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蜱



蜱虫属于寄螨目、蜱总科。成虫在躯体背面有壳质化较强的盾板, 通称为硬蜱,属硬蜱科;无盾板者,通称为软蜱,属软蜱科。全世界 已发现的约800余种,计硬蜱科约700多种,软蜱科约150种,纳蜱科 1种。我国已记录的硬蜱科约100种,软蜱科10种。蜱是许多种脊椎 动物体表的暂时性寄生虫,是一些人兽共患病的传播媒介和贮存宿主。 • 蜱(pí )也叫壁虱,俗称草扒子、狗鳖、草别子、牛虱、草蜱虫、 牛鳖子在四川方言中有叫逼煞 (读音 )等。蛰伏在浅山丘陵的草丛、 植物上,或寄宿于牲畜等动物皮毛间。不吸血时,小的才干瘪绿豆般 大小,也有极细如米粒的;吸饱血液后,有饱满的黄豆大小,大的可 达指甲盖大。蜱虫叮咬的无形体病属于传染病,人对此病普遍易感, 与危重患者有密切接触、直接接触病人血液等体液的医务人员或其陪 护者,如不注意防护,也可能感染。 • 该寄生虫极其喜欢皮毛丛密的动物,尤其喜欢黄牛,经常可以再 黄牛的脖子下方、四腿内侧发现其农村极为常见
• •
■特别提醒 遛狗人:在东郊草坪等地,甚至小区草坪遛狗时请注 意,蜱虫易叮咬爱犬,从而带至家中。 • 钓鱼人:尤其是野钓者,要扎紧裤管。 • 野游人:长衣长裤,勿入杂草树木丛中
• ■传播途径 • 卫生部专家告诉记者,目前已知的无形体病传播途径有两种方式。 它主要通过蜱虫叮咬传播。蜱虫叮咬携带病原体的宿主动物后,再叮 咬人时,病原体可随之进入人体引起发病,传染途径疑为血液和呼吸 道分泌物。 • 但南京鼓楼医院专家告诉记者,该院接触到24例患者中,无“人 传人”感染。 • ■蜱虫危害 • 有小手指甲盖那么大小,掉到人身上后往皮肤里钻,钻到大脑就 完了。蜱虫叮咬人后会散发一种麻醉,将头埋在皮肤内吸血,同时它 分泌有一种可以对人体有害的物质。钻入人体需及时取出。若不及时 取出:轻者,数年后遇阴雨天气,患者便瘙痒难忍。重者,高烧不退、 深度昏迷、抽搐,引发森林脑炎。
蜱虫也在商城县鲇鱼山乡出现。 该乡平塘村村民鲍祥义,喜欢赤膊上山干活,被蜱虫 叮咬。从5月13日鲍祥义肋部出现红包到最后死亡,只有9 天时间。 5月22日,鲍祥义多个器官开始衰竭,血小板锐减使 血液难以凝结,他手腕部被吊针刺破的血管,一直淌着血, 必须有个人专门按压。一天之内,他仅输氧就花了两千多 元。当天,鲍祥义转院到信阳,还没被抬上手术台,就停 止了呼吸。 7月3日凌晨,龚正成也告别人世。他是庙岗村村民, 脚上被蜱虫叮咬。临死前一天,他牙关紧闭,水米难进。 和鲍祥义一样,他腕部的“血直淌”。 到7月底,“毒虫咬死人”的事,已传遍商城县的十
• 蜱虫是如何进入人体的 • 蜱虫普遍出现在山区有植物与动物的地方它就会出现,大别山境 内安徽省金寨县也有同类的蜱虫,通常都是通过动物或者植物转移到 人身上的,不一定每一种蜱虫都带有病原体。 • 小时候经常通过在家禽牛的身上发现,蜱虫在出生时特别小类似 于指甲盖里面灰尘黑点一样。不是很容易发现据我个人了解,这种蜱 虫通常情况下是不容易进入人身体里面的,都是通过皮肤接触、吸血、 最终将身体内血吸满变成圆形后都会滚落到地上,这些血至少可以让 蜱虫消化好几天,通过这样动物与人的接触就容易使蜱虫进入人体吸 血,曾经在位于大别山区安徽省金寨县铁冲乡皂河村学生身上出现过, 体形很小不容易被发现,这种蜱虫也会生存在植物叶子或者颈上通过 人体腿部与植物的接触进入人体。通常被吸过血后人体会出现红斑、 特别痒、时间久了人就会将患处抓破导致感染。
毒虫,在河南商城县出现。
吴德政蜷缩在床上,这名73岁的老中医不断抽 搐。他伸出手,像是要抓住什么,断断续续地喊: “娘呀,我疼呀……”他通体高烧,咳着血、上吐下 泻,体内血小板和白细胞不断减少。在呻吟了三四 天后,多个器官功能相继衰竭。 6月11日,吴德政死了,留下一段儿子为其拍 摄的挣扎呼叫的视频和一大堆医学书。临死前,吴 德政被确诊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由蜱 虫叮咬所致。
• 一旦被蜱虫叮咬 千万不可用手强拔 • 1、有小手指甲盖那么大小,掉到人身上后往身上钻。 仅头部钻入皮肤。 2、蜱叮咬人后会散发一种麻醉,在将 头埋在皮肤内吸血,同时它分泌有一种可以对人体有害的 物质。钻入人体需及时取出。若不及时取出: 轻者,数 年后遇阴雨天气,患者便瘙痒难忍。 • 重者,高烧不退、深度昏迷、抽搐,引发森林脑炎。 • 电视播出有两例患者,第一例是自行取出将头留在了 皮肤,治好后全身瘫痪无力不能自行站立。
• 被蜱虫叮咬后应急处理措施 • 如出现发热、叮咬部位发炎破溃及红斑等症状,要及 时就诊 • 蜱常附着在人体的头皮、腰部、腋窝、腹股沟及脚踝 下方等部位,一旦发现有蜱已叮咬、钻入皮肤,可用酒精 涂在蜱身上,使蜱头部放松或死亡,再 用尖头镊子取出 蜱。不要生拉硬拽,以免拽伤皮肤,或将蜱的头部留在皮 肤内。取出后,再用碘酒或酒精做局部消毒处理,并随时 观察身体状况,如出现发热、叮咬部位发炎破溃及红斑等 症状,要及时就诊,诊断是否患上蜱传疾病,避免错过最 佳治疗时机。
相关主题