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抗炎保肝药的合理用药

2抗炎保肝药的合理用药


药物性肝损伤
病毒性肝炎 自身免疫性肝炎
抗炎;
抗纤维化; 减轻细胞的损伤坏死; 对治疗和预防呼吸道感染有一定作用。
抗炎类药物

注意事项


口服吸收不完全,不受食物影响;
主要经胆汁排出; 常见副作用有低钾、水钠潴留、浮肿; 严重低钾或高钠血症、充血性心力衰竭和肾功能衰竭者禁用,妊娠 妇女和新生儿慎用;
不良反应& 注意事项
不可与碱性液体、含钙离子的 溶液及高渗溶液(如10%葡萄糖
溶液)配伍。注射剂溶解后,保
存时间不应超过6小时。肠溶片 剂必须整片吞服,不得嚼碎, 建议在两餐之间服用。
抗氧化剂

代表药物:双环醇、水飞蓟素

特点

抗氧化、稳定肝细胞膜; 促进蛋白合成、减少细胞凋亡;
抗氧化剂
双环醇 作用机制 抗氧化、抗线粒体损伤、抗 凋亡 临床应用 治疗慢性肝炎所致的氨基转 移酶升高 不良反应& 注意事项
自身免疫性肝炎

• 单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或与硫唑嘌呤联用
对症治疗
抗炎保肝治疗
研究内容
• 抗炎保肝药物的
合理应用?
检索工具及方法
1、数据库:中文数据库:CNKI、万方、医脉通 外文数据库:PubMed
2、检索途径:高级检索、跨库检索,搜索
3、关键检索词:肝炎,肝损害 4、检索时间:各数据库建库以来至2017年
多烯磷脂酰胆碱、 双环醇、维生素E、熊 类、还原性谷胱甘肽、双环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肝脏炎症及其防治专家共识专家委员会.肝脏炎症及其防治专家共识[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14,34(2):152-162.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2010年修订版)[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 杂志,2010,19(6):483-487.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酒精性肝病诊疗指南(2010年1月修订)[J].中华内科杂志,49(4): 357-360.
用药 疗程 药物 选择
联合用药
保肝药物的应用原则

合理联合


避免加重肝脏负担
一般选择2~3种联用


甘草酸类制剂+抗氧化剂
甘草酸类/还原型谷胱甘肽+细胞膜保护剂 药物 选择 联合 用药
用药疗程
保肝药物的应用原则

长疗程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6~12个月以上;

用药4~12周后复查肝功能,调整用法、剂量及疗程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肝脏炎症及其防治专家共识专家委员会.肝脏炎症及其防治专家共识[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14,34(2):152-162.
保肝药物的应用原则
药物选择
联合用药
用药疗程
保肝药物的应用原则

依据肝炎类型选药


避免同类药物重复给药
选择合适的给药途径


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熟知药物不良反应
PT及PTA 肝炎病毒学指标 肿瘤标志 影像学
包括腹部肝胆脾彩超,了解肝脏有无慢性损伤以及早期筛查肝癌, 必要时行腹部增强CT或MRI,以了解肝脏损伤程度
可用于肝炎患者肝脏纤维化程度评估 是评估患者肝脏损害程度的金标准,包括炎症分级与纤维化分期 两个方面
肝脏瞬时弹性扫描
肝组织活检
研究背景:肝脏炎症的治疗 对因治疗
甘草酸类:类激素作用,可用 降低细胞内疏水胆酸的水平,保护细 于不能耐受肾上腺皮质激素或 胞膜;免疫调节。 (和)硫唑嘌呤或治疗无效者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肝脏炎症及其防治专家共识专家委员会.肝脏炎症及其防治专家共识[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14,34(2):152-162. 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自身免疫性肝病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11,15(8):556-559.
脂肪性肝病
2014肝脏炎症防 治专家共识 推荐药物 甘草酸制剂、还 原型谷胱甘肽、 双环醇、水飞蓟 素及熊去氧胆酸 推荐理由 2010非酒精性脂肪肝 病诊疗指南 多烯磷脂酰胆碱、水 腺苷蛋氨酸、多烯磷脂酰胆 2010酒精性肝病诊疗指南
飞蓟素 、甘草酸制剂、 碱、甘草酸制剂、水飞蓟素 去氧胆酸、腺苷蛋氨 酸、还原型谷胱甘肽 存在争议,无证据推 荐常规使用 缓解症状,防止组织学恶化; 抗氧化、抗炎、保护肝细胞 膜及细胞器等作用 醇
片、双虎清肝颗粒…
抗炎保肝药物的合理应用

不同肝病的保肝药物选择

保肝药物的应用原则
不同肝病的保肝药物选择
病毒性肝炎
自身免疫性 肝病
药物性肝病
非酒精性脂 肪性肝病
酒精性肝病
病毒性肝炎

抗病毒+抗炎保肝治疗是作为病毒性肝炎治疗的重要选择;

抑制病毒复制、减轻肝脏炎症反应,提高疗效。
2014肝脏炎症防治专家共识
第一代 • 甘草甜素
第二代 • 复方甘草 酸苷(β 体)
第三代 • 甘草酸二 铵(α体 为主的α、
第四代 • 异甘草酸 镁(纯α 制剂)
β混合体)
抗炎类药物

