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生物结构及其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物都有DNA和染色体
B.细胞核与细胞质保持连续的物质交换
C.细胞质中的代谢反应最终受细胞核控制
D.染色质和染色体的着色特性相同
答案:A
2.人成熟的红细胞和精子的寿命都很短,这一事实体现了()
A.环境因素的影响
B.功能对寿命的影响
C.遗传因素的影响
D.核、质的相互依存关系
解析:此题考查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关系,细胞只有保持结构的完整性,才能完成正常的生理功能。
人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人的精子几乎没有细胞质,没有细胞核的细胞和缺少细胞质的细胞,其寿命都是较短的,细胞都不能正常地完成各项生理功能。
答案:D
3.关于细胞器的界定,目前有两种意见,一种认为,细胞器是细胞内以膜跟细胞质隔离的相对独立的结构。
根据这种界定,下列不能称为细胞器的结构是()
A.细胞核
B.核糖体
C.内质网
D.高尔基体
解析:核糖体本身无膜结构,根据这种界定,不能称之为细胞器。
答案:B
4.关于细胞核的功能,最能反映其本质的一项是()
A.细胞核与生物的遗传变异有关
B.与生命连续性有关
C.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时核先分裂
D.是DNA储存和复制的主要场所
解析:细胞核内有遗传物质DNA,DNA又在细胞核内进行复制,因此,细胞核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
而生物的遗传变异和生命的连续性都是遗传物质的功能,二者不能混淆。
答案:D
5.下列不是遗传信息的储存场所的是()
A.细胞核
B.线粒体
C.液泡
D.叶绿体
解析: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中都有DNA,液泡中没有DNA。
答案:C
6.以下关于细胞核的叙述正确的是()
A.核膜为双层膜,外膜的外表面附着有很多核糖体
B.不同的细胞内,核仁的大小和数量都是一定的
C.细胞核内的液体叫做细胞液
D.核孔是包括DNA在内的高分子物质任意通过的通道
解析:在不同的细胞内,核仁大小和数量是不同的。
经研究发现,在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如植物的分生组织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中核仁数目较多,体积较大;而在一些蛋白质合成不活跃的细胞(如精细胞、肌细胞等)中,核仁很小或根本没有(因为核仁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核膜上的核孔是某些大分子的运输通道,但细胞核内的DNA分子一般只在核内储存或复制,并不进入细胞质。
液泡内的液体叫细胞液。
核膜由双层膜构成,外膜的外表面附着有许多核糖体。
答案:A
7.下列细胞中核仁较小的是()
A.胰腺细胞
B.肿瘤细胞
C.神经细胞
D.胚胎细胞
解析:细胞中核仁的主要作用是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所以核仁较小就表示细胞需要合成的蛋白质较少。
胰腺细胞需要合成和分泌大量的蛋白质,肿瘤细胞和胚胎细胞连续分裂,也需要有大量蛋白质,而神经细胞不分裂,也不分泌蛋白质,所以合成的蛋白质较少,故核仁也相对较小。
答案:C
8.科学家通过下列实验(如下图)探究细胞核具有什么功能:①用头发将蝾螈的受精卵横缢为有核和无核的两半,中间只有很少的细胞质相连,结果无核的一半(a)停止分裂,有核的一半(b)能继续分裂;②b 部分分裂到16~32个细胞时,将一个细胞核挤入到不能分裂的a部分,结果a部分开始分裂、分化,进而发育成胚胎。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该实验结果可以说明细胞核与细胞的分裂、分化有关
B.实验①中,b部分细胞属于对照组,a部分属于实验组
C.实验②中,a部分的操作与实验①中的形成对照
D.该实验说明细胞的寿命与细胞核有关
解析:该实验不能说明细胞的寿命与细胞核有关,只能说明细胞核与细胞的增殖与分化有关。
答案:D
9.下图所示是四种不同的生物,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甲和乙的主要区别在于乙具有细胞壁
B.丙和丁的主要区别在于丙具有拟核
C.甲和丙的主要区别在于甲具有细胞结构
D.乙和丁的主要区别在于丁没有核膜
解析:甲和乙属于原核生物,丙没有细胞结构,丁属于真核生物。
细菌和蓝藻都具有细胞壁;艾滋病病毒结构比较简单,没有细胞结构,也不具有拟核。
答案:C
10.下列关于细胞核的叙述正确的是()
A.真核细胞的核膜上有大量的多种酶,有利于多种化学反应的顺利进行
