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诗两首》荷叶母亲
2、作者四次看红莲时环境不同红莲状态不同我的心情也不同,写出了层次美,完成下表: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环境
红莲
心情
3、品读诗文
(1)、文章写莲,先作平平淡淡的叙述,“有并蒂的,还有三蒂的,四蒂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2)、园里莲花很多,只择其中两朵来写,这里作者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
作业
布置
研讨与练习:二、三
2、这是一篇的散文,写荷花是为了,写荷叶是为了,文中
将我比作,将母亲比作,歌颂了
3、本文重点描写了的情景,采用的手法表明文章主旨的语句是
4、圈出你自己读不准的字或你认为应该积累掌握的美词
课题
散文诗两首
分课时
2《荷叶母亲》
总课时
2
学习
目标
1、了解作者及其主要作品
2、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诗文
神木二中七年级(上)导学案
年级
七年级
班级
学科
语文
自
主
学
习
1、了解作者经历及其创作:冰心,现当代女作家,儿童文学家原名,笔名原籍福建长乐,生于福州,幼年时代就广泛接触了中国古典小说和译作有散文集,、,诗集、冰心的创作内容大致包括对母爱和童真的歌颂、对大自然的崇拜和赞颂、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三个方面以宣扬“”著称,而就是“爱的哲学”的根本出发点
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船儿,
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
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3、诗人为什么要“留着”“纸”?
4、“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叠着,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诗人要“纸船”到什么地方去?
5、“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诗人为什么“含着泪”?
A、说明我喜欢莲花已不是一天两天了
B、抒发自己对故乡院中红莲的思念之情,借以表达对故乡亲人的怀念
C、写一段趣事,丰富文章内容,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D、借祖父的话暗示“我”与红莲之间的关系,为后文主题的揭示埋下伏笔
二、语段阅读:
我从不肯妄弃一张纸,
总是留着——留着,
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
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教学设计
补充内容
预习
展示
1、给加点字注音:
并蒂()菡萏()
攲斜()荫蔽()姊妹()
2、解释词语:
并蒂:花瑞:
慈怜:菡萏:
攲斜:荫蔽:
延伸
拓展
能力提升:从冰心的这首诗歌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你想对母亲说什么?
纸船
冰心
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
总是留着--留着,
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
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
3、反复诵读,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体会诗歌中美好的母子深情
重点
难点
重点:1、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
2、把握诗歌情感基调,通过诵读揣摩,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难点:鉴赏诗歌,并尝试借用具体的形象或事物来抒写感情
学法
指导
朗读法、讨论法、点拨法
质
疑
探
究
1、文中的荷叶、红莲、风雨分别是什么形象?这是写法
6、诗人借“纸船”寄托了什么样的感情?
三、赏读诗文: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们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这句话如何理解?在文章结构中有何作用?
请用“母亲是我是”写一句话,赞颂母爱
达标
检测
一、达标检测,反馈矫正:
1、本文的抒写和歌颂的对象是母爱,全文的点睛之笔是
2、课文第2、3段交待了八九年前的事的作用是()
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
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叠着,
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他到的地方去.
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
不要惊讶他无端入梦.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
万水千山,求他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
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
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叠着,
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