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桩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 51页)

桩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 51页)

桩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2016年5月12日桩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编写:审核:审定:2016年5月12日目录1.工程概况 (1)1.1概述 (1)1.2编制依据 (1)1.3场地条件 (2)1.4设计要求及工程量 (2)1.5工程项目质量目标、工期目标、安全文明施工目标 (11)2.施工组织 (11)2.1场地平面布置 (11)2.2施工工期 (12)2.3设备组织计划 (12)2.4人员组织计划 (12)2.5材料组织计划 (12)3.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 (17)3.1施工方案 (17)3.2施工技术措施 (18)4.质量保证措施 (31)4.1建立质量管理保证体系 (31)4.2钻孔桩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33)4.3钻孔桩常见质量问题的预防与处理 (35)5.安全、文明生产措施 (38)5.1建立安全管理保证体系 (38)5.2文明生产保证措施 (41)5.3环境保护措施 (42)6.其他施工保证措施 (42)6.1雨季施工保证措施 (42)7.工程验收及资料提交 (44)附:施工进度计划表、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1.工程概况1.1概述拟建场地位于位于苏州吴江区滨湖新城水秀街东侧,东太湖大道北侧。

本场地原为耕地,地势较为平坦,交通便利。

工程名称:xxxx建设单位:xxxx勘察单位:xxxx设计单位:xxxx施工单位:xxxx工程总工期:60天。

质量等级:合格1.2编制依据1.2.1 编制依据1、冶金工业部华东勘察基础工程总公司提供的吴江新苏中心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号2013-KC011);2.xxxx设计有限公司设计的“桩位平面图”及相关图纸。

1.2主要规范规程1、《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3、《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4、《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5、《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12);6、《工程测量规范》(GB5026-2007);7、《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14);8、《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9、《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01;10、《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钢筋混凝土灌注桩》(10SG813)11、《建筑地基基础检测规程》DGJ32/TJ142-201212、设计图纸及招标文件说明;13、本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1.3场地条件1.3.1地形地貌拟建场地位于位于苏州吴江区滨湖新城水秀街东侧,东太湖大道北侧,交通便利。

本次施工场地原为耕地,地势较为平坦,场地标高约为绝对标高2.5m,即相对标高-1.5m。

1.3.2地基土的构成及分布规律①素填土:杂色,湿,松散,粘性土为主,场地西南侧局部层底为淤泥质粉质粘土,堆填年代大于5年,欠固结,土质不均匀,工程性能差。

层厚1.80~7.00 m,一般层厚3.50m,层底标高-4.79~0.72m,场地遍布。

②粘土:灰黄色,可塑,含铁锰质结核及灰色条带,土质均匀,无摇振反应,切面光滑,有光泽。

韧性高,干强度高,压缩性中等,强度较高,工程性能总体较好。

层厚1.20~3.40 m,层底标高-4.27~-2.35 m,C6孔缺失。

③粉质粘土:褐黄~灰黄色,软塑~可塑,含氧化物锈斑,土质较均匀,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泽。

韧性中等,干强度中等,压缩性中等,强度一般,工程性能一般。

层厚4.00~7.30 m,层底标高-9.89~-7.45 m,场地遍布。

④粉土:灰~灰黄色,饱和,稍密~中密,夹薄层状粉质粘土,土质欠均匀。

摇振反应迅速,无光泽。

韧性低,干强度低,压缩性中等,强度一般,工程性能一般。

层厚1.00~5.50 m,层底标高-13.48~-8.77 m,场地遍布。

⑤粉质粘土:灰色,软塑状,夹薄层粉土,土质较均匀,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泽。

韧性中等,干强度中等,压缩性中等,强度较低,工程性能较差。

层厚5.90~20.70 m,层底标高-32.88~-18.15 m,场地遍布。

⑥-1粉质粘土:灰绿~灰黄色,可塑,局部顶部为暗绿色可+塑状粘土。

土质较均匀,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泽。

韧性中等,干强度中等,压缩性中等,强度较高,工程性能较好。

层厚2.20~11.70m,层底标高-31.77~-27.15m,C7、J11孔缺失。

⑥-2粉质粘土:灰绿~灰黄色,软+塑为主,局部可塑,土质欠均匀,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泽。

