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软体动物门
来源
边缘分泌 背缘分泌 整个外套 膜分泌
作用
保护中层不被 碳酸溶解; 主要部分
贝壳的用途 紫贝壳的传说来自5. 消化系统--多具颚和齿舌
软体动物的消化系统一般由口、口腔、胃、 肠和肛门组成。 除双壳纲由于头部退化没有口腔外,其它软 体动物都有口腔。口腔内有唾液腺,口腔壁有 颚片(mandible)和齿舌(radula)。 颚片位于口腔的前背部,有辅助摄食;
和生活方式相适应,足的形态变化比较大。
内脏团 是心脏、消化、排泄、生殖等内部
器官所在部位。除了腹足纲外都是左右对称。
头发达 头不发达
头部退化 足柱状
头部消失 足斧状
足特化 足扁平状
头发达 足块状
头部消失 足丝附着
头部消失 壳附着
3. 具外套膜 mantle
身体背侧皮肤褶皱向下延伸形成的膜性
结构,由两层上皮细胞及中间的结缔组织和
思考:河蚌与鳑鲏鱼之间是什么关系?
5. 掘足纲
全部海产,多在泥沙中穴居,约350种左右,
如:大角贝、胶州湾角贝等。
● 具贝壳一个,呈弯曲的长管状,两端开口,
故又名管壳类(Siphonoconchae)。
● 头部退化为前端的一个突起。
● 无鳃,以外套膜进行呼吸。
● 足发达成圆柱状,能挖掘泥沙。
胶州湾角贝
其收缩时能挤压外套腔中的水从漏斗
射出,藉水流反作用力而前进。
4. 具贝壳 shell
体外具贝壳是软体动物最具代表性的
特征之一,常称为“贝类”。
贝壳是外套膜向体表分泌形成,主要
功能是保护软体部分。
贝壳的形状、数目是该门分类的主要 依据之一。
贝壳
双神 经纲
腹足纲 掘足纲
鳃瓣纲 头足纲
有无 有或无 数目 八块 形状 复瓦状
大多海产,少数生活于淡水,无陆生种 类,多在水底泥沙中营穴居生活。 现存种类约有30000种左右,是软体动物 门中第二大纲。
砗磲
3.1 瓣鳃纲特有特征 1) 具两片贝壳 P212
壳的定位:前后、背 腹、左右; 壳的开关:韧带、闭 壳肌; 铰合部:齿突和齿槽
2) 头部退化
瓣鳃类的头部退化,仅保留口。
由外套膜边缘背面 的细胞分泌而成,随着 生长面积不断扩大,但 其厚度不增加。
3) 珍珠层:壳底 为最里层,有珍 珠光泽。 主要成分:呈水平 排列的碳酸钙薄片。 由整个外套膜外 表面分泌而成,随着 生长厚度不断增加。
珍珠的形成:
珍珠即在珍珠
层内形成。珍珠的 形成是外套膜对外 来物的反应。
成分
角质层 (壳皮) 棱柱层 (壳层) 珍珠层 (壳底) 几丁质 (贝壳素) 钙质的棱柱 形结晶 几丁质和钙 质
9. 排泄系统
9.1 肾脏(鲍雅诺氏器 organ of Bojanus) 位于围心腔腹面两侧的肾脏,由 后肾管而来,由管状部分和腺质 部分构成。腺质部分为黑褐色海
绵状组织,以肾口与围心腔相通;
管状部分为薄壁的管子,以肾孔
开口于鳃上腔,代谢废物经后肾
管排出体外。
9.2 围心腔腺(凯伯尔氏器organ of Keber’s) 围心腔腺位于围心腔前背侧,为分支 状的腺体,由扁平上皮细胞和结缔组织组 成,内有微血管分布,可提取血液中的废 物送到围心腔中,再经过肾脏排出。
海产种类经过担轮幼虫和面盘幼虫两个幼
虫期;淡水种类经过一钩介幼虫。
如河蚌:♀♂异体;生殖腺位于足部背侧;生
殖导管开口于内鳃瓣鳃上腔肾孔的腹侧。
精卵在雌蚌外鳃瓣的鳃水管内受精发育,因此 雌体的外鳃瓣肥厚,又称育儿囊。受精卵经发育形 成钩介幼虫后脱离雌体,在鳑鲏鱼身上营暂时的寄 生生活,变态为幼蚌后沉入水底生活。
3) 足发达,斧头状;
个别固着生活种类足退化(如牡蛎)或消 失(如贻贝),分别以足丝和贝壳附着。 4) 具入、出水管
海生种类的水管长,淡水种类的短。
5) 消化系统
由口、唇片、食道、胃、肠、肛门和消化腺等组成。
具晶杆 和胃盾
密生纤毛, 具感觉和 摄食功能
① 晶杆:
是双壳纲的部分种类的胃的后方有一晶杆囊,
反扭转:有的种类发生反 扭转,外观出现对称(内脏器 官对称吗?)。
4) 水生种类用鳃呼吸,陆生种类用“肺”
呼吸;
5) 海产种类发育经过担轮幼虫和面盘幼
虫两个幼虫阶段。
3.2 腹足纲分类:
分前鳃亚纲、后鳃亚纲及肺螺亚纲3个亚纲。
3.2 腹足纲分类-鳃的有无与心耳的位置
3.2.1 前鳃亚纲 Prosobranchia
能分泌形成棒状胶质的晶杆。晶杆由粘蛋白组成
并吸附有丰富的酶。具有以下功能: A 晶杆囊壁的纤毛摆动能使晶杆不停地旋转, 起到混合食物与酶的作用; B 促使微小的食物颗粒进入胃盲囊进行胞内消
化及吸收;
C 在胃酸的作用下晶杆溶解并释放出消化酶对
