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大哲学考研必备 中西哲学试题 人大十年真题

人大哲学考研必备 中西哲学试题 人大十年真题

一、古希腊1.从原文出发,柏拉图区分了存在、不存在、既存在又不存在以及知识、无知、意见,试述柏拉图的知识观。

2.请根据《范畴篇》中亚里士多德的谓述原则,阐明第一实体为什么是终极主词和终极主体。

3.试述柏拉图《理想国》中的四线段理论并分析其认识论内涵。

4.试从潜能与现实的关系出发分析亚里士多德的四因理论和资料与形式的实体观。

5.简述苏格拉底的德性论。

6.柏拉图为何提出回忆说?回忆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你如何评价?它和天赋观念有何异同?7.据说“赫拉克利特在某处说,万物流变,无物常驻。

他把存在着的东西比作一条河流,声称人不可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赫拉克利特声称“万物流变,无物常驻”的根据或者前提是什么?如果“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是否存在“同一条河流”?8.请以《巴门尼德篇》为主要文本,试述柏拉图理念论中的“第三人”问题。

9.简述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

10.柏拉图的理念(idea)具有何种含义?这一核心概念在柏拉图的本体论和认识论上的结果是怎样的?11.请写出三篇柏拉图对话录的名称。

12.《毕洛主义概略》及《反杂学》的作者是?13.在《范畴篇》中,亚里士多德根据什么标准认定“个别的具体事物(如苏格拉底)是第一实体”?在《形而上学》第七卷中,亚里士多德为什么又得出“事物的形式才是第一实体”的结论?14.简述亚里士多德的存在—实体论。

15.潜能与现实16.柏拉图的“洞穴比喻”说明了什么?17.原子论、实体、第一哲学、《形而上学》、《会饮》、逻各斯(logos)、巴门尼德的真理之路、人是万物的尺度、能被思维者和能存在者是同一的、《尼各马可伦理学》、逻各斯、形而上学、亚里士多德、德性即知识、四因说【名解】18.苏格拉底的“助产术”或“辩证法”的主要内容是?他的“辩证法”如何推进了柏拉图理念论的产生?19.原著:哲学思考源于好奇、惊叹,哲学的自由性20.原著:四因说21.原著:第一实体与第二实体22.补充:苏格拉底“德性即知识”的思想的主要意义。

柏拉图在可知世界和可感世界之间所做的区别。

简述亚里士多德质料与形式的学说。

二、中世纪1.阿奎那说自己的上帝证明是后天的即执果索因的证明,比较先天本体论证明及后天证明并给出你的评价。

2.简述安瑟尔谟关于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的基本步骤,并说明你赞成或不赞成这一论述的理由。

3.德尔图良的真理标准:唯其荒谬,我才相信4.加洛林朝文化复兴时最著名的学者,中世纪哲学之父是?5.【名解】因信称义、《神学大全》、奥古斯丁、三位一体、上帝存在的道德论证明、教父哲学、宗教改革。

三、近代西欧1.笛卡尔认为“凡是对于自己十分确定,明白无误的才是真理”,你认为这一真理标准同他的心物两面有何关系,并给出你的评价。

2.什么是“休谟问题”?并请简述休谟的因果观。

3.简述斯宾诺莎的知识划分及其真理观。

4.请从社会契约论的角度比较霍布斯、卢梭和洛克的异同。

5.为什么说是笛卡尔奠定了近代哲学的思想基础?6.洛克是如何批判笛卡尔的“天赋观念”的?7.简述并分析笛卡尔的形而上学第一原理“我思故我在”。

8.近代哲学深入探讨了心灵问题,笛卡尔将心灵理解为有限实体是出于何种原则?休谟将心灵理解为一束知觉,原因何在?康德指出,我思必须伴随着我的一切表象,康德的观点能否克服笛卡尔和休谟的理论局限?9.莱布尼茨主张“凡是在理智中的,没有不适先已在感觉中的,但理智本身除外。

