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初四六年级语文第二单元复习学案一、语言积累与应用(4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组是()(2分)A.奢.(shē)望牢骚.(sāo)蜕.(tuì)化橡皮筋.(jīn)B.咽.(yān)喉叮嘱.(zhǔ)玩耍.(shuǎ)抢劫.(jié)C.烟囱.(cōng)给.(gěi)予菜畦.(qí)犀.(xī)利D.抽泣.(qì)鼎沸.(fèi)猝.(cù)然泯.(mǐn)灭2、下面词语书写有错误的一组是()(2分)A.惆怅魂不守舍鸡毛掸子喃喃自语B玷污获益匪浅心旷神怡绝处逢生C.破绽古朴凝重人迹罕至具体而微D.烦躁付诸东流自出新裁举世无双3、默写填空。

(18)(1)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

(2)王维《竹里馆》中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的句子是,。

(3),。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4)古代歌颂春天的诗句很多,请写出两句描写春天的诗句(2分)(5),弹琴复长啸。

(6)峨眉山月半轮秋,。

(7),何人不起故园情.(8)故园东望路漫漫,。

,凭君传语报平安。

(9),上有黄鹂深树鸣。

(10)有约不来过夜半,。

(11),崔九堂前几度闻。

(12)写一句关于路的格言警句:(13)写一句勤奋好学的名言警句:4、走进名人,了解名著。

(4分)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作者是原名,我们在上学期学过他的一篇文章《》②《鲁滨逊漂流记》是国作家写的一部文学史上不朽的名著,小说通篇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法,刻画了一个的冒险家鲁滨逊的形象,并成为千千万万读者心目中的英雄.5、修改下列病句(6分)①每当我听到《吉祥三宝》这首歌时,心里总是十分感到温馨。

修改:②读书能够丰富和提高我们的知识。

修改:(3)在学习中,我们应注意培养自己观察问题,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修改: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2分)A、这里有良好的水土条件,又有一个团结向上的领导班子,因而人民的生活安居乐业。

B、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单位面貌有了很大的变化,但与先进单位相比,那就黯然失色了。

C、张成不幸被敌人抓获,投入监狱,虽然全身被打得遍体鳞伤,但仍然坚守党的秘密。

D、一些不法商贩在早已过期食品的包装上略微改头换面,又拿出来出售,必须狠狠打击这种不法行为。

8、仿照下面句子续写一个句子使他们一起组成排比句。

(2分)宽容是一种润滑剂,可以消除人与人之间的摩擦;宽容是一束阳光,可以消融彼此间的猜疑积雪。

二、现代文阅读。

(共52分)(一)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1——5题(共15分)题目对一朵花微笑(刘亮程)①我一回头,身后的草全开花了.一大片,好象谁说了一个笑话,把一滩草惹笑了.②我正躺在山坡上想事情.是否我想的事情——一个人脑中的奇怪想法让草觉得好笑,在微风中笑得前仰后合.有的哈哈大笑,有的半掩芳唇,忍俊不禁.靠近我身边的两朵,一朵面朝我,张开薄薄的粉红花瓣,似有吟吟笑声入耳;另一朵则扭头掩面,仍不能遮住笑颜.我禁不住也笑了起来.先是微笑,继而哈哈大笑.③这是我第一次在荒野中,一个人笑出声来.④还有一次,我在麦地南边的一片绿草中睡了一觉.我太喜欢这片绿草了,墨绿墨绿,和周围的枯黄野地形成鲜明对比.⑤我想大概是一个月前,灌溉麦地的人没看好水,或许他把水放进买天后睡觉去了.水漫过田埂,顺这条干沟漫漶而下.枯萎多年的荒草终于等来一次生机.那种绿,是积攒了多少年的,一如我目光中的饥渴.我虽不能像一头牛一样扑过去,猛吃一顿,但我可以在绿草中睡一觉.和我喜爱的东西一起睡,做一个梦,也是满足.⑥一个在枯黄田野上劳忙半世的人,终于等来草木青青的一年.而这一小片的草木会不会等到我出人头地的一天?⑦这些简单地长几片叶子、伸几条枝、开几瓣小花的草木,从没长高长大、没有茂盛过的草木,每年每年,从我少有笑容的脸和无精打采的行走中,看到的是否全是不景气?⑧我活得太严肃,呆板的脸似乎对生存已经麻木,忘了对一朵话微笑,为一片新叶欢欣和激动.这不容易开一次的花朵,难得长出的一片叶子,在荒野中,我的微笑可能是对一个卑小生命的欢迎和鼓励,就像青青芳草让我看到一生中那些还未到来的美好前景. ⑨以后我觉得,我成了荒野中的一个.真正进入一片荒野其实不容易,荒野旷敞着,这个巨大的门让你努力进入时不经意已经走出来,成为外面人.它的细部永远对你紧闭着.⑩走进一株草、一滴水、一粒小虫的路可能更远.弄懂一棵草,并不仅限于把草喂到嘴里嚼嚼,尝尝味道.挖一个坑,把自己栽进去,浇点水,直愣愣站上半天,感觉到可能只是腿酸脚麻和腰疼,并不能断定草木长在土里也是这般情景.人没有草木那样深的根,无法知道土深处的事情.人埋在自己的事情里,埋得暗无天日.人把一件件事情干完,干好,人就渐渐出来了.(11)我从草木身上得到的只是一些人的道理,并不是草木的道理.我自以为弄懂了它们,其实我弄懂了自己.我不懂它们.1.第三段中作者“在荒野中,一个人笑出声来”原因是什么?、2.第六七段这两段在文章结构、内容上有什么作用?3.本文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就文中第2段内容加以赏析4.文章最后说,“我从草木身上得到的只是一些人的道理”,请概括作者在文中谈到的“从草木身上得到的人的道理”.(谈处两点即可)5.阅读第②段,仿照文章原句,发挥想象力,补写一句话。

