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章_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目标

第三章_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目标


LOGO
Click to edit Master text styles
二、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分类结构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分类目标可以有以下三 个方面: (一)科学知识教育目标:是人类在了解 自然科学时,希望获得的有关事实的信息 和理论的信息。依据反映层次的系统性, 知识可以分为经验知识和理论知识。包括 通过科学教育使学前儿童获取周围世界广 泛的科学经验,或在感性经验的基础上形 成初级的概念等两个层次。

LOGO
Click to edit Master text styles
(三)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单元目标:是指 一个单元的教育目标。在科学教育中,这 种“单元”一般有两种。 第一种是“时间 单元”,是指在一段时间内,所要达到的 科学教育目标。另一种是“主题活动单 元”,是在一组有关联的科学教育活动全 部结束后所要达到的目标。
教师需要怎么做?
儿童的初级科学概念的特点 教师需要怎么做? 儿童的初级科学概念是表象 教师不能过高地要求儿童, 水平的概念,而不是抽象水 更不能片面追求让儿童讲出 平的概念。 概念的名称 初级科学概念的形成过程, 教师要帮助儿童整理和归纳 本质上是儿童的思维过程。 相关的科学经验,提供丰富 的可供概括的材料,引导儿 童寻找共同点从而逐步上升 到概念化的认识。

LOGO
Click to edit Master text styles
2、初级科学概念 初级科学概念:指的是儿童在感知和经验的表 象的基础上,对同类事物的外在的、明显的共 同特征的概括,是一种概括化的表象,它既区 别于具体的经验,也区别于真正的抽象概念。

科ick to edit Master text styles
1、科学经验
定义:是指学前儿童在科学探索的过程中, 通过他们亲自操作,以自身的感觉器官直 接接触周围世界所获取的具体事实和第一 手经验,包括儿童对事物形状特征的认识、 对科学现象的理解等。

LOGO
Click to edit Master text styles
(二)科学方法和技能方面的教育目标 科学方法的实质在于探究问题。掌握科学 方法的核心是获得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 即知道如何探究和解决问题。

LOGO
(三)科学知识方面的教育目标 1.获取广泛的科学经验; 2.在感性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初级科学概念。 为什么幼儿园阶段不直接提“知识目标”?

LOGO
Click to edit Master text styles
科学知识方面的教育目标
引导儿童获取周围物质世界的广泛的科学、技术经 验。并在经验的基础上,建立表象水平的初级科学 概念。
LOGO
Click to edit Master text styles
科学经验对于儿童学科学的意义
科学经验是建构科学概念的基础,儿童对任何事物 的抽象认识都建立在对具体事务的概括的基础之上。 科学经验为儿童提供了丰富的直接经验和可供概括 的感性材料。 经验性的科学知识作为学前儿童科学知识的重要意 义还在于适合于儿童的思维发展水平和思维特点— —直觉性、具体性、形象性等。

LOGO
Click to edit Master text styles
幼儿科学教育目标的重要性
1.目标是教师实施科学教育的方向 (1)根据预定目标制定教学计划 (2)围绕目标营造环境气氛 (3)依据目标选择恰当的内容 (4)根据目标设计教学方法

一、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层级结构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层次结构,也可以称 之为纵向结构。一般可以分为四个层次, 即: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总目标、年龄阶段 目标、单元目标和活动目标。

LOGO
Click to edit Master text styles
(一)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总目标:也可以 称为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领域目标,是学 前阶段科学教育总的任务要求,它原则性 地指出在学前阶段进行科学教育的范围和 方向,是科学教育所期望的最终结果,具 有较强的特殊性和相对的独立性。 总目标的一般特征是极具概括性、抽 象性,需要在整个学前教育阶段中,通过 一系列的科学教育活动的过程来实现。