作用机制


有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无明显皮质激素样副作用;
退黄和解毒; 抗病毒及杀伤异常细胞; 增强单核——巨噬细胞的功能; 抗过敏;
相关学习汇报
临床常用抗炎保肝药物的分类及作用机制


抗炎保肝药物的合理应用
抗炎保肝药物:具有改善肝功能、促进肝细胞再生和 增强肝脏解毒功能等作用的一类药物
1
2 3
• 抗炎类药物 • 肝细胞膜修复保护剂 • 解毒保肝药
4
5 6
• 利胆保肝药
• 抗氧化剂 • 其他(促能量代谢药、生物制剂、中药制剂)
抗炎保肝药物的合理应用
学生:马 迪
老师:李燕菊
研究背景及内容
相关学习汇报
结论
研究背景:前言
肝脏在机体生命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生物合成、生 物转化及解毒等作用,不仅参与蛋白质,脂类及糖类等物质 的代谢也参与酒精及毒物等的体内代谢过程。同时肝脏也是 各种致病因子或疾病常侵袭的器官。如异常代谢药物,微生 物等,均可造成肝脏损伤。 已证实多数肝损伤常伴有炎症反应,肝纤维化、肝硬化及癌 变是最常见肝病进展形式及转归
慢性乙型及丙型肝 炎 药物性(中毒性)
• 达到抗病毒用药指征的患者,应按照指南 对患者进行抗病毒治疗(主要为干扰素类、
核苷类似物)
• 立即停用可疑药物(毒物)
肝炎
酒精性肝病 非酒精性肝病
• 戒酒、营养支持治疗等 • 改善生活方式,调整饮食及加强运动等基 础治疗 • 对有免疫抑制指征的患者进行免疫抑制治
指南推荐意见
推荐意见9:对于各类急慢性肝脏炎症, 血清ALT水平显著升高或肝组织学有明显炎 症坏死者,在及时进行病因治疗的同时, 应给予适当的抗炎保肝治疗(Ⅰ)。 推荐意见10:对于慢性HBV感染者, 当首次出现血清ALT轻度升高时,为了准 确判断其是否进入免疫清除期及进行抗病 毒治疗,不建议过早进行抗炎保肝治疗, 而应监测1~3个月(Ⅲ)。
解毒保肝药
特别警示 使用本药可能出现过 敏性休克,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还原型谷胱甘肽 硫普罗宁
葡醛内酯
作用机制
内源性、促能量 修复改善肝功能、促进肝细胞再 形成无毒的葡萄
代谢、减毒 生、清除自由基、重金属和药物 糖醛酸结合物, 解毒 随尿排出体外
临床应用
酒精性、药物性、脂肪肝、酒精肝、药物性肝损伤、急慢性肝炎、药
研究背景:肝脏炎症常见类型
病毒性肝炎
自身免疫性 肝病
药物性肝病
非酒精性脂 肪性肝病
酒精性肝病
研究背景:肝脏炎症辅助检查
肝脏炎症辅助检查项目
肝功能
ALT、AST、胆红素、GGT、白蛋白、球蛋白、胆碱酯酶、 ALP等
PT凝血酶原时间是反映肝脏凝血因子合成功能的重要指标,近 期内PTA凝血酶原活动度进行性降至40%以下为肝衰竭的重要诊 断标准之一,小于20%者提示预后不良 了解有无肝炎病毒感染 标志 如甲胎蛋白等,以早期发现肝癌
药物性肝病
2014肝脏炎症防治专家共识 推荐药物 2007急性药物性肝损伤诊疗建议
甘草酸类、还原性谷胱甘肽、双 还原型谷胱甘肽、腺苷蛋氨酸、 环醇 甘草酸类、多烯磷脂酰胆碱
推荐理由
甘草酸类:护肝、抗过敏、抗炎、退黄、抗肝纤维化等作用,可有 效治疗药物性肝损伤(Ⅰ)。 还原性谷胱甘肽:非特异性解毒保肝(Ⅰ)。
推荐药物 甘草酸制剂、水飞蓟素制剂、 多烯磷脂酰胆碱、双环醇 推荐理由
2012慢性乙肝防治专家共识
甘草酸类、水飞蓟素类、双 环醇
不同程度的抗炎、抗氧化、保护肝细胞膜及细胞器等作用, 临床应用可改善肝脏生化学指标; 临床研究的支持。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肝脏炎症及其防治专家共识专家委员会.肝脏炎症及其防治专家共识[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14,34(2):152-162. 慢性乙型肝炎联合治疗专家委员会.慢性乙型肝炎联合治疗专家共识[J].中国肝脏病杂志,2012,4(1):39-46.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肝脏炎症及其防治专家共识专家委员会.肝脏炎症及其防治专家共识[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14,34(2):152-162.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肝胆疾病协作组.急性药物性肝损伤诊疗建议(草案).2007,27(11):765-769.
自身免疫性肝病
2014肝脏炎症防治专家共识 推荐药物 推荐理由 甘草酸类、熊去氧胆酸 2011自身免疫性肝病诊断和治疗指南 熊去氧胆酸
水飞蓟素类 稳定肝细胞膜,提高肝脏解毒能力, 避免肝细胞损伤 急慢性肝炎、中毒性肝损伤、脂肪 肝所致肝功异常 不良反应相对少而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