B.在显微镜下观察分裂结束时的真核细胞,可以看到细胞核的主要结构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
C.真核细胞的核膜上有核孔,脱氧核糖核酸等大分子物质可以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
D.原核细胞的拟核除没有核膜外,其他方面与真核细胞的细胞核没有差别
解析:核膜为酶提供了附着位点,有利于生化反应的进行。
在细胞分裂结束时观察不到染色体,其是以染色质的形式存在的。
DNA分子储存在细胞核内,不能通过核孔,细胞质中某些蛋白质,如酶等可以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
原核细胞的拟核不具核膜,拟核区内只有一个大型的环状DNA分子,没有与蛋白质结合形成染色体,也无核仁等结构。
答案:A
二、非选择题
11.细胞中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的关系问题曾经是细胞生物学家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
下面是以伞藻为实验材料所做的几个经典的生物学实验。
请依据所提供的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伞藻是单细胞生物。
甲、乙两种伞藻的帽形不同(如下图所示),现将甲伞藻的A部分与乙伞藻的B部分嫁接在一起,发现第一次长出的帽状体呈中间类型,若切除这一帽状体,第二次长出的帽状体则与甲的帽状体形状相同。
(1)你认为第一次长出的帽状体呈中间类型的原因是什么?。
(2)第二次长出的帽状体与甲的帽状体形状相同,这说明核、质之间是一种什么关
系?。
材料二当伞藻的帽状体长到一定大小时,就不再继续长大,而是开始发生细胞分裂。
于是有人提出了如下假说:细胞分裂与细胞核、质体积的比例有关,当细胞核的体积(h)与细胞质的体积(z)比值太小时,细胞就会发生分裂;反之,就不会发生分裂。
并且,他还做了如下实验:在伞帽已经长出,核将要分裂时,将伞帽切去,核的分裂就受到抑制,直到新的伞帽再生出来,核才恢复分裂。
(3)请你利用伞藻另外设计一个实验,作为上述实验的补充来进一步证明上述假
说。
答案:(1)B部分含有少量的原乙细胞核的产物,它能指导合成少量原乙伞藻的蛋白质。
A部分则能指导合成甲伞藻的蛋白质,因而嫁接形成的帽状体有甲、乙两种伞藻的蛋白质,故呈中间类型
(2)这说明细胞质中各种代谢活动或生命现象受细胞核控制,最终决定生物性状的主要是细胞核
(3)在伞帽尚未长成、核不分裂时,将幼小伞帽切去,嫁接上一个长成的伞帽,这个原不该分裂的核就开始分裂了
12.下图为真核细胞的部分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细胞核是由[]、[]和[]等部分构成的。
(2)细胞中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是[]。
(3)核膜由层膜组成,其层膜与[]膜相连,从而加强了与
在生命活动过程中的联系。
(4)在(填“原核”或“真核”)细胞中,使用显微镜可以看到此图所表示的结构。
答案:(1)③染色质④核仁⑤核膜
(2)②核孔
(3)两外①内质网细胞核细胞质
(4)真核电子
13.调节电子显微镜观察试样A、B、C的细胞内部结构,观察到细胞结构a~e具有下列特征:a、b、c 均由双层膜构成,其中a的膜上具有小孔,而b、c没有小孔。
d由两个互相垂直的结构构成,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
e呈囊状并由片层结构堆叠而成。
将关于试样A、B、C的细胞结构进行如下整理(+:存在;-:不存在)。
细胞结构 a b c d e
试样A- - - - -
试样B+ + + - +
试样C+ + - + +
(1)试样A、B、C分别是菠菜叶、大肠杆菌和鼠肝的一种。
A、B、C各是,
a~e依次是。
(2)试样B的结构中含遗传物质最多的是[],具有消耗氧气功能的细胞器是
[]。
解析:解答本题首先是认真阅读材料(含表格),再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综合、推理,进而作出合理的判断。
根据材料说明:a是双层膜且膜上有小孔,可知a是细胞核,而不存在双层核膜的试样A便是原核生物大肠杆菌。
除a细胞核外,具有双层膜的还有线粒体和叶绿体这两种细胞器,那么b、c到底哪一个是线粒体呢?我们不妨思考如下:试样A我们已经判断出是大肠杆菌,那么待判断的试样B、C 就应该是菠菜叶和鼠肝了,这两种细胞都含有线粒体,但前者含有叶绿体而后者不含。
再结合表格可知:试样B和试样C都含有b,则b是线粒体,那么c便是叶绿体了。
含有c叶绿体的试样B便是菠菜叶了,不含叶绿体的试样C就是鼠肝。
d是中心体,e是高尔基体。
答案:(1)大肠杆菌、菠菜叶、鼠肝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中心体、高尔基体(2)a细胞核b线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