LOGO
Click to edit Master text styles
三大方面的目标
科学知识 教育方面
引导儿童获取周围物质世界的广泛的科学、技术经 验。并在经验的基础上,建立表象水平的初级科学 概念。
帮助儿童学习探索周围世界和学习科学技术的方法 科学能力、 方法教育 和技能(观察、分类、测量、思考、实验、表达和 交流信息),以及操作、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能, 方面 发展儿童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创造力、动手操作 能力和初步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激发和发展儿童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探索周围世 科学情感、 界、学习科学技术的兴趣,培养儿童热爱大自然、 态度教育 关心保护自然和环境的积极情感、态度和行为,培 方面 养独立性、主动性、创造性、自信心、自制力、责 任感和合作性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LOGO
Click to edit Master text styles
学前儿童获得的概念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概 念,只能是“初级科学概念”。
获得途径&概括水平

LOGO
Click to edit Master text styles
初级科学概念对于儿童的意义
能帮助儿童讲具体、丰富但零散、孤立的 科学经验转化为概念化的认识结构,便于 儿童记忆旧知识、同化新知识,同时也便 于儿童认识事物和事物之间的联系,为将 来学习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概念、科学定律 和原理打下基础。

LOGO
Click to edit Master text styles

LOGO
Click to edit Master text styles
经验与概念的比较 内涵上: 科学经验是和具体的事物、现象联系在一起的; 科学概念则是对事物的本质的、抽象的认识, 是对具体事物的概括。 具体来说,如水——液体,瓶子——容器。


LOGO
Click to edit Master text styles
(四)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目标,一般 是指一次具体的科学教育活动所要达到的 目标。 活动目标的制定,必须根据科学教育 总目标、年龄阶段目标或单元目标的内容, 并且结合具体活动内容的特点,以及不同 年龄儿童的特点进行制定。 科学教育活动目标是微观的、具体的、 可操作的目标。
LOGO
第三章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

LOGO
Click to edit Master text styles
提问:什么是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
【概念】教师在进行科学教育活动之前,在头脑 中预先存在着的科学教育活动过程结束时要取 得的效果,是对科学教育效果的期望和要求。

LOGO
Click to edit Master text styles
第二节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内容 一、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总目标
我国教育部于2001年7月颁布了《幼儿园 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 要》)中,提出了“科学”、“社会”、 “语言”、“健康”、“艺术”等五大领 域,并提出了相应的领域目标。归类为三 个方面,即科学情感和态度方面的目标、 科学过程和方法方面的目标和科学知识方 面的目标。

LOGO
Click to edit Master text styles
《纲要》科学领域的目标: 1.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 欲; 2.能运用各种感觉,动手动脑,探究问题; 3.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4.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 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5.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 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LOGO
Click to edit Master text styles
(二)科学能力、方法教育目标:是指学 习探索周围世界和学科学的方法,如观察、 分类、测量、思考、表达交流和解决问题 等方法,以及发展观察力、思维能力、创 造力、动手能力和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 科学方法是“人们获得科学认识所采用的 规则和手段系统”,是科学发展的一个重 要的内在因素。

LOGO
Click to edit Master text styles
(一)科学情感和态度方面的目标 1.发展学前儿童的好奇心、兴趣和求知欲 2.培养学前儿童关爱环境的积极情感和态 度 3.培养学前儿童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4.尊重他人,乐于合作、分享与交流
Click to edit Master text styles
1.能够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 (1)观察 (2)分类和测量 (3)思考 (4)操作 2.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 结果

LOGO
Click to edit Master text styles
LOGO
Click to edit Master text styles
2.目标是科学教育评价的标准 首先,评价一个活动是否促进了幼儿发展, 需要评价该活动结束时,是否达到活动之前 设定的目标。 其次,评价一个教师的活动组织是否有效, 需要观察教师是否围绕目标开展活动。


LOGO
Click to edit Master text styles
(二)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年龄阶段目标: 是指根据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总目标确立的、 按学前儿童年龄阶段划分的中、短期发展 目标。 科学教育的总目标是学前儿童在幼儿 园三到四年中在科学领域的总目标。年龄 阶段目标则是小、中、大三个年龄班的一 年性的目标。 科学教育的各年龄阶段目标之间是具 有连续性的。

LOGO
Click to edit Master text styles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