食物进行细胞外消化。
纤毛滤食蛤类的胃和晶杆结构
②
胃楯: 是胃上
肌肉纤维组成。
外套膜的功能: 1)分泌物质形成贝壳; 2)围成外套腔:以出、入水管与外界相通,内 有肛门、排泄孔、生殖孔的开口;
软体动物的呼吸、 排泄、生殖等生理 活动均与外套腔中 的水流有关。
3) 辅助呼吸:陆生种类外套膜富有血管,具气 体交换功能,如蜗牛;
4) 辅助运动:头足类的外套膜囊状,富含肌肉,
②
多样性
鸡 心 螺
鲍 宝贝
花 鹿 宝 螺 灯 笼 法 螺
2) 头部较发达,具有眼和触角(一对或 两对)。有的具有角质或石灰质的厣。
角质厣
3) 体制不对称,具扭转现象。P123 图
扭转螺旋前(祖先) 扭转螺旋后
扭转螺旋前后比较
原来(祖先)
肾脏一对 鳃一对 心耳一对 鳃在心耳的后方 外套膜开口向后 侧神经向后并行
特征:
a
b
贝壳不发达或无,无厣
局部或全部反扭转
多指海牛
c
d
具次生鳃
雌雄同体
海兔
种类:壳蛞蝓、海兔、拟海牛
花点海兔
3.2.3 肺螺亚纲 Pulmonata
特征:
蛞蝓
a
成体壳无厣;
b 本鳃消失,以肺囊呼吸
“肺囊”是由右侧外套腔壁
高度充血形成的血管网。
大红蜗牛
c
雌雄同体,直接发育。
种类:蛞蝓、蜗牛
4. 双壳纲(Bivalvia)或瓣鳃纲
间接发育:淡水蚌类经过一个钩介幼虫期; 海产种类在其胚胎发育早期经过一个担轮幼 虫期,再经面盘幼虫发育为幼体。
二、
软体动物门的分纲
根椐体制的对称、贝
壳、鳃及运动器官的特征,
分为7 个纲: 单板纲 无板纲 多板纲 腹足纲 瓣鳃纲 掘足纲 头足纲
1. 单板纲 Monoplacophora P120
漏斗与外套膜以软骨形成
的闭锁器相连。 漏斗是水流、生殖产 物、粪便和墨汁的出口。
6.1.3 体壁具色素细胞和内骨骼
头足类的上皮下有许多色素细胞,使头足纲 动物体表呈现不同的颜色。 上皮下还有一种虹彩细胞使身体具光泽。 头足类还具有中胚层来源的内骨骼,如包着 脑、足和脏神经节的软骨匣,存在于眼窝、腕、
10. 神经系统
典型软体动物的中枢神 经系统包括脑神经节、足神 经节、侧神经节、脏神经节 和两条神经链组成。 头足纲神经节多集中于食 道周围形成脑,其外由一中 胚层分化来的软骨匣包围, 这在无脊椎动物中是唯一的。
11.
生殖与发育
在软体动物不同类群中,雌雄异体
或雌雄同体,体内受精或体外受精、卵 生或卵胎生。除头足纲和部分腹足纲动 物为直接发育外,其他软体动物都是间 接发育,有1~2个幼虫期。
和躯干(内脏团)。
足形成分裂的腕和其基部的漏斗。 a 腕:腕足四或五对,环
绕在口的周围,内侧具吸
盘;第四对腕特长未端膨
大为舌状,称为触腕。雄
性左侧第5腕(十腕目)或 右侧第三腕(八腕目)中 间的吸盘退化,特化为生 殖腕。
b 漏斗:运动器官
位于身体腹面躯干的
前端,肌肉质,前端细长,
后端宽大并隐于外套腔中。
3. 腹足纲(Gastropoda)
软体动物门中最大的一个纲,是动物界
第二大纲,包括有85 000生存种及15 000化
石种。 常见的如田螺、蜗牛、蛞蝓。
3.1 腹足纲特有特征
1)一般具有一个螺旋形贝壳,少数壳退化
① 左旋壳与右旋壳 壳顶朝前,壳口朝 向观测者,壳口在壳轴 左侧的为左旋壳,在右 侧的为右旋壳。
6. 头足纲(Cephalopoda)
全部海产;由于头和足发达,足环生于 头部前方,故名头足类。
6.1 头足纲主要特征
6.1.1 有或无贝壳
原始种类仍具外壳,高等
种类外壳多退化为内壳或消失。
头足类的内壳称为海鳔鞘,
质地疏松、轻,既不影响游泳
又起到支撑身体的作用。
海鳔鞘
6.1.2 足特化为腕和漏斗 头足类身体两侧对称,可分为头、足
皮具有的一 种会脱落的 厚皮,用以 保护胃分泌
细胞。
③ 肠:
肠道细长,盘曲在内脏团中,后端折向
背方细长直肠,直肠入围心腔,穿过心室,
以肛门开口于出水管旁。
肠道的特点:肠
壁无肌肉层,不能 蠕动;无消化腺, 只能吸收已消化的 营养物质。
6) 呼吸系统--瓣鳃
瓣 鳃 的 结 构
瓣鳃的结构
7) 间接发育
第九章
软体动物门 Mollusca
Chapter 9
软体动物是三胚层、两侧对称、具真体
腔(但不发达)的原口动物。软体动物具有
所有的器官系统(完全消化系统、生殖系统、
后肾管型排泄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
循环系统等)且都很发达;多数生活在海洋
中的软体动物都有担轮幼虫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