韧性高,干强度高,压缩性中等,强度较低,工程性能一般。

层厚0.90~4.40 m,层底标高-32.95~-28.67 m,J12孔缺失。

⑦-1粉土:灰色,饱和,中密,夹薄层粉质粘土,土质欠均匀,摇振反应中等~迅速,无光泽。

韧性低,干强度低,压缩性中等,强度较高,工程性能较好。

层厚1.20~7.30 m,层底标高-38.92~-30.87 m,场地东部缺失。

⑦-2粉质粘土:灰色,软塑,具薄层理,夹薄层状粉土,土质较均匀,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泽。

韧性中等,干强度中等,压缩性中等,强度较低,工程性能较差。

层厚1.30~8.40 m,层底标高-41.15~-36.48 m,C10孔缺失。

⑧粉砂:灰色,饱和,中密~密实,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长石、云母,级配良好,夹粉土,具层理,局部夹薄层状粉质粘土,土质欠均匀。

压缩性中等,强度较高,工程性能较好。

层厚2.10~7.00 m,层底标高-45.32~-39.77 m,场地遍布,厚度变化较大。

⑨粉质粘土:灰色,可塑,具薄层理,局部夹粉土,土质较均匀,摇振反应慢,稍有光泽。

韧性中等,干强度中等,压缩性中等,强度较高,工程性能较好。

层厚3.40~9.40 m,层底标高-51.06~-47.05 m,场地遍布。

⑩粉土夹粉砂:灰色,饱和,密实,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长石、云母,级配良好,夹粉土,具层理。

压缩性中等,强度较高,工程性能良好。

层厚3.50~8.40 m,层底标高-57.07~-53.09 m,场地遍布。

⑾-1粉质粘土:灰色,软塑,土质较均匀,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泽。

韧性中等,干强度中等,中等压缩性,强度较低,工程性能一般。

层厚2.00~6.10 m,层底标高-61.07~-57.92 m,场地遍布。

⑾-2粉土夹粉质粘土:灰色,饱和,中密,局部密实,摇振反应迅速,无光泽,层上部为粉质粘土与粉土互层,局部夹粉质粘土,软塑状,土质较均匀。

韧性低,干强度低,中等压缩性,强度一般,工程性能一般。

层厚7.00~11.70 m,层底标高-70.66~-66.24 m,场地遍布。

⑿-1粉质粘土:灰色,软+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泽,土质较均匀。

韧性中等,干强度中等,强度较低,工程性能较差。

层厚12.00~18.90 m,层底标高-86.99~-81.34 m,场地遍布。

⑿-2粉细砂:灰色,饱和,密实,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长石、云母,级配良好,局部为密实的中、粗砂。

中等压缩性,强度较高,工程性能较好。

层厚1.10~7.10 m,层底标高-89.52~-87.56 m,J24缺失。

⒀-1粉质粘土:蓝灰~灰黄色,硬塑~可塑,土质较均匀,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泽,局部强度较低,呈可塑状。

韧性中等,干强度中等,中等压缩性,强度较高,工程性能良好。

层厚8.50~14.20 m,层底标高-99.19~-97.95 m,场地遍布。

⒀-2粉质粘土:灰黄色,以硬塑为主,局部硬可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泽。

韧性中等,干强度中等,低压缩性,强度较高,工程性能良好。

层厚11.70~12.90 m,层底标高-111.53~-110.36 m,场地遍布。

⒀-3粉细砂:灰色,饱和,密实,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长石、云母,级配良好,局部为中砂、粗砂。

