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花卉栽培》课程标准

《花卉栽培》课程标准

枣庄职业学院《花卉栽培》课程标准
一、课程定位
《花卉栽培》是城市园林专业的主干专业课程。

主要介绍花卉栽培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重点掌握花卉栽培的工作过程和技术程序,以实践技能带动理论知识的学习,注重教学的整体优化,重点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应用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有关园林花卉分类、繁殖、栽培管理和应用等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为园林设计类课程学习奠定基础,为园林花卉生产、栽培、养护管理和园林设计和园林绿化服务。

二、课程设计理念
根据本课程在园林行业岗位群中的定位与课程目标,以先建立实践教学体系,后建立理论教学体系。

以实践教学带动理论教学为原则,坚持教育为行业服务的设计思路,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为核心,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体现具体工作过程。

将园林职业岗位应具备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定位于实践教学各环节中,构建由单项实训、综合实训、企业顶岗实训和顶岗就业实习等模式组成的实践教学体系。

三、课程目标
(一)知识目标
1. 花卉分类知识
要求学生了解花卉分类方法,掌握常见花卉所属类别,并熟悉一、二年生花卉、宿根花卉、球根花卉、水生花卉、木本花卉等的形态特点。

2. 花卉生长环境与栽培设施
要求学生掌握花卉生长发育与光、水、气、土的关系,并能根据不同种类花卉选择不同的栽培设施,创造适合花卉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

3. 花卉繁殖技术
要求学生了解花卉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的特点,基本掌握各种繁殖方法的基本原理,熟悉掌握花卉各种繁殖方法。

4. 盆花栽培技术
要求学生在掌握花卉栽培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能根据不同盆花对生境要求不同采取适宜管理方法。

5. 鲜切花栽培技术
要求学生了解鲜切花生产的基本情况,熟悉掌握主要鲜切花种类的栽培管理方法。

6. 花卉应用
要求学生了解花卉应用的基本理论并掌握花卉应用的形式与方法。

(二)能力目标
1. 花卉识别
要求学生掌握各种花卉的形态特征并正确识别。

2. 花卉繁殖技术
要求学生熟悉掌握花卉各种繁殖方法的技术操作,并能根据不同季节、不同种类选择适宜的繁殖方法。

3. 盆花管理技术
要求学生熟悉掌握培养土配制,上盆与换盆,盆花生境调控技术。

4. 鲜切花栽培管理技术
要求学生熟悉掌握主要鲜切花的栽培、采收等技术。

5. 花卉应用技术
要求学生能根据不同场合、不同花卉种类灵活应用花卉。

(三)素质目标
教学中紧密将花卉文化内涵与花卉识别、花卉栽培管理与实际应用相联系,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欲,继承和发扬我国源远流长的花文化。

四、学习情境设计
1、课程学习重点:花卉的繁殖栽培及周年生产管理技术和职业能力培养。

2、课程学习难点:花卉栽培方案设计和花卉周年生产技术,分析和解决花卉栽培中出现问题的能力、自学能力、职业习惯养成、组织与合作的能力、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看(识别花卉种类),多做(实践基本技能的训练);以识别为前提,在了解各类花卉生物学特性的基础上,结合花卉的应用,加强栽培技术的训练,不断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真正适应花卉生产的需要。

五、教学方法和手段
(一)教学方法
1、任务驱动教学法
课程围绕花卉生产的某个阶段的典型工作任务,按“咨讯-计划-决策-实施- 检查-评价”六步法组织教学。

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任务驱动,融教、学、做于一体。

2、场景式教学法
利用生产现场、图片、PPT课件、录像等教学场景,进行直观教学,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教学法
是针对花卉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要求学生自由讨论,分析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

教师主要是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指导学生确定具体实施方案,并及时进行检查总结。

此法往往与六步教学法同时进行。

(二)教学手段
1、多媒体教学:制作PPT课件、花卉图片、教学视频等直观再现花卉生产过程。

2、网络教学平台:提供给学生一些有关《花卉栽培》的精品课程网站,以便于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更好地掌握花卉栽培的知识和技能。

六、教学基本条件
(一)教学团队
符合双师型、专兼职结合、产学研一体化团队要求。

(二)教学硬件环境
具备实物、标本、图表、幻灯、光盘等教具,具有多媒体教室、实训室、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