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帕斯卡原理

最新帕斯卡原理

1.帕斯卡原理(静压传递原理)(在密闭容器内,施加于静止液体上的压力将以等值同时传到液体各点。


2.系统压力(系统中液压泵的排油压力。


3.运动粘度(动力粘度μ和该液体密度ρ之比值。


4.液动力(流动液体作用在使其流速发生变化的固体壁面上的力。


5.层流(粘性力起主导作用,液体质点受粘性的约束,不能随意运动,层次分明的流动状态。


6.紊流(惯性力起主导作用,高速流动时液体质点间的粘性不再约束质点,完全紊乱的流动状态。


7.沿程压力损失(液体在管中流动时因粘性摩擦而产生的损失。


8.局部压力损失(液体流经管道的弯头、接头、突然变化的截面以及阀口等处时,液体流速的大小和方向急剧发生变化,产生漩涡并出现强烈的紊动现象,由此造成的压力损失)
9.液压卡紧现象(当液体流经圆锥环形间隙时,若阀芯在阀体孔内出现偏心,阀芯可能受到一个液压侧向力的作用。

当液压侧向力足够大时,阀芯将紧贴在阀孔壁面上,产生卡紧现象。


10. 液压冲击(在液压系统中,因某些原因液体压力在一瞬间突然升高,产生很高的压力峰值,这种现象称为液压冲击。


11. 气穴现象;气蚀(在液压系统中,若某点处的压力低于液压油液所在温度下的空气分离压时,原先溶解在液体中的空气就
分离出来,使液体中迅速出现大量气泡,这种现象叫做气穴现象。

当气泡随着液流进入高压时,在高压作用下迅速破裂或急剧缩小,又凝结成液体,原来气泡所占据的空间形成了局部真空,周围液体质点以极高速度填补这一空间,质点间相互碰撞而产生局部高压,形成压力冲击。

如果这个局部液压冲击作用在零件的金属表面上,使金属表面产生腐蚀。

这种因空穴产生的腐蚀称为气蚀。


12. 排量(液压泵每转一转理论上应排出的油液体积;液压马达在没有泄漏的情况下,输出轴旋转一周所需要油液的体积。


13. 自吸泵(液压泵的吸油腔容积能自动增大的泵。


14. 变量泵(排量可以改变的液压泵。


15. 恒功率变量泵(液压泵的出口压力p与输出流量q的乘积近似为常数的变量泵。


16. 困油现象(液压泵工作时,在吸、压油腔之间形成一个闭死容积,该容积的大小随着传动轴的旋转发生变化,导致压力冲
击和气蚀的现象称为困油现象。


17. 差动连接(单活塞杆液压缸的左、右两腔同时通压力油的连接方式称为差动连接。


18. 往返速比(单活塞杆液压缸小腔进油、大腔回油时活塞的运动速度v2与大腔进油、小腔回油时活塞的运动速度v1的比值。


19. 滑阀的中位机能(三位滑阀在中位时各油口的连通方式,它体现了换向阀的控制机能。


20. 溢流阀的压力流量特性(在溢流阀调压弹簧的预压缩量调定以后,阀口开启后溢流阀的进口压力随溢流量的变化而波动的性能称为压力流量特性或启闭特性。


21. 节流阀的刚性(节流阀开口面积A一定时,节流阀前后压力差Δp的变化量与流经阀的流量变化量之比为节流阀的刚性T
22. 节流调速回路(液压系统采用定量泵供油,用流量控制阀改变输入执行元件的流量实现调速的回路称为节流调速回路。


23. 容积调速回路(液压系统采用变量泵供油,通过改变泵的排量来改变输入执行元件的流量,从而实现调速的回路称为容积调速回路。


24. 功率适应回路(负载敏感调速回路)(液压系统中,变量泵的输出压力和流量均满足负载需要的回路称为功率适应回路。


25. 速度刚性(负载变化时调速回路阻抗速度变化的能力。

26. 相对湿度(在某一确定温度和压力下,其绝对湿度与饱和绝对湿度之比称为该温度下的相对湿度。

27. 气动元件的有效截面积(气体流过节流孔时,由于实际流体存在粘性,其流束的收缩比节流孔实际面积还小,此最小截面积称为有效截面积)
28. 马赫数(气流速度v与当地声速c之比称为马赫数。


