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学术论文发表前的修改润色技巧

浅谈学术论文发表前的修改润色技巧

浅谈学术论文发表前的修改润色技巧
众所周知,文章重在修改,“三分文章,七分修改”,就是说明修改对文章质量的重要意义。

论文修改的范围包括标题的修改、主题的修改、结构的修改、材料的修改、语言的修改等。

通常情况下,修改论文时要对观点、材料、结构等进一步核对和调整。

对初稿要敢于狠下心删节,要善于不断的补充完善。

蓝译提醒大家,写文章不能急于交差,一切围绕核心主题,讲究论述的方式方法,确保文章质量。

文章的修改是一个包装的过程,包装以后的文章要有吸引眼球的魅力。

首先标题最关键,大小标题要简洁明了,既要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又要具有个性。

尤其是社科类论文,有时大标题不妨来点诗情画意。

但是,大标题不能明确表达意思时,必须用副标题明确表达。

其次,摘要是第二着眼点,要表现文章的主要思想。

让人家看了摘要,就能够判断出文章的大概。

人家看了摘要后,也基本能够确定有没有阅读全文的必要。

第三,文章的开头也至关重要。

读者有没有兴趣继续看下去,看你的开头如何。

开头不但是对文章承上启下,对读者的兴趣也要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第四,文章的关键词的规范与否、分类好的准确与否、格式的规范与否也不可忽视,它们是读者对作者素质的重要评判因素。

最终,读者阅读全文,根据全文做出总体判断。

论文的价值评判在阅读全文以后,但是如果一篇文章不能吸引读者有浓厚的兴趣读下去,写的再好,读者也发现不了它的价值。

所以,必须好好下功夫修改包装文章。

修改还要讲究策略,常用的有如下方法:
趁热打铁法:这是一鼓作气的修改办法。

趁着写作热情高涨,对材料的熟悉,进行修改,以使文章完善。

冷却加热法:把文章先放一段时间,冷却一下,然后再修改,这种修改方法往往获益不少。

趁热打铁法,思维容易被原先设定套路框住,难有重大突破,一些存在的问题,不一定能够及时发现。

冷却以后再修改,看问题会多一分客观,多一分冷静,容易改出好文章来。

征求意见法:文章终究要见阳光,被人家评判。

论文也是要负责任的,对人家负责,也对自己负责。

文如其人,文章是一个人总体素质的表现,从文章中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学识水平、思想见解、逻辑表达、文字的功底等。

所以,在文章面世以前,要不耻下问,征求不同意见,接受批评意见,也可以展开争论。

借取别人的智慧,吸收他人有价值的意见,然后进行修改,以提高文章的质量。

以上策略在一篇论文的完成过程中,如果能够做到综合运用、反复运用,则效果更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