过处的远隔部位的 脏腑、组织器官病证,即“经络所过,主治所及”;
还能治相表里经脉的疾病。如:咳嗽、咯血等肺系病证, 可选取手太阴肺经的尺泽、鱼际;面部疾病取合谷等。
2. 表里经配穴法:是以脏腑、经脉的阴阳表里配合关系为依据的配 穴方法。当某一脏腑经脉发生疾病时,取该经和其相表里的经脉腧穴 配合成方。如风热袭肺导致的感冒咳嗽,可选肺经的尺泽和大肠经的 曲池、合谷。另外,原络配穴法是表里经配穴法中的特殊实例。
3. 同名经配穴法:是将手足同名经的腧穴相互配合的方法,是基于 同名经“同气相通”的理论。如阳明头痛取手阳明的合谷配足阳明的 内庭。
➢
二、配穴方法
(二)部位配穴法 3. 左右配穴法:将人体左右两侧的腧穴配合应用的方法,是 基于人体十二经脉左右对称分布和部分经脉左右交叉的特点。 • 常选择左右同一腧穴配合运用,是为了加强腧穴的协同作用。 如胃痛可取双侧足三里、梁丘。 • 也可取双侧的不同腧穴,或左病右取,右病左取,如左侧面 瘫可选同侧的太阳、颊车、地仓和对侧的合谷。
➢
二、配穴方法
• 配穴方法是以选穴原则为指导,根据疾病的辨证,选取主 治相同或相近,或具有协同作用的腧穴加以配伍应用的方法。 • 可归纳为两大类,即经脉配穴法、部位配穴法。
➢
二、配穴方法
(一)经脉配穴法 经脉配穴法是以经脉或经脉相互联系而进行穴位配伍的方法。
1. 本经配穴法:某一脏腑、经脉发生病变时,可选取该经腧穴组成 处方。如肺病咳嗽,可取局部腧穴肺募中府,同时远取本经之尺泽、 太渊。
➢
二、配穴方法
(二)部位配穴法 2. 前后配穴法:前指胸腹,后指腰背,前后配穴法是指 将人体前部和后部的腧穴配合应用的方法。 • 前为阴,后为阳,故亦称腹背阴阳配穴法。 • 在《灵枢·官针》中称"偶刺"。 • 常用于治疗脏腑疾病,如胃脘痛,前取中脘、建里,后 配胃俞、胃仓。 • 临床上常见的俞募配穴法就属于本配穴法。
➢
一、选穴原则
(三)随证取穴 • 随证取穴是根据疾病的病因病机和临床表现的辨证而选 取穴位,也称对证取穴,或称辨证取穴。如高热可选取大 椎、陶道,治昏迷可选取素醪、水沟等。 • 有些腧穴对某一方面的病证有特殊的治疗效果,在治疗 中经常选用,如气病的胸闷、气促取膻中。 •根据其病因病机而选取穴位也是治病求本原则的体现;如 牙痛根据病因病机可分为风火牙痛、胃火牙痛和肾虚牙痛, 风火牙痛选风池、外关,胃火牙痛选内庭、二间,肾虚牙 痛选太溪、行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