29. 非时序逻辑系统(系统的输出只与输入变量的组合有关,与变量取值的先后顺序无关。


30. 时序逻辑系统(系统的输出不仅与输入信号的组合有关,而且受一定顺序的限制。

也称为顺序控制或程序控制系统。


儿科护理学
一、名词解释
1、儿童年龄分期:胎儿期.新生儿期.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青春期。

2.新生儿期:自胎儿娩出脐带结扎至生后28天称新生儿期。

3.新生儿早期:出生不满7天的阶段称新生儿早期。

4.围生期:胎龄满28周至出生后7足天,称围生期。

5.儿童免疫的特点?答:儿童免疫系统发育不成熟,防御能力差。

新生儿虽可从母体获得IgG,
但3~5个月后逐渐下降;而自行合成IgG的能力一般要到6~7岁时才达到成人水平;母体IgM不能通过胎盘,故新生儿血清IgM浓度低,易患革兰阴性菌感染;婴幼儿期SIgA 也缺乏,易患呼吸道及胃肠道感染。

故护理中应特别注意消毒隔离以预防感染。

非特异免疫不足:如皮肤.黏膜的屏障作用差;胃酸杀菌力弱,白细胞的吞噬能力差等。

6.儿童生长发育规律:(1)生长发育的连续性和阶段性(2)各系统器官发育的不平衡性(3)
生长发育的顺序性(4)生长发育的个体差异
7.生长发育的顺序性: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或
规律。

8.生理性体重下降:新生儿在生后数天内,由于摄入不足,胎粪及水分的排除,可导致体重
暂时性下降,一般下降原有体重的3%~9%,多在3~4日达到最低点,以后逐渐回升,至第7~10日恢复到出生时的水平,称生理性体重下降。

9.计算体重公式:1-6个月:体重(kg)=出生体重+月龄X0.7
7-12个月:体重(kg)6+月龄X0.25
2岁至青春期前期:体重(kg)x年龄x2+7(或8)
10.计算身高公式:身高(cm)=年龄(岁)x7+77
11.头围和胸围相等:1岁时46cm
12.上臂围的增长评估标准为:>13.5cm为营养良好;12.5~13.5为营养中等;<12.5为营养
不良。

13.体格生长评价常用方法:(1)均值离差法(2)中位数.百分数法(3)标准差的离差法(4)
指数法(5)生长曲线。

14.前囟:为顶骨和额骨边缘形成的菱形间隙,其对边中点连线长度在出生时约1.5~2.0cm,
后随颅骨发育而增大,6个月后逐渐骨化而变小,1~1.5岁时闭合,最迟不超过2岁。

15.后囟:为顶骨与枕骨边缘形成的三角形间隙,出生时即已很小或已闭合,最迟出生后6-8
周闭合。

16.前囟早闭.头围小提示脑发育不良,小头畸形;前囟迟闭.过大见于佝偻病,甲状腺功能
减退症等;前囟张力增加常示颅内压增高,而前囟凹陷则见于极度消瘦或脱水者。

17.计算牙数公式:牙数=月龄—(4-6)
18.性早熟:女孩在8岁以前,男孩在9岁以前出现第二性征,为性早熟。

19.性发育延迟:女孩在14岁以后,男孩16岁以后无第二性征出现,为性发育延迟。

20.脊髓下端在胎儿时位于第2腰椎下缘,4岁时上移至第1腰椎,做腰椎穿刺时应注意。

21.知觉发育:1岁末开始有空间和时间知觉的萌芽;3岁能辨上下;4岁能辨前后;5岁开始
辨别以自身为中心的左右。

4-5岁时已有时间的概念,5-6岁时逐渐掌握周内时序.四季等。

22.主动免疫:是指给易感者接种特异性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的免疫力。

23.被动免疫:未接受主动免疫的易感者在接触传染源后,被给予相应的抗体,而立即会的
免疫力,称之为被动免疫。

24.疫苗:主动免疫制剂统称为疫苗。

25、鹅口疮:为白色念珠菌感染所引起的口腔黏膜表面出现白色或灰白色乳凝块样小点或小片状物,可逐渐融合成大片,不易拭去,若强行擦拭剥离后,局部粘膜潮红、粗糙、可有溢血,又名雪口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