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雪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掌握欣赏诗歌的一般方法,能通过联想和想像进入诗歌的意境,体会诗情;
2、在朗读中感受诗歌的情感美和音乐美,在品析中领会诗歌语言丰富的表现力;
3、通过作品感受诗人的形象,体会诗人宽阔的胸怀和宏大的气魄,培养乐观、坚定、自信的生活态度。
二、词的特点
词又叫长短句、诗余、曲子词等。
原来可以合乐演唱,句式长短不一。
乐谱失传后,只剩下词牌,词牌就是词的调子,每个词牌规定了这首词的字数、句数、平仄声调和韵脚。
所以把写词叫做“填词”词牌名与词牌没有必然的联系。
三、写作背景
《沁园春·雪》写于1936年2月。
当时,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全党的领导地位。
毛泽东同志率领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之后,领导全党展开了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伟大斗争。
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同志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欣赏“北国风光”,过后饱含激情地写下了这首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
四、作者简介
毛泽东,字润之。
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
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
五、示范朗读课文
学生大声读课文
六、读准字音
沁qìn园春莽mǎng莽分fèn外妖娆ráo 红装zhuāng素sù裹guǒ
稍逊xùn风骚sāo 略输shū文采竞jìng折zhé腰还看今朝zhāo 成吉思汗hán 数shǔ风流人物
七、学习词语
滔滔tāo tāo 江水连续不断的样子,形容江水滚滚。
妖娆yāo ráo娇艳美好。
折腰zhé yāo弯腰行礼,这里指倾倒的意思。
风骚fēng sāo本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后来泛指文章辞藻。
一代天骄yīdài tiān jiāo指可以称雄一世的英雄人物,泛指非常著名,有才能的人物。
天骄,“天之骄子”的省略语。
风流fēng liú风采特异,业绩突出。
红装素裹hóng zhuāng sùguǒ形容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的壮丽景色。
顿dùn立即,立刻。
分外fèn wài特别。
竞jìng竞相,互相争着做。
数shǔ数得上,称得上。
八、全文赏析
思考:上下阕之间有一句过渡句,请迅速找出并说说它的作用。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作用:承上启下。
概括上下两阕的主要内容.
上阕:描写北国雪景,展壮丽的山河。
下阕:评历史人物,抒诗人的抱负。
九、赏析上阙
1、上阕描写北国雪景,哪几句是总写?哪几句是分写?分写的内容有一个什么字总领?它领起的内容有哪些?
“北国风光——万里雪飘”是总写,“望长城内外——分外妖娆”是分写。
分写的内容由“望”字总领,领起的内容到“欲与天公试比高”。
2、以上景物确实很美,作者认为还有那种景色是美丽的呢?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
“须”的意思是等到。
表明天还没有晴,所以这句话是虚写。
3、总结上阕:先总写北方雪景。
然后写眼前实景,接着写想象虚景,虚实结合,动静结合写出了“江山如此多娇”。
(另:请在课文里标注动静句、想象句)
十、分析下阙
1、诗人是怎样由上阕对祖国山河的赞美转入对历史人物的评点的?
“江山如此——竞折腰”,承上启下的过渡句。
2.文中提到的英雄分别有什么功绩?
秦始皇(第一次统一中国)、汉武帝(建立强盛西汉)唐太宗(开创贞观之治)、宋太祖(结束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统一宋朝)、元太祖(武功盖世,统一蒙古,立足中原)。
3. 作者在下阕为什么要议论评说古代帝王?
作者以“往昔”与“今朝”对比,“英雄”与“风流人物”对比,突出了今朝革命英雄主宰河山的历史作用。
4、如何理解“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古代那些帝王都过去了,要看叱咤风云的人物,还得看现在,看人民群众。
表达了无产阶级革命家坚定的信心,抒发了革命领袖的壮志和抱负.
5、.从下阕词中找出三组近义词。
(1)稍――略(2)输――逊
(3)文采――风骚
6、说说主旨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无产阶级革命家坚定的信心,抒发了革命领袖的壮志和抱负。
7、总结下阙评论历史英雄人物,
歌颂当代无产阶级革命英雄。
十一、拓展练习
1、你心目中的“风流人物”应具备哪些素质?
是具有敏锐头脑和杰出洞察力的人,并且,有挑战一切既有的陈规的勇气的人,是具有伟大领导能力的人,是会巩固一切友谊,宽容所有敌人的人,更是一个能守得住寂寞,耐得住诱惑,而从不言败的人——这样的人才能在我心中堪称“风流人物”。
2、写出与“雪”有关的成语
风花雪月雪中送炭冰雪聪明
程门立雪雪上加霜冰天雪地
鹅毛大雪囊萤映雪阳春白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