中等压缩性,强度较高,工程性能良好。

层厚3.20~4.70 m,层底标高-115.47~-114.26 m,J15缺失。

⒁粉质粘土:褐黄色,硬塑,局部可+塑状,土质较均匀,无摇振反应,切面光滑,有光泽。

韧性高,干强度高,中等压缩性,强度较高,工程性能良好。

层厚18.00~23.30 m,层底标高-134.63~-133.47 m,场地遍布。

⒂细砂:灰色,饱和,密实,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长石、云母,级配良好。

中等压缩性,强度较高,工程性能良好。

层厚4.10~16.60 m,层底标高-150.62~-138.46 m,场地遍布。

⒃粉质粘土:灰黄色,硬塑为主,局部可+塑,含铁锰质结核及灰色条带,土质较均匀,无摇振反应,切面光滑,有光泽。

韧性高,干强度高,中等压缩性,强度较高,工程性能良好。

本次勘探该层未揭穿,最大控制深度为27.40m。

本工程采用桩基础方案,其中ZH1桩以13-1层粉质粘土层为桩基础持力层,ZH2、ZH3桩以8层粉砂层为桩基础持力层。

1.4设计要求及工程量1.4.1设计要求1、冶金工业部华东勘察基础工程总公司提供的吴江新苏中心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号2013-KC011);2、本工程±0.00相对于绝对标高4.000(85国家高程)。

3、本工程钻孔灌注桩及后注浆做法需按该图集要求进行加工及施工,其中桩型中ZH1、ZH2、ZH3所代表的含义见桩基平面;4、本工程基础采用Ф800后注浆灌注桩(ZH1)及Ф700(ZH2、ZH3)的钻孔灌注桩,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桩基设计等级为甲级,场地类别为Ⅲ类;本工程桩基已试桩,工程桩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未注明桩顶标高及其它参数见桩参数表。

5、桩基施工须按照国家现行施工验收规范和规程执行, 并特别注意以下几点:(1)钻孔完成后必须对孔深、孔径、垂直度、桩端持力层、孔底沉渣厚度进行检查(入岩深度须有勘察部门现场验证),钻孔桩孔底沉渣厚度不得大于50mm,符合设计要求后应立即连续不断地灌注砼至设计标高。

应控制最后一次砼灌注量。

当凿去桩顶浮浆层后,应保证桩顶标高及桩身砼质量。

(2)灌注桩桩身钢筋采用焊接或机械连接单面焊接长度为10d,双面焊6d,同一截面钢筋焊接接头面积百分率为50%.(3)箍筋及加劲箍需和主筋焊接,桩纵筋砼保护层厚度为50。

(4)桩身砼必须连续浇筑,其充盈系数大于1.1。

(5)钻孔桩导管提升时,一般导管底端埋入管外砼面以下2~3米左右,不得小于1.0米,严禁把导管底端提出砼表面并应控制提拔导管速度。

(6)成孔质量合格后,应尽快灌注混凝土。

混凝土应连续灌注。

水下混凝土的施工应按规范执行。

6、后注浆钻孔灌注桩的施工尚应注意以下几点(ZH1):(1)选择有施工经验的单位进行施工。

后注浆工艺采用桩侧、桩底复式注浆,注浆孔竖向位置详桩身大样;(2)在桩内对称预埋6根钢管(直径32、厚度2.5,导管可替代等面积钢筋)用于注浆;(3)检查注浆头的长度、出浆孔径、孔距是否符合要求;注浆阀应能承受1MPa以上静水压力;注浆阀外部保护层应能抵抗砂石等硬质物的刮撞而不致使注浆阀受损;注浆阀应具备逆止功能;注浆孔设置于钢筋笼外侧;(4)检查注浆管与钢筋笼连接是否可靠、牢固;注浆头是否用合适的橡胶膜封闭、包裹;注浆管各节连接是否牢固、密封,及注浆管上端是否略高出地坪(一般高出500),并要有良好的封堵,以防止杂物进入堵塞注浆管;(5)检查进场的水泥量及水泥浆的水灰比;掺外加剂的,检查外加剂的掺量;(6)后注浆水灰比为0.60,采用强度等级为42.5的普通硅酸盐水泥,注浆压力值为3.0~4.0MPa,注浆流量不超过75L/min。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