(2分一朵面朝我,张开薄薄的粉红花瓣,似有吟吟笑声入耳;另一朵则扭头掩面,仍不能遮住笑颜. 还有一朵(二)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1——6题(17分)别让委屈再版(陈之藩)记得在小学的时候.每星期有作文课。

国文教师除了在作文卷上有批语外,还把全班的作文排好了名次,当堂唱名发还。

如名次排在后面,显得非常难堪,于是大家对作文都很努力。

我本来就喜欢作文,再加上努力,所以作文发还时,常是名字在前几名之中。

一次作文,题目是“北风”还是“春风”我已记不清了,作完后自己很得意。

当时觉得下星期发还时,我一定是在前几名之中。

没有想到,不仅前几名没有我,甚至中间也没有,而是排在最后一个。

我根本不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下了课,去问国文老师?老师说:“这不像你这个小学生作的,一定是抄自什么杂志上的。

”我惊讶得不得了。

我说:“确实是我作的。

”老师说:“你不可能作这么好。

你是抄的。

你如果说你不是抄的,拿出证明来!”我反抗也无从反抗起,委屈地哭了一场。

小时候的多少事情,现在儿乎都忘了,惟独这次所受的委屈,总是记得清清楚楚。

事情竟然无独有偶,我在大学三年级时,又出现了一次类似的事。

那是考交流电路的课,有一道最低还是最高劝率的问题,教授所讲过的是用微积分求最大或最小的方法。

我在考试时,嫌那个方法麻烦,竟异想天开?用几何作圆,利用切线的关系,找出答案来。

那一次考试,我又是很得意,却没有想列这一题竟然得了零分。

——教授说我不会微积分;而这个几何方法呢,一定是从别处抄来的。

于是我在小学所受的委屈再版了一次。

时光流水似的逝去,我在美国当了教授,又遇到一次类似的事,不过我扮演的不是学生,而是教师的角色。

有一个美国学生提交一篇学期论文。

当作期末考试。

我翻来覆去地看他这篇论文,发现不仅风格清新,而且创新满纸,令人不能相信是一个大学生所作。

我很自然地怀疑他是从什么地方抄来的。

问题就这么极端:如果是抄来的,只有给不及格;如果不是抄来的,那就太好了。

我到图书馆查了两天最新到的期刊,看看有无类似的东西却不得要领。

于是请教一位同事,问他该怎么办。

我这位同事对我提出的问题,倒显得有些惊异。

他说:“如果你不能查出你的学生是抄来的,你就不能说他是抄来的。

你的学生并没有义务去证明他不是抄来的,这是罗马法的精神。

文明与野蛮的分际,就在这么细微的差别上。

我觉得这是常识,你却觉得这是个问题,好奇怪!”我不禁一怔:幸亏同事提醒,否则,那种委屈又会再版。

听了这一番教训后,我倒没什么惭愧的感觉.而是想起中国文化中好多好多莫须有与想当然的故事。

(文章的标题及内容有改动)注:【国文】旧时指中小学的语文课。

【莫须有】原意是“也许有吧”,后用来表示凭空捏造。

1.本文写了三件事。

请任选一件事?用一句话简要概括其内容。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本文围绕中心选取了三个“类似的事”作为材料;三个材料的“类似”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3.第二件事中,“于是我在小学所受的委屈再版了一次。

”这里,“再版”一词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4.第三件事中,当了教授的“我”对学生作业(论文)的处理是很慎重的,这从哪些地方可看出来?(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如何看待学生作业的问题上,国外那位同事的认识是很高的。

他是从什么高度来谈论的。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受到过与“我”做学生时类似的委屈吗?如果受到过,请谈谈你当时的感受和后来的认识;如果没有,请给老师们提一两点有关的建议。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三、文言文阅读。

(共20分)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①于舅家见之.。

之: ②忽啼.求之。

啼: ③未尝.识书具。

尝:④并自为其.名。

其: 2、翻译下列句子(8分)①泯然众人矣。

②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3)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4)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3、你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方仲永天资过人?用原文回答。

(3分)4、方仲永变得“泯然众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