”这个观点针对的是什么?莱布尼茨会怎样论证所谓“理智本身除外”?10.试述卢梭的社会契约论。

11.【名解】Cogito, ergo sum.、《社会契约论》、四假象说、单子论、《新工具》、利维坦、真观念、预定的和谐、卢梭、自然状态、决定论、启蒙运动、天赋观念、四假象说、温和的怀疑论、《社会契约论》、莱布尼茨。

12.斯宾诺莎《伦理学》中的实体(substance)的定义是什么?13.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是否是三段论式的推理?(1)如果是,它的推理形式是怎样的?(2)如果不是,它是怎样的一种论证方式?(3)黑格尔在何种意义上说“近代的文化,近代哲学的思维,是从笛卡尔开始的”?14.培根是如何批判“假相”的?15.什么是休谟的因果关系怀疑论?16.比较霍布斯和卢梭的自然状态学说。

17.评洛克的白板说及莱布尼茨对他的批判。

18.笛卡尔提出了怎样的身心二元论?这种二元论在他之后的近代哲学中造成了怎样的形而上学后果和认识论后果。

19.试谈笛卡尔“我思故我在”命题的含义,以及它在笛卡尔形而上学中的地位。

20.(1)笛卡尔在《第一哲学沉思集》中提出了怎样的实体学说?(2)这一思想再斯宾诺莎和莱布尼茨那里得到了怎样的发展?(3)经验论者巴克莱和休谟对这一实体学说又是怎样回应的?21.原著:休谟,第一性的质和第二性的质,观念与质22.笛卡尔在《第一哲学沉思集》中论述过“我思故我在”的思想。

(1)这是意味着他说他只是一个思想的存在物还是他只知道自己是一个思想的存在物?抑或兼而有之?(2)当他不思想的时候他是否存在?试就你的理解加以说明。

(3)你认为“我思故我在”能否如笛卡尔所愿“在科学上建立某种坚定可靠,经久不变的东西?”23.简述莱布尼茨的单子论。

24.试述巴克莱的非物质论的论证思路,并评价其理论的得失。

25.贝克莱是如何把“存在就是感知和被感知”与他关于上帝存在的命题联系起来的?26.巴克莱对于笛卡尔实体学说的回应。

四、德古1.康德的先验幻相是什么?简述其先验理念体系。

2.【原文】黑格尔如何解决思维与存在的问题。

3.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中批判了关于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

请试从这一角度评述安瑟尔谟关于上帝存在的证明。

4.原文:康德,形而上学危机及其科学可能性。

5.原文:黑格尔,哲学的性质,哲学与哲学史的关系。

6.简述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

7.康德说的休谟对自己的启示主要有哪些方面。

8.康德为什么做出现象和物自体的区分?这种区分是把世界区分为两个世界,还是把我们看待事物的方式区分为两种类型,亦或是在区分事物与我们不同的关联方式?试述这一区分在康德哲学中的意义。

9.黑格尔认为,哲学的内容就是现实。

我们对于这种内容的最初意识便叫做经验。

……哲学与经验的一致至少可以看成是考验哲学真理外在的试金石。

哲学的最高目的就在于确认思想与经验的一致,并达到自觉的理性与存在于事物中的理性的和解,亦即达到理性与现实的和解。

《小逻辑》请结合论述,就哲学反思与现实经验之间的关系,给出你自己的观点和相应论述。

10.简述并分析康德的“哥白尼式的革命”。

11.康德认为始终还没有人为“我们之外的物的存在”提出令人信服的证明这件事是哲学和一般人类理性的耻辱。

(这题是和现代搭在一起考的,海德格尔持相反观点,问你怎么看。

)12.黑格尔的《哲学全书》分为哪三大部分?其中第一部分又分为几部分?13.在康德哲学中,物自身在感性、知性和理性层次上各有何种意义;换言之,分别从感性、知性、理性出发,如何理解物自身概念?14.试述康德的认识论。

