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检测基础知识
1、按存在时间分类:永久性、间歇性
永久性:修后消失,拉瓦、抱轴
间歇性:气阻,气门、针阀、柱塞卡
2、快慢分:
突发性:无明显征兆,不能预测。连杆断、钢板断。
渐发性:磨损、疲劳、变形、腐蚀。气门、缸套、轴瓦
3、显现分:功能性,潜在性
潜在——突发——永久——功能丧失
二、汽车故障形成及技术状况变化的原因
1、磨损:摩擦而使零件表面物质不断损失的现象
四、诊断设备:
发动机实验台、发动机综合分析仪、电子示波器、点火正时仪、废气分析仪、异响分析仪、油耗计、汽缸漏气量分析仪、制动实验台、侧滑实验台、车轮定位仪、灯光检测仪、底盘测功机、车轮平衡机、电脑检测仪。
第二节汽车故障诊断分析方法
课时:2
重点:故障类型及成因
难点:故障树
一、汽车故障的主要类型
故障:功能丧失;性能下降
积垢:水垢、积炭
三、故障树分析方法
1、项事件或最终事件:分析目标,即故障事件
2、直接原因为中间事件
3、第三,第四级
4、最后为基本原因,不能再分析的事件
5、每级是上级的直接原因又是下级的结果
6、暂不分析为发生概率极小的事件
第三节汽车故障参数和标准
一、诊断参数
分为三类:
1、工作过程参数:工作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程中可供测量的。
6.掌握汽车常见的故障现象,动力性下降,经济性变差,可靠性降低,排放增加,安全性下降(制动、侧滑、转向灯光)
重点:
检测的概念;
检测特点;
故障成因
难点:检测方法
课时:2
第一节概述
一、基本概念及术语
1.汽车技术状况:定量测得的表征某一时刻汽车外观和性能的参数值总和。如外观尺寸、功率、油耗、车速、转速。
2.汽车故障:汽车部分或完全丧失工作能力的现象。如不能起动、不能行驶。
2、伴随过程参数:工作过程的伴随量。间接反映,不易测量。(振动、异响、发热)
3、几何尺寸参数,具体结构参数:间隙,自由行程,配气正时
二、常用诊断参数(性能指标)
三、检测方法和诊断条件
统一的检测条件(如水温正常)
统一的检测方法
统一的检测标准
四、诊断参数标准,评价依据
国家标准:强制执行安全环保
企业标准:动力性经济性可靠性
3.诊断参数:供诊断用的,表征汽车、总成、机构技术状况的参数。
4.诊断标准:国标、国际标准、企业公司标准。
5.诊断规范:诊断作业技术要求的规定
6.诊断周期:一保,二保,小修,大修
7.汽车检测:确定汽车技术状况的检查。
二、检测目的、分类、作用
1、安全检测:目的是安全运行和环保。
检测内容:
a)外观,弯,扭,断,裂,松漏
初始值:新车的原始参数
许用值:无需修理,维护但与原始参数变化
极限值:性能变坏,功能丧失
热应力:温度变化热胀冷缩,缸盖、活塞
工作应力:外载荷,曲轴、连杆、活塞
2)断裂
a疲劳断裂:裂纹、变形、断裂
b加载断裂:碰撞
3)蚀损:腐蚀、气蚀、浸蚀
气蚀——穴蚀:液体低于饱和蒸汽压时形成气泡,气泡崩裂产生压力波,冲击金属表面氧化膜。
腐蚀——再冲击,形成穴坑
3、其它:
老化:油封、轮胎、膜片
烧蚀:电极、断电器
b)侧滑
c)制动
d)车速表,前照灯
e)排放,噪声
2、综合性能检测:目的是汽车性能
内容:功率、油耗、车轮定位、车轮平衡
3、维修检测:维修鉴定,确定维修质量
三、汽车检测方法及特点
特点:检查、测量、分析、判断
人工:眼看、耳听、手摸、鼻闻(中医)
设备检测:仪器检测,结果分析,现象分析,人工判断(中西医结合)
摩擦面在交变载荷作用下发生塑性变形和裂纹并逐渐积累、扩展。
变形、裂纹、油渗、扩展——剥落
4)腐蚀磨损
腐蚀——磨掉——腐蚀——磨掉酸SO2 CO2润滑油添加剂
2、变形和裂纹:尺寸和形状的改变
超过屈服点——变形
超过强度极限——断裂
1)变形:工作应力、内应力、热应力
内应力:加工过程,铸,锻,热处理,车磨(箱体叉类零件)
第一章汽车检测基础知识
教学目的及要求:
1.汽车检测是确定汽车技术状况判别性能是否合格。
2.汽车诊断是在不解体条件下确定汽车技术状况,查明故障部位及原因。
3.保证定期检测,强制维护,视情修理制度的贯彻。
4.完善汽车医生知识面,学全诊断设备的原理,使用方法,检测结果的综合分析。
5.掌握诊断参数,诊断标准,诊断周期和工艺组织。
1)粘着磨损:表面物质撕脱、转移
载荷大速度高润滑差热
材料强度低、塑性变形大、润滑油黏度小
油膜破坏
热、局部热点(粗糙度)
点焊
撕开
拉缸、烧瓦、齿轮麻点
改善润滑,防止过热
(磨损动画演示)
(1)气缸的磨损
(2)轴瓦的磨损
(3)气门的磨损
2)磨料磨损
摩擦副间夹入微粒,刮伤表面,破坏油膜,解决三滤问题。
3)疲劳磨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