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暴露的防护ppt课件
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用肥皂水 或清水清洗。
9
受伤部位的消毒
伤口应用消毒液(如75%的 酒精,0.2%~0.5%的过氧乙酸, 0.5%碘伏等)浸泡或涂抹消毒, 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 用生理盐水或清水冲洗干净。
10
对暴露者的处理
• 暴露者应暂时脱离工作岗位 • 由专家对暴露级别进行评估,确定是否
18
• 第六条 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 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被
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
•
第七条 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
防渗漏的利器盒,或者利用针头处理设备进行安
•
第二章 预 防
16
第四条 医务人员预防艾滋病病毒 感染的防护措施应当遵照标准预防 原则,对所有病人的血液、体液及 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均视为具 有传染性的病源物质,医务人员接 触这些物质时,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17
医务人员接触病源物质时,应当 采取以下防护措施
• (一)医务人员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 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 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14
一、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卫生机构应当重 视医务人员的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问题,切实按 照本《指导原则》的规定加强医务人员艾滋病病 毒职业暴露的防护工作,保障医务人员的职业安 全。
二、加强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知识 的培训。医疗卫生机构,特别是承担艾滋病病人 诊疗工作的机构,必须认真贯彻和组织医务人员、 其他职工学习本《指导原则》,医务人员和其他 职工应当接受相应培训,正确掌握预防和控制艾 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的防护技术。
三、医疗卫生机构应当根据本《指导原则》制 定有关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的工作制 度,并为医务人员提供合格的防护物品。
15
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
• 第一章 总则
•
第一条 为维护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有效预防
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发生职业暴露感染艾滋病病毒,制
定本指导原则。
•
第二条 本指导原则所称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是
5
造成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的原 因
(1) 没有制定内部安全防护管理制度。
(2) 没有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3) 缺乏自我防护知识与技能。
(4) 工作中发生意外,如给HIV感染者或
艾滋病病人注射时不慎被针头刺破手指;
医疗护理和实验室工作中皮肤或粘膜意
外被针刺或其它锐器损伤;感染者分泌
物或血液意外溅入工作人员的眼、鼻、
职业暴露的防护
院感科
1
职业暴露是医务人员从事诊疗、实验、
护理工作中意外被乙肝、丙肝、艾滋病等病 毒感染者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粘膜, 或者是被污染的针头及其它锐器刺破皮肤, 有可能被病毒感染的情况。
2
防护与报告
医务人员的防护措施应当遵照标 准预防原则,对所有病人的血液、体液 及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均视为具有 传染性的病源物质,医务人员接触这些 物质时,必须采用预防措施。
口中等。
6
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感染的危 险性
职业暴露后存在着感染HIV的危险性, 但实际感染HIV的机率是很低的。有研 究资料表明,医务人员被HIV污染的针 头刺伤后,发生HIV感染的机率为 0.33%(20/6135),粘膜表面暴露感 染HIV的机率为0.09%(1/1143)。 2712名无破损皮肤暴露者无一例发生 HIV感染。
7
增加感染危险性的 可能原因
接触血量大;受损伤口深; 造成伤口的器械上有明显的血迹; 器械曾刺入静脉或动脉内;病人 正处于感染早期或晚期(如于事 故后60天内死于艾滋病)。
8
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的处理 原则
紧急局部处理: 用肥皂和水清洗被污染的皮
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 如有伤口应轻轻挤压,尽可
(1) 制订、实施医疗实验室安全操作和普遍性防护措施指 南。
(2) 对有关人员(包括医务人员、警务人员等)加强艾滋 病传播途径及自我防护的宣传教育以及相关知识技能 的培训,提高他们预防艾滋病的知识水平及自我防护 能力,并持正确态度,既不能过度恐惧,也不能无所 谓。
(3) 设有专门的组织和管理系统。 (4) 落实好各项防止职业暴露的安全操作和个人防护措施。
指医务人员从事诊疗、护理等工作过程中意外被艾滋
病病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感染者或者艾滋病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
肤或者粘膜,或者被含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体液污
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艾滋病病
毒感染的情况。
•
第三条 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应当按照本指导
原则的规定,加强医务人员预防与控制艾滋病病毒感
染的防护工作。
•
(二)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
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医务人员应当戴
手套、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防护眼镜;有可能发
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
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
裙。
• 职业暴露讲座
• (三)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 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 套。
包括医疗实验室的布局,安全操作规章,废弃物的消 毒处理,个人防护用品和健康监护等。 出现事故时要及时报告并做好记录以便及时评估。
13
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相 关法规
• 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 作指导原则
• 卫医发〔2004〕108号 • 卫生部关于印发《医务人员艾滋病
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试 行)》的通知
任何医务人员发生血液、体液职业 暴露(刺伤、割伤、粘膜接触等),应
迅速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 3
医院感染管理科应迅速了解患者情 况、发生职业暴露的经过,指导医护 人员填好血(体)液职业暴露个案登 记表。
对发生职业暴露风险较大的情况, 在诊前应对患者进行相关检测。
4
检验科(输血科)发现HIV、RPR 初筛阳性患者,应立即通知医院感染 管理科、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联系 进行确诊检测,并负责及时得到确诊 报告。
进行药物预防,如有必要,应于24小时 内开始服药并坚持完成整个过程。原则 上,用药越早越好,并采用联合疗法 (二种或三种药物)。 • 暴露者应于暴露后0、6周、12周、6月、 12月进行血液检测。
11
事故的报告和记录
• 立即向单位负责部门和当地 疾病控制中心报告
12
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的预 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