15.黑格尔对笛卡尔近代哲学开端的评价。

(见前)16.康德对笛卡尔、休谟心灵观念的超越与否。

(见前)17.在康德哲学中,感性、知性和理性这三种能力各司其职,请逐一阐明各自的能力和权限。

18.论说康德“先天综合判断”的含义及其意义。

19.【名解】自由意志、理性的狡计、知性为自然立法、《哲学全书》、《精神现象学》、实体即主体、知识学、二律背反、绝对精神20.什么是康德的“二律背反”?试组出其中一组,简述康德是怎么论证的。

21.在康德哲学中,自由“构成了纯粹的,甚至思辨理性体系的整个建筑的拱顶石”。

试从理论理性和实践理性两个层次说明之。

22.(1)康德为什么要“限制知识而为信仰留地盘”?(2)这会不会限制知识的发展?为什么?(3)康德这一思想再西方哲学史上有何种意义?23.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中,提出“先天综合判断何以可能”的问题。

(1)他为什么提出这一问题?(2)这一问题的主要困难是什么?(3)康德是如何解决从而回答问题的?24.试论康德关于知性为自然立法的思想。

25.原文:黑格尔,真东西是全体,完满本质直观。

实体即主体。

一、先秦1.从《易经》的言行观,探讨《易传》中天道与人道的关系【这题没选,不太确定】2.荀子的认识论、人性论以及社会政治哲学之间的关系。

3.谈谈庄子的鱼之乐“壕梁之辩”中的哲学内涵。

4.结合“穷理尽性以至于命”,简述中国古代哲学的基本精神。

5.[原文]《论语雍也》:子曰:“孟之反不伐,奔而殿,将入门,策其马,曰‘非敢后也,马不进也。

’”//《老子》22章:“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夫惟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1)解释:孟之反,伐,奔,殿。

(2)通过第一段文字,孔子想要张扬一种什么样的精神?结合老子所云“不自伐,故有功”,谈谈你对《论语》这段话的理解。

6.简述老子与庄子的思想差异。

7.简要解释:(1)《周易》:一阴一阳之谓道;(2)《论语学而》:“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8.先秦时代是一个“礼崩乐坏”的时代,为整治社会,各家各派提出了各自不同的方略,试论述先秦时代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关于社会治理的理论。

9.什么是老子的“无为而治”?10.论述儒家与道家的基本人性理论。

11.【名解】绝圣弃智、逍遥游、一阴一阳之谓道、白马非马、三表法、以物观物和以道观物、天行有常、《论语》、兼以易别、中和、王霸并用、四端、齐物、12.试论先秦儒家、道家、法家关于人性的学说。

13.试述孔子仁学的基本思想。

14.试述庄子“齐物论”的基本思想。

15.“易有太极”表达了什么思想?16.孟子是如何论证人性善的?17.论述老子关于自然无为的理论。

18.论儒家“仁爱”与墨家“兼爱”的异同。

19.【翻译、标点、解释】原文:逍遥游“以我观物”和“以道观物”。

20.荀子是如何论证人性恶的?21.老子的“自然无为”理论及其思想基础。

22.什么叫做“无为而无不为”?23.原文:韩非“论财之多少实异……”翻译并分析。

24.试分析荀子“化性起伪”的思想。

25.何谓“烛火之喻”及其思想意义。

26.【翻译、标点,解释带点的字】原著:(1):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

(成);(2):夫和实生物,……若以同稗同尽。

(稗);(3):物生有俩……季氏以贰鲁候。

(贰)。

27.试比较孟子、荀子的人性论思想之异同28.试述“易有太极”的宇宙生成论思想。

29.【标点翻译解释】原文:“赵简子问史墨……”一段30.试述孔子“为政以德”的思想。

31.【原著翻译标点】“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

仰以观与天文,俯以……”一段32.简评孟子的四端说。

33.【标点翻译】原文:“物无非彼,物无非是,自彼则不见,……乾称父坤